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

免疫学杂志

Immunological Journal 면역학잡지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861
  • 国内刊号: 51-13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78-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吴玉章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IL-13对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乳腺癌细胞表达Bcl-2和TIGAR的影响

    作者:李文林;吴红;孟闯;陈少芬;石小玉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对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小室方法共培养人乳腺癌细胞与人成纤维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13对乳腺癌细胞抗凋亡因子B-cell lymphoma-2(Bcl-2)和TP53-induced glycolysis apoptosis regulator (TIGAR)表达的影响;AnnexinV和CCK-8实验检测IL-13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IL-13上调了与人成纤维细胞CCC-ESF-1 (ESF)共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BT-474的抗凋亡因子Bcl-2和TIGAR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其他各组比较,BT-474+ESF+IL-13组BT-474细胞的Bcl-2和TIGAR表达显著上调(P<0.05);加入IL-13可抑制BT-474细胞的凋亡,与BT-474+ESF共培养组比较,BT-474+ESF+IL-13共培养组的早期调亡的BT-474细胞下降了10.85倍;IL-13促进了BT-474细胞增殖,BT-474+ESF+IL-13组与各组比较,培养48 h、72h、96 h和120 h后,BT-474细胞的增殖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IL-13可上调与人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BT-474抗凋亡因子Bcl-2和TIGAR的表达;IL-13对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涉及Bcl-2和TIGAR.

  • 血管紧张素Ⅱ在EAM小鼠中的表达及致病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吕宏祥;苏晓莲;倪萍;张盼;姜媛媛;周姗姗;许化溪;马瑞;苏兆亮

    目的 探讨EAM小鼠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及其在EA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诱导EAM模型,ELISA检测ATⅡ的表达水平,然后实验分为对照组、EAM组、EAM+氯沙坦(ATⅡ抑制剂)组,第21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心肌炎症浸润情况;RT-qPCR检测心脏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TGF-β)的mRNA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ATⅡ对巨噬细胞迁移作用及氯沙坦的抑制作用.结果 成功诱导小鼠心肌炎模型,心肌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ATⅡ水平增高,具有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及巨噬细胞迁移的作用;使用ATⅡ抑制剂氯沙坦治疗后,心肌组织炎症评分降低,减少了淋巴细胞浸润;IL-1β、IL-6水平降低,而抑炎因子TGF-β表达高于EAM组;ATⅡ对巨噬细胞的迁移作用受到抑制.结论 ATⅡ可能是EAM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ATⅡ能够有效缓解心肌炎症损伤.

  • 肺癌T7噬菌体文库中MUC1蛋白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

    作者:邱宇;曹丽;郝晓宁;王建飞;董旭;祖金池;钟理;丁浩

    目的 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从肺癌T7噬菌体展示文库中筛选MUC1蛋白抗原的模拟表位.方法 以MUC1单克隆抗体为靶分子,对肺癌T7噬菌体文库进行淘洗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对得到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鉴定.结果 经3轮淘选,得到2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AAPDFRP、SAPDDRP 2种氨基酸序列,对MUC1单抗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与肺癌血清结合特异性较高,此2种蛋白序列可模拟MUC1蛋白抗原表位.结论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筛选到MUC1蛋白的模拟表位序列XAPDXRP(X为任意氨基酸),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MicroRNA Let-7a在小鼠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作者:刘阳;余海静;张心浩;崔永华;刘争

    目的 探讨microRNA Let-7a在小鼠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2只8周龄成熟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Let-7a组、Let-7a对照组、OVA组和PBS组,每组8只.Let-7a组、Let-7a对照组及OVA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Let-7a组于第1、2、3次激发前半小时给予Let-7a和脂质体2000混合物,而Let-7a对照组给予Let-7a对照和脂质体2000混合物.PBS组以PBS代替OVA.造模成功后计数小鼠搔鼻次数、鼻腔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情况,取小鼠鼻腔黏膜固定后染色评估鼻黏膜杯状细胞增生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鼻腔灌洗液中IL-4 、IL-13及IFN-γ水平.结果 与Let-7a对照组小鼠相比,Let-7a组小鼠搔鼻次数明显增加,鼻腔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增生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鼻黏膜中IL-4及IL-13显著增高(P<0.05),而IFN-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t-7a促进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及发展.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microRNA
  • IL-7对诱导型Tregs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光强;胡爽;何跃;陈晓玲;王莉;刘宏

