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肠癌组织IGF-I、IGF-IR、GLUT-4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晓倩;孙立园;刘莎莎;赵杨;申兴斌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IGF-I、IGF-IR、GLUT-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大肠癌组织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IGF-I、IGF-IR、GLUT-4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和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组织中,IGF-I表达与IGF-IR和GLUT4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2、0.396,P<0.01).结论:IGF-I、IGF-IR、GLUT-4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的影响

    作者:唐瑾;申凤俊;赵彩霞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疗效,以及对其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影响.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15只,贝那普利治疗组15只.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应用贝那普利灌胃,共8周.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肝纤维化的程度,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IGF-ⅠR的表达水平.结果贝那普利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较同期模型组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降低(P<0.05)及血清ALT升高(P<0.05),IGF-ⅠR在肝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多(P<0.05),贝那普利治疗组IGF-ⅠR表达减少(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可能与肝组织IGF-ⅠR的表达减少有关.

  • IGF-I、IGF-IR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车娜;葛荣明;陈玮伦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9例喉鳞癌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GF-I、IGF-IR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GF-I、IGF-IR在喉鳞癌中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肿瘤组织中,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结论 IGF-I、IGF-IR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二者可能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 IGF-I、IGF-IR在人退行性变腰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谢洋;吴小涛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IGF-I受体(IGF-IR)在人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GF-I、IGF-I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对照组(A组,n=16)、退行性变椎间盘组(B组,n=53)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两组椎间盘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GF-I、IGF-IR在B组中表达低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细胞增殖指数(PI)B组低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细胞凋亡指数(AI)B组高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IGF-I、IGF-IR的表达与PI呈正相关(rs=0.59,rs=0.56,均P<0.01)、与AI呈负相关(rs=-0.60,rs=-0.57,均P<0.01);PI、AI值在IGF-I、IGF-IR阴性和阳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IGF-I、IGF-IR的异常表达与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密切相关;IGF-I、IGF-IR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在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GF-I、IGF-IR异常表达可能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在人皮肤血管瘤不同分期的表达

    作者:张平;许成蓉;毕昊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半定量RT-PCR检测不同分期血管瘤中IGF-IR的表达水平,并与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进行比较.结果: SP法和半定量RT-PCR结果均显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IGF-IR表达水平增高,与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间差异显著;而消退期的IGF-IR表达水平降低与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GF-IR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寻找皮肤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在胃癌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丁娟娟;王邦茂;方维丽;曹晓沧;章明放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 R)在胃癌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4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胃黏膜中IGF-I和IGF-I 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IGF-I和IGF-I 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5%,均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胃黏膜的阳性率27.5%、25%(P<0.005).IGF-I和IGF-I 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TNM分期Ⅲ+Ⅳ期胃癌组织的IGF-I和IGF-I 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IGF-I和IGF-I R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1=0.5824,P<0.001).结论 IGF-I和IGF-I R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转移能力有关,提示IGF-I和IGF-I R的高表达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在MDS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吴凌云;李晓;贺琪;陶英;刘薏芝;杨莲萍;浦权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基因的定量表达情况.方法: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mRNA的表达量.结果:IGF-IR基因表达量在MDS各亚组和正常对照存在不同:RAEB组(1.31E-04)和CMML组患者(1.99E-0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45E-05,P值分别<0.05和0.01),而与正常对照相比,RA组患者IGF-IR基因表达量(5.75E-06)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IGF-IR 基因在高危组MDS(RAEB/CMML)患者造血细胞存在过度表达,而未见于低危组(RA)患者,提示IGF-IR可能参与MDS疾病的发生、发展.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与肿瘤

    作者:刘洁;李景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 receptor,IGF-IR)为跨膜蛋白,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类受体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IGF-I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它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已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证实,用抗IGF-IR的抗体或相关药物及以反义IGF-IR RNA封闭IGF-IR来阻断IGF-IR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其凋亡.因此针对IGF-IR靶向治疗将是恶性肿瘤生物治疗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 喉癌组织中IGF-IR和PKC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杰;周远红;刘立思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和蛋白激酶C(PKC)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GF-IR及PKC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IR和PKC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喉黏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且在喉癌组织中颈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IR和PKC的表达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0.338,P<0.05).结论 喉癌组织中,IGF-IR及PKC的表达可能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喉癌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不同部位瘢痕疙瘩组织中IGF-I、IGF-IR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黄欣;陕声国;韦海明;麦慧;梁敏华;朱格非;滕晓

    目的 通过分析瘢痕疙瘩周围部和中央部组织中IGF-I、IGF-IR表达的差异,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8例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4例,对不同部位的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中IGF-I、IGF-IR的表达,比较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和正常皮肤组织中IGF-I、IGF-IR表达的差异.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中IGF-I、IGF-IR的表达均呈阴性.瘢痕疙瘩周围组织成纤维细胞中IGF-I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央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周围部组织纤维细胞中IGF-IR明显高于中央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瘢痕疙瘩不同部位IGF-I、IGF-IR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与抗肿瘤治疗

    作者:张平;许成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IGF-IR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通过启动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可介导细胞的增殖、转化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因而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集中介绍了IGF-IR的生物学特性、信号传导调控与肿瘤的关系以及针对IGF-IR的抗肿瘤治疗的新进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