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创伤性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光否

    小儿头部轻微外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偏瘫,多无意识改变及颅内高压症状,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所致,其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表现不易区别,容易误诊.我院自1995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18例创伤性脑梗死患儿,对其发病原因、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以总结其临床发病特点.

  • 头晕恶心2个月加重伴呕吐行走不稳20天

    作者:姚远;袁晶;朱以诚;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 女性,62岁.主因头晕、恶心2个月,加重伴呕吐、行走不稳20 d,于2014年9月1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2014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症状呈渐进性加重,伴轻度恶心;1个月前(2014年8月)症状明显加重并伴呕吐、行走不稳,表现为步基增宽、向右倾倒且逐渐加重至站立不稳.外院头部MRI显示,大脑半球、侧脑室后角旁斑片状长T2信号;颈椎MRI显示C5-6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

  • 亚低温对动物急性颅内高压时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包映晖;罗其中;江基尧;卢亦成;马驰原;袁国梁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动物急性颅内高压时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小猪分为常温组(10只)和亚低温组(10只),按照微量泵注射自体股动脉血方法建立猪急性颅内血肿模型,在此期间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肿形成后,亚低温组动物利用冰袋使体温降至亚低温水平33℃~35℃,维持2h.采用Neurotrend系统观察脑组织氧分压、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脑组织pH值、HCO3-和脑温的变化.结果颅内注血后两组动物颅内压急剧升高;亚低温组降温前后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降温后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脑组织pH值显著升高(P<0.05),降温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创伤后亚低温治疗并不会降低脑组织氧分压,但可抑制脑组织氧代谢,同时可降低脑组织中的CO2蓄积,从而减轻组织酸中毒.

  • 腰大池和脑室外引流术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颅内高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齐龙;况卫丰;刘子林;章玉坤;李贡文;刘兰贞;熊玉红;邓爱花

    目的 探讨腰大池和脑室外引流术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亦称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颅内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36例、HIV阴性102例],抗隐球菌治疗的同时,76例行腰大池引流术、改良腰大池引流术或脑室外引流术(HIV阳性17例、HIV阴性59例),62例行腰椎穿刺鞘内给药(HIV阳性19例、HIV阴性43例),比较引流组与鞘内给药组以及两组HIV阳性亚组与HIV阴性亚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引流组患者治疗1周内颅内高压症状即明显改善.首次引流管置管中位时间30(17,35)d,其中HIV阳性者与HIV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15,32)d对30(18,35)d;U=-1.459,P=0.144].引流组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中位时间41(26,58)d,其中HIV阳性者与HIV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28,66)d对36(21,45)d;U=-1.608,P=0.108];鞘内给药组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中位时间42(32,65)d,其中HIV阳性者与HIV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38,68)d对39(30,62)d;U=-0.401,P=0.688];而引流组与鞘内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7,P=0.034).引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66/76),其中HIV阳性者与HIV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7对89.83%(53/59);x2=0.172,P=0.678];鞘内给药组为72.58% (45/62),其中HIV阳性者与HIV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9对86.05%(37/43);x2=0.023,P=0.880];而引流组与鞘内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3,P=0.036).结论 早期采用腰大池或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能够有效控制颅内高压、缩短有症状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 甘露醇静滴速度有讲究

    作者:魏开敏

    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常用药,也是有效的脱水剂.其脱水机制是,该.药不经过血脑屏障,快速输入后,血浆渗透压迅速上升,在血与脑组织之间建立起渗透梯度,将脑组织中水分吸到血液中产生脑组织脱水作用.