    目的 初步探讨IL-7对C57BL/6小鼠脾细胞诱导CD4+CD25+调节T细胞(iTregs)的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出小鼠CD4+CD25-T细胞,体外环境下给予anti-CD3、anti-CD28、TGF-β、IL-2和维甲酸共同诱导7d,生成CD4+CD25+调节T细胞(iTregs),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L-7刺激24 h后iTreg的表型变化,同时用CFSE稀释法观察其对iTreg细胞抑制功能的影响.结果 CD4+CD25-T细胞通过anti-CD3、anti-CD28、TGF-β、IL-2和维甲酸共同作用,成功诱导为CD4+CD25+iTregs;通过10 ng/ml IL-7干预刺激,iTregs的CD39 (P=0.000 7)和CTLA-4(P=0.011 0)表面分子表达显著下降,iTregs凋亡显著增加(P=0.002 0),抑制功能显著减弱(P=0.001 3).结论 在高质量浓度IL-7的环境中,iTregs抑制功能明显下降且更易于凋亡,说明体外大量诱导的iTregs应用于高质量浓度IL-7机体中,可能是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 LAT棕榈酰化在裸鼠T系白血病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作者:张敏锐;高美华;马宇;张蓓

    目的 建立人Jurkat淋巴细胞白血病裸鼠模型,观察Jurkat细胞在小鼠体内存活及增殖情况,研究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及其棕榈酰化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中的相关作用.方法 将Balb/c纯系雌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Jurkat组、正常LAT转染组、突变LAT转染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连续2d腹腔定量注射环磷酰胺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人Jurkat细胞株5×106/只,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观察小鼠发病一般体征、体质量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濒死小鼠处死后取病理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实验组小鼠逐渐出现体质量减轻、弓背、精神萎靡等症状,外周血WBC计数逐渐增高,生存时间缩短.骨髓及肝脾组织可见肿瘤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LAT转染组肿瘤细胞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成功建立人Jurkat细胞裸鼠动物模型,从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LAT棕榈酰化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而LAT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后,将阻碍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递.

  • 过敏性休克小鼠血清中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及PAR-2的表达

    作者:陈洁;曹建平;崔海洋;谢华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过敏性休克中的作用,为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致敏组和对照组.致敏组小鼠于第1天腹腔注射致敏原,1周后加强注射1次,饲养3周后尾静脉注射致敏原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组以同等量的PBS缓冲液代替.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含量;RT-PCR法检测血液中PAR-2相对表达量.结果 成功建立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RT-PCR结果显示致敏后小鼠PA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3.372±0.28,对照组为0.759±0.06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LISA结果显示致敏后小鼠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为72.378 μg/L±8.018 μg/L,正常对照组为20.265 μg/L±1.953 μg/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致敏后小鼠血清类糜蛋白酶含量(16.186 μg/L±0.959 μg/L)低于对照组(34.905μg/L±3.972 μg/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AR-2可能参与了过敏性休克的发病过程.

  • Lunasin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凤杰;樊莎莎;陈显兵;王玲洁;谭志鑫;陈宗海;袁林

    目的 探讨大豆多肽Lunasin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 SF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注入大鼠足跖皮内建立大鼠RA模型,造模成功后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分离纯化出SFs,然后与不同浓度的Lunasin(0、50、100、200 μmol/L)分别孵育24、48和72 h,MTT法检测SFs增殖;RT-PCR、 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Bax、Bcl-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Lunasin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Caspase3、Bax的表达,抑制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Lunasin对R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SFs增殖和促进凋亡有关.

