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LR3的激活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

    作者:徐淑霞;陈丹丹;马凤霞;及月茹;戎丽娟;陈芳;池颖;杨少光;卢士红;韩忠朝

    目的 Toll样受体(TL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TLR3的激活能够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TLR3的特异性激动剂Poly(I:C)对恶性程度较强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 反转录PCR检测Toll样受体各个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CCK-8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Poly(I:C)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oly(I:C)对MDA-MB-231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mRNA水平上,MDA-MB-231细胞TLRs各亚型中TLR3表达高;CCK-8检测结果显示Poly(I:C)刺激以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试剂盒检测显示Poly(I:C)刺激以后对细胞凋亡没有影响;实时定量PCR显示TNF-α、IFN-β和IFN-γ在Poly(I:C)刺激6h后大约有20倍的升高.结论 Poly(I:C)刺激MDA-MB-231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但其凋亡并不受影响;TNF-α、IFN-β和IFN-γ可能在抑制增殖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Poly(I:C)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及其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作者:赵晓寅;刘丹;刘柳;侯亚义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表达Toll样受体(TLR),但TLR配体刺激对MSC的影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分析了TLR3配体刺激对脐带MSC表型、细胞增殖、凋亡、成骨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混合酶法分离培养了人脐带来源的MS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TLR3配体—Poly(I:C)刺激后MSC表面标志CD29、CD44、CD105、CD31、CDl17和CD45表达的变化;用CCK-8和Annexin-V/PI法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Poly(I:C)刺激24及48小时后MSC的增殖和凋亡情况;进一步分析了Poly(I:C)对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此外在Poly(I:C)和MSC存在时,流式检测了DC成熟表面标志CD40、CD86、MHCⅡ的表达,DC对右旋糖酐的吞噬,混合淋巴实验检测了DC的抗原递呈能力.结果:Poly(I:C)的刺激不影响MSC的表型和增殖;只有高浓度组的Poly(I:C)刺激引起MSC的凋亡;Poly(I:C)抑制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和OC的表达,抑制MSC的成骨分化;Poly(I:C)存在的情况下,MSC下调DC成熟表面标志CD40、CD86和MHCⅡ的表达,增强DC对右旋糖酐的吞噬能力,并抑制DC对T的活化作用.结论:Poly(I:C)能够影响MSC的成骨分化及免疫调节功能,提示TLR3信号的活化可能在成骨分化中发挥作用.

  • TLR3激动剂poly(I:C)对胃癌BGC-823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作者:屈静;张建

    目的:poly(I:C)是双链RNA (dsRNA) 的结构类似物,可被模式识别受体TLR3、RLRs识别,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旨在研究poly(I:C)对胃癌BGC-823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以胃腺癌细胞系BGC-823细胞为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TLR1-TLR10 mRNA基础表达水平,然后用MTT法、CCK-8法、EdU掺入法检测poly(I:C)对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MTT法、CFSE-7-AAD法评价NK细胞对poly(I:C)处理后的BGC-823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BGC-823细胞中TLR3、Cyclin D1表达水平以及NKL细胞中CD107a、Perforin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TLR3在BGC-823细胞有明显表达.poly(I:C)可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这一过程的主要分子特征是DNA合成减弱、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同时NK细胞对于poly(I:C)处理后的BGC-823细胞的杀伤功能增强,NK细胞表达CD107a、Perforin、TNF-α的能力提高.结论:poly(I:C) 可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提高BGC-823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为设计和利用基于TLR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提供有益的启示.

  • miR-150促进TLR3通路活化后IFN-λ的分泌

    作者:肖春媛;黄新芳;吴励;沈南

    Ⅲ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包含IFN-λ1,IFN-λ2,IFN-λ3三种IFN-λ亚型在内的细胞因子组成.与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类似,Ⅲ型干扰素不仅具有抗病毒及抗肿瘤免疫效应,还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研究了miR-150在Poly(I:C)活化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通路后分泌IFN-λ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选用10~12周的C57/BL6小鼠和miR-150基因缺陷小鼠,尾静脉注射Poly (I:C),4h后处死小鼠并取血收集血清,检测血清中IFN-λ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注射Poly (I:C)后,miR-150基因缺陷小鼠血清IFN-λ水平显著低于C57/BL6小鼠,提示miR-150缺陷对Poly (I:C)活化TLR3通路后分泌IFN-λ起抑制作用.miR-150可能促进TLR3通路IFN-λ的分泌.