  •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脑氧代谢变化的研究

    作者:陈荷红;只达石;张赛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HI)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氧代谢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SHI患者(GCS≤8分)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采用Neurotrend-7TM多参数监测系统持续监测脑组织氧分压(R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Q2)、pH值(pHbt)及脑温(BT),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3例患者伤后平均PbtCO2 9.69 mmHg,PbtCO2 58.08 mmHg,pH bt6.825,在亚低温治疗中PbtCO2与pH bt逐渐升高,PbtCO2逐渐降低,达到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2)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未见与监测有关的并发症.(3)SHI后脑氧代谢指标与GCS、GOS均无明显相关,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与GOS呈正相关.结论:脑氧代谢持续监测安全、有效,有利于早期发现SHI后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缓解 SHI 后的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治疗中脑氧代谢的相对变化与其绝对数值相比,在进行伤情、预后评估及治疗评价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临床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高国一;江基尧

    颅内高压是神经外科医生救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关键指标,颅内压(ICP)监测为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试图就ICP监测的方法、时机、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ICP监测发展的历史是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的过程,成熟的ICP监测技术为颅脑外伤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流,神经外科医生应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手段,在ICU治疗和手术治疗实施的全过程中,密切跟踪颅内压数值和趋势,利用先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分析颅内压波形和相关参数,从而把ICP传递的信息得以充分和完整地诠释,并且根据ICP监测结果,提高颅内高压管理的效果,使ICP监测不仅可以反映颅脑伤带来的复杂的颅内病理生理变化,也可以指导治疗措施的实施,提高颅脑外伤临床医疗的质量.

  • 重型颅脑外伤60例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张坤全;冯肇洪;欧阳文博

    目的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TBI)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对60例TBI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①缩短手术等待时间;②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其中包括深静脉置管,术中采取降低颅内高压及控制性降压,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保证脑灌流,避免脑缺血;③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浓度,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使用引起颅内高压或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④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 60例患者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95%患者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提高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甘露醇脑脱水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季占胜;陈卫国

    甘露醇是治疗颅内压升高的有效脱水药物,传统观念认为甘露醇是通过渗透性脱水而起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但近年来的动物及临床基础研究对上述观点提出了异议[1~3].另有作者观察到甘露醇在治疗颅内高压时,特别是血管源性脑水肿时,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部分患者脱水效果逐渐下降,症状甚至加重,而且其肾毒性也明显增加.因此,正确认识甘露醇的脱水机制及量-效关系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甘露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慢性硬膜下血肿4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建国;魏红

    1992-1999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6例,通过各种治疗,效果满意,其中手术钻孔引流4例,骨瓣开颅2例,前囟穿刺1例,保守治疗2例.44例效果良好,仅2例效果较差.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均能治愈,且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尤其适应于年龄大、体质弱、CT显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例;对于CT显示为高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经钻孔引流血肿复发者可采用开骨瓣血肿清除术;血肿量少,无明显颅内高压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可采取保守治疗.

  • CT引导脑立体定向治疗透明隔囊肿

    作者:卓阳;曾兴业

    我院自1998年5月-2000年6月应用立体定向仪,在CT引导下治疗透明隔囊肿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3例,男1例,女2例.年龄10~34岁.症状以癫痫为主2例,以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1例.头颅CT示透明隔囊肿,双侧侧脑室受压.EEG异常2例.1.2 手术方法局麻下安装ZD定向仪框架,行CT薄层扫描,取其透明隔囊肿左右及上下径大的轴位片,于囊壁近远侧各选择一合适靶点,计算其坐标值后安装导向装置.于右侧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2.5cm颅骨钻孔,缓慢插入射频针至囊壁近侧靶点,以75℃、90sec毁损,稍进针并抽取适量囊液,退出后再进针至囊壁远侧靶点,以75℃、90sec毁损,稍退针可抽取囊液,完全拔出射频针,手术完毕.