  •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A1S_1969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机制初步研究

    作者:蔡昌芝;冯强;杨赟;魏振波;纪永军;牟道华;敬海明;邹全明;曾浩

    目的 制备鲍曼不动杆菌(Ab)A1S_1969重组蛋白,利用小鼠全身脓毒血症感染致死模型评价A1S_1969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探讨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为筛选Ab疫苗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反向疫苗学技术筛选出Ab外膜蛋白A1S_1969,利用pGEX-6P-2质粒构建GST融合表达载体,重组表达的A1S_1969蛋白经亲和层析高效纯化后与铝佐剂吸附制备而成重组A1S_1969免疫原;采用Balb/c小鼠全身感染模型评价A1S_1969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ELISA检测免疫小鼠IgG抗体滴度和IgG抗体亚型.制备A1S_1969重组蛋白抗血清进行体外调理吞噬杀菌实验.结果 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A1S 1969重组蛋白,纯度>90%.动物免疫保护结果显示A1S_1969重组蛋白组小鼠存活率为55.6%,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为20.0%(P<0.05);末次免疫7d后小鼠体内总IgG抗体滴度为1:64 000,以IgG1亚型为主;体外调理吞噬杀菌实验结果显示A1S_1969特异性血清抗体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对Ab的杀菌作用,实验组杀菌率可达55%,对照组无杀菌活性.结论 A1S_1969重组蛋白可显著提高全身脓毒血症感染致死模型小鼠的存活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 Mda-7/IL-24对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马鸣;杨兴肖;王雪晓;赵连梅;刘丽华;单保恩

    目的 研究Mda-7/IL-24对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稳定过表达Mda-7/IL-24的人B表型淋巴瘤Raji和Daudi细胞株,MTS法检测稳定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在顺铂、表柔比星及长春新碱作用下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聚集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表达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及BMI1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总ERK1/2及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CDDP、epirubicin及VCR作用下,过表达Mda-7/IL-24的Raji和Daudi细胞株增殖水平明显下降,化疗敏感性明显增高,而化疗药物IC50值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过表达Mda-7/IL-24的Raji和Daudi细胞肿瘤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BMI1、总ERK1/2及p-ERK 1/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而胞内Rhodamine-123聚集量明显增加.结论 转染Mda-7/IL-24可能通过调节ERK途径的活化改变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B细胞淋巴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Mda-7/IL-24在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防治多药耐药的作用.

  • 早期CVVH治疗坏死性筋膜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作者:钮柏琳;杜慧敏;廖锐;李金正;李培志

    目的 评价早期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坏死性筋膜炎(NF)并发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坏死性筋膜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CVVH治疗33例,其中早期(24h内)实施CVVH治疗15例(试验组),晚期实施CVVH治疗13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2、4、6d体内炎症指标CRP、TNF-α、IL-1、IL-6、IL-10,免疫指标淋巴细胞CD4/CD8,血流动力学指标ELWI、LAC,平均氧合指数(OI)、平均机械通气时间(MVT)、平均ICU住院日(ALST)及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IL-1、IL-6、IL-10、ELWI、LAC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时间对照组水平,O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值、CRP及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MVT、ALST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并发脓毒性休克早期实施CVVH治疗可降低炎性介质水平,重塑炎症与抑炎平衡,降低ELWI,改善氧合指数,缩短MVT、ALST及降低死亡率.

  • Ⅰ型固有淋巴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张坤坤;袁吉钊

    目的 初步探讨固有淋巴细胞(ILCs)亚群如ILC1和ILC2(分别为适应性免疫应答中Th1和Th2的映像)对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慢性乙肝(CHB)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和肝组织,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CHB患者中ILC1和ILC2的频率、Ⅰ型和Ⅱ型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并与CHB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总ILCs中,ILC1转录因子T-bet、效应细胞因子IFN-γ、ILC1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分子IL-12/IL-12R水平均显著升高.升高的ILC1亚群频率与CHB患者肝损伤显著相关,但与替比夫定疗效无明显关联.虽然ILC2相关的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在CHB中也升高,但升高的幅度均低于ILC1细胞.而且,ILC2细胞活性与HBV拷贝或肝损伤均没有显著关联.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了ILC1在CHB病理过程中的潜在促炎作用,以及ILC1及其相关分子可能是CHB诊断、预后甚至治疗的潜在干预靶标.