    关键词: miR-150 IFN-λ Poly(I:C) TLR3
  • Poly(I:C)模拟RNA病毒在气道炎症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瑶;李云珠;俞善昌;邵洁

    目的 使用poly(1:C)模拟RNA病毒感染,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病毒感染模型,探讨病毒诱发气道的炎症.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oly(I:C)组,poly(I:C)组连续3 d应用poly(I:C)滴鼻后,连续5 d观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改变,ELISA测定IFN-γ浓度,同时观察小鼠肺病理改变.结果 对照组小鼠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和IFN-γ浓度分别为(1.53±0.06)×106/L和(7.11±1.11)ng/L.自Poly(I:C)滴鼻后第1天起,小鼠BALF中性粒细胞数和IFN-γ浓度开始升高,分别为(2.00±0.12)×106/L和(8.01±1.79)ng/L,肺间质内出现炎症细胞.这些变化在滴鼻后的第3天达到高峰,BALF中性粒细胞数和IFN-γ浓度分别为(4.30±0.32)×106/L和(13.51±1.40)ng/L,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在肺间质,随后炎症变化开始下降.对照组和poly(I:C)刺激组的BALF中淋巴细胞数均为(2.10±0.11)×106/L.结论 Poly(I:C)可以模拟RNA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感染相似的气道炎症,促使中性粒细胞聚集,破坏正常气道,刺激IFN-γ分泌.但是poly(I:C)诱发的气道炎症是有时间限制的.

  • 钙离子载体和Poly(I:C)诱导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的研究

    作者:李丽;刘宝瑞;钱晓萍

    目的:探讨从健康人外周血中体外诱导培养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后加入GM-CSF和IL-4,培养5天后分5组:第1组为对照组,仅含有上述细胞因子;第2组,加入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I:C)];第3组,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第4组,加入Poly(I:C)和CI;第5组,加入TNF-α.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第四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特征,且高表达CD83、CD80、CD86和CD40分子,具有更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经过组合细胞因子诱导能够培养出PBMC来源的DC,且经CI和Poly(I:C)进一步诱导后获得更成熟和功能更强DC.

  • 自组装纳米粒子防龋疫苗的免疫效能

    作者:叶倩琳;李祯;曹茜茜;刘畅;樊明文

    目的:研究自组装纳米粒子防龋疫苗Glu-FTH以及Glu+Poly(I:C)(联合应用佐剂Poly(I:C)与抗原Glu)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将Glu-FTH、Glu、Glu-FTH+Poly(I:C)、Glu+Poly(I:C)、FTH、PBS经鼻黏膜滴注免疫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Glu-FTH、Glu、Glu-FTH+ Poly(I:C)、Glu+Poly(I:C)均可有效提高小鼠血清中抗GluIgG水平;Glu+ Poly(I:C)和Glu可有效提高小鼠唾液中抗Glu sIgA水平.结论:防龋疫苗Glu-FTH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佐剂Poly(I:C)与抗原Glu联合应用可引发较强的免疫反应.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期Poly(I:C)诱发小鼠气道炎症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赵柯婷;龙晓茹;李伟;谢军;任洛;邓昱;谢晓虹;臧娜;王莉佳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再发呼吸道病毒感染时诱发气道炎症及反复喘息的致病机制.方法 64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SV组、Poly(I:C)组及RSV+Poly(I:C)组(n=16).收集各组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损伤,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AHR),ELISA法检测BALF中IFN-γ、IL-4、IL-13、基质金属蛋白酸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MP-1)水平.结果 RSV+Poly(I:C)组小鼠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总数及AHR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P<0.05).RSV+Poly(I:C)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对照组及RSV组加重(P<0.01);BALF中MMP-9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IL-4及TIMP-1显著低于RSV组(P<0.01).结论 RSV感染后病毒再感染可能引起MMP-9/TIMP-1表达失衡,加重气道炎症反应.

  •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对人髓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13表达的影响

    作者:夏新宇;胡松;刘阳;邹强;常山

    目的 探究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对人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1、13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人椎间盘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并体外培养NPC.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Poly(I:C)刺激NPC,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MP-1、1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siRNA分别沉默TLR-3、RIG-1和MDA-5后,Poly(I:C)刺激NPC,qPCR检测MMP-1、13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NPC 5~6 d后,贴壁生长;Poly(I:C)刺激NPC后,MMP-1、1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沉默TLR-3后,MMP-1、13的mRNA 表达水平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沉默RIG-1和MDA-5后,MMP-1、13的mRNA 表达水平不受影响(P>0.05).结论 Poly(I:C)通过TLR-3受体途径促进NPC表达MMP-1、1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