  • 降纤酶治疗脑梗塞16例观察

    作者:钱宝达;孟信用

    对16例脑梗塞患者应用降纤酶为治疗组,同时以低分子右旋醣酐加复方丹参治疗脑梗塞的15例为对照组.二组同时在颅内高压时应用甘露醇和辅以脑活素,尼可林等脑细胞活化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降纤酶治脑梗塞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 松果体肿瘤误诊1例

    作者:杨晓军;李筱婷

    松果体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四叠体受压征(瞳孔反射障碍、垂直凝视麻痹、耳鸣耳聋)是其特征性表现,早期可出现颅内高压[1].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良性颅内高压17例分析

    作者:吴华;谭庆瑜;范佛泉

    目前,小儿良性颅内高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合并良性颅内高压17例分析如下.

  • 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齐雪姣;卜晖;邹月丽;杨建凯;赵银龙;何俊瑛

    目的 分析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经过,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 例1患者头痛、肢体无力,抗结核、抗病毒后效果不明显,通过多次腰椎穿刺,终发现少见类型真菌,给予抗真菌药物后好转.例2患者头痛,脑脊液发现隐球菌,肺部CT示肺结核,联合给予抗真菌、抗结核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例3患者头痛,脑脊液发现隐球菌,颅压高给予Ommaya囊植入,静脉窦血栓给予抗凝,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难治性真菌性脑膜炎是一类预后差,病死率高的脑膜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颅高压等是改善该病预后的关键.

  • 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局部止血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寅生;冯岩;张淑玲;及红梅;薛志杰

    各种颅内疾患引起颅内高压综合征,均可能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对于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一向是十分重视的.在综合治疗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则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止血方法,取得了短时间止血的良好效果.

  • 以视力障碍为表现的家族性Chiari畸形4例

    作者:李莹娅;刘若卓

    例1,先证者,男,13岁.主因进行性视力下降1年余,于2005年7月5日就诊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伴间断头部憋胀痛,无头晕、呕吐,无后颈部疼痛,无肢体及面部疼痛、麻木,无饮水呛咳,无肢体活动障碍,无二便障碍.查体:血压100/6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左眼视力4.5,右眼视力4.6,双瞳孔直径4 mm,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示双侧视乳头水肿,双侧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双侧面部痛温觉对称,额纹对称,口角无歪斜,无舌肌萎缩及纤颤;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检查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及膝腱反射(+++),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

  • 外伤性上腔静脉挫裂伤致高颅压征1例

    作者:李欣

    患者,男,42岁,以头痛、呕吐、背痛及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l天入院.入院前自觉背部及头部疼痛,并且伴有呕吐,同时自觉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以左上肢为重.患者半月前因酒后与他人口角时曾被举起后摔到土沟里.在入院前10天经常咳嗽、痰中带血,未介意.

  • 血管性头痛误诊分析

    作者:张祥义;张红;冯丽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头痛症之一,因部分病人存在剧烈的头痛、频繁的呕吐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其有视盘疾患者易与颅内病变相混淆而误诊.我院1980~2002年收治的244例血管性头痛病例中,有12例在院外、门诊和入院初期误诊为颅内病变.为了提高对血管性头痛的认识,现将12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硬脑膜网状成形术预防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浩;胡深;魏强国;罗杰;宋伟健

    目的 评价硬脑膜网状成形术预防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采用硬脑膜网状成形术预防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29例的手术方法进行分析,运用头颅CT检查等观察术中、术后减压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监测颅内压并于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术前及术后头颅CT检查均未发现骨窗卡压综合征、脑膨突、骨窗疝、反向脑移位和颅内硬膜下积液等情况;术中肉眼也未发现上述情况.29例术后监测颅内压5~10 d,其中15例颅内压<15 mmHg,11例颅内压15~20 mmHg,3例颅内压20~25 mmHg.术后3个月mRS评分,0分4例,1分7例,2分5例,3分5例,4分4例,5分2例,6分2例,恢复良好率55.2%(16/29).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患者联合采用硬脑膜网状成形术,即可达到减压目的,又可预防与去骨瓣减压术相关的并发症,从而减少相关神经功能损害,改善临床预后,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565 条记录 8/29 页 « 12...567891011...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