  • 分枝杆菌表达质粒的快速构建及ClpC2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康月茜;卢楠;孙菱;李岱容;杨春

    目的 通过一种不受到序列限制、酶切连接反应一步进行的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分枝杆菌ClpC2重组表达质粒,检测其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蛋白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利用识别甲基化位点的内切酶FspEⅠ进行一步法酶切、连接反应,构建重组质粒PMV261(+)-ClpC2.将重组质粒转入耻垢分枝杆菌,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ClpC2基因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以及氧化应激、酸应激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利用FspE Ⅰ快速构建了分枝杆菌表达质粒ClpC2,将其成功电转至耻垢分枝杆菌中,SDS-PAGEA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的表达,His单抗和兔多抗均能检测到目的条带,Mr大小27 570.氧化应激及酸应激实验表明ClpC2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与空载耻垢分枝杆菌在对抗应激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种不受序列限制的分子克隆方法以及分枝杆菌ClpC2重组表达质粒,Western blot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氧化应激及酸应激表明ClpC2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对抗应激方面无明显改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lpC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重组相思子毒素B链蛋白的制备与分析

    作者:王俊虹;杨帆;魏茂提

    目的 构建、表达和纯化相思子毒素B(ATB)链蛋白并分析其抗原性和毒性.方法 运用密码子优化软件优化ATB基因,合成目的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载体pQE-80L构建表达质粒pQE80L-ATB,转化至E.coliM 15获得表达工程菌株,并对诱导表达条件和纯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采用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胃黏膜细胞GES-1进行重组蛋白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ATB开放阅读框架全长804 bp,编码268个氨基酸残基;表达工程菌株在30℃、1 mmol/L IPTG,3h后获得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约为30 000,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纯度达97%以上,Western blot和MTS实验结果表明,目的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相思子毒素多克隆抗体且无毒性.结论 重组ATB蛋白实现高表达,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相关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 mTOR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广倍;周维英;蔡家利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蛋白质家族成员.mTOR可整合来自营养、能量、生长因子和环境压力对细胞的刺激信号,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等过程.在免疫系统研究中,mTOR可传递和集成来自免疫微环境的信号,作为免疫功能的关键调节器.近来研究证实,mTOR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功能活性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免疫治疗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云梅;罗阔;卢家希;阮姝琴;唐敏;韦凤;王丽;杨志祥

    三阴型乳腺癌是特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由于其对内分泌治疗无效及目前无可利用的分子靶向药物,使其临床治疗面对重大挑战,因此,探索新的方法治疗三阴型乳腺癌尤为重要.肿瘤的免疫治疗是继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4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免疫治疗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免疫避孕疫苗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徐萍萍;毛克杰;杨利华;梁志清

    免疫避孕疫苗是利用多种实验技术,从参与生殖过程各要素中筛选出蛋白抗原或表位抗原,通过免疫避孕对象,在生殖道局部或全身产生中和抗体,从而影响和破坏生殖过程,起到延长妊娠间隔和避孕的作用.本文对免疫避孕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一综述.

  • 破膜剂对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细胞频率的影响

    作者:周春保;史继静;王立峰;李元元;张学秀;袁今虹;张纪元;徐若男;金磊

    目的 探讨不同破膜剂对流式细胞术检测Th 1/Th2/Th 17细胞频率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人外周血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3种不同破膜剂(常规改进的破膜剂、eBioscience公司破膜剂、BD公司破膜剂)对CD4+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7(IL-17)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eBioscience公司破膜剂检测到的IL-4+ CD4+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其它2组(P<0.05);改进的破膜剂组(GJ)IL-17+CD4+T细胞频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但IFN-γ+CD4+T细胞的频率在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破膜剂破膜后均可检测到IFN-γ+CD4+ (Th1)、IL-4+CD4+(Th2)、IL-17+CD4+(Th17)T细胞,但不同破膜剂对不同类型Th细胞的检出频率有影响,因此操作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破膜剂.

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