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鼻-鼻窦炎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邱新峰;何京川;翟翔

    目的:评估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和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两种病理学特征的慢性鼻-鼻窦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住院手术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主观症状评分>6分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56例。根据细胞浸润类型给予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患者VAS主观症状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及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患者主观症状及鼻内镜检查有明显改善,鼻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未见明显减少;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患者主观症状及鼻内镜检查均得到明显改善,中性粒细胞数降低。结论根据不同的免疫病理学特征,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疗效明显。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分析

    作者:赵海双;李娟;李勋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CS患者26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2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15例,入院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选择有胸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采血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肌酐(SCr)等指标,并计算N与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患者的WBC、N、NLR、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NLR高于对照组,6.49±4.01 vs 1.68±0.46(P<0.05)和UA组,6.49±4.01 vs 2.68±1.49(P<0.05).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逐渐增高.NLR与WBC、L、N、UA及hs-CRP呈线性相关(r=0.656、-0.543、0.739、0.193、0.575,均P<0.05).结论 NLR对ACS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术前纤维蛋白原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评分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艳红;郭红辉;李小江;潘海芹;姚书燕;马兰;李云;郝玉杰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评分(COF-NLR)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信息的122例 NSCL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 COF-NLR 评分原则分为3组:COF-NLR0分49例,COF-NLR1分41例,COF-NLR2分32例。根据患者术前的Fbg 及 NLR 水平,构建新的 COF-NLR 参数。χ2检验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 法进行检验,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前 COF-NLR 水平与性别、分化程度、肿瘤位置、T 分期、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T 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Fbg、NLR 水平、COF-NLR 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分化程度(P <0.05)、淋巴结转移(P <0.05)及 COF-NLR(P <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CLC 患者术前COF-NLR 水平升高与肿瘤进展具有相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COF-NLR 可作为预测 NSCLC 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指标。

  • 脂联素预先给药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和呼吸氧爆发水平的影响

    作者:蔡朦朦;鲍红光;斯妍娜;徐丽;韩流;施韬;王宏宇;谢欣怡

    目的 评价脂联素(APN)预先给药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和呼吸氧爆发水平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0~ 14周龄,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APN预先给药组(APN组).CLP组和AP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APN组于CLP术前12 h时腹腔注射基因重组APN 6 mg/kg.于术后6、12和24h时每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经眼眶静脉丛采血0.8 ml,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和呼吸氧爆发水平,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于术后24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MPO活性.另取30只大鼠,每组10只,作相应处理后,记录术后7d的生存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CLP组和APN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呼吸氧爆发水平、肺组织MPO活性升高,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术后7d生存率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APN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及呼吸氧爆发水平和肺组织MPO活性降低,术后6h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术后7d生存率升高(P<0.05).结论 APN预先给药可减轻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脓毒症时过度激活的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呼吸氧爆发水平及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有关.

  • 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二例

    作者:陈浩;曾学思;薛燕宁;徐秀莲;姜袆群;孙建方

    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是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的一种组织学亚型,具有较为独特和复杂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容易误诊.我们报道2例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患者均表现为具有脓性分泌物的红斑、结节,组织学除了大量表达CD30的多形性细胞外,尚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脓毒症时肝、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过度浸润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王旭;宋明明;沈唯长;秦魏婷;吕汪洄;孙炳伟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脓毒症时肝、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过度浸润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 32只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8 mg/kg)干预组(CORM-2干预组)、CLP+无活性CORM-2(iCORM-2)(8 mg/kg)干预组(iCORM-2干预组),每组8只.术后24 h分别取肝、肺组织,检测病理改变、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2)另取60只小鼠分组同(1),每组15只;术后连续观察72 h,进行存活率分析.(3)分离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1μg/ml,浓度下同)刺激组(LPS组)、LPS+低浓度CORM-2(10 μmol/L)刺激组(低浓度组)、LPS+高浓度CORM-2(50 μmol/L)刺激组(高浓度组)、LPS+iCORM-2(50 μmol/L)刺激组(iCORM-2组),1h后进行琼脂糖凝胶平板趋化实验,定量PCR、免疫荧光检测趋化因子甲酰肽受体1(FPR1)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LP组MPO活性明显增强[肝(9.1±1.1)U/g、肺(16.3±2.8)U/g] (P <0.05),MDA含量明显上升[肝(76.5±11.3) nmol/mg、肺(32.4 ±10.3) nmol/mg] (P <0.05),72 h存活率仅为20%(P<0.05);CORM-2干预组能显著抑制MPO活性[肝(5.2±0.8)U/g、肺(7.5±2.4)U/g](P<0.05)及MDA含量的增高[肝(46.7 ±6.1)nmol/mg、肺(23.8 ±7.3) nmol/mg] (P <0.05),72 h存活率为67% (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中性粒细胞[(61.3±7.1)个]趋化能力增强(P<0.05),FPR1表达增多且富集于细胞膜;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可有效抑制上述变化,且呈剂量依赖性[低浓度组(43.3±6.1)个、高浓度组(23.3±5.9)个](P<0.05).结论 外源性一氧化碳通过下调脓毒症时FPR1表达、减少细胞膜FPR1含量及有效抑制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抑制肝、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过度浸润,减轻肝、肺组织氧化应激及病理改变,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