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携载BMP-2的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成骨活性的研究

    作者:吴永恒;张孜君;黄岩;赵文

    目的 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制备新型缓释载药微球,携载骨生长因子2(BMP-2),研究其物理学特性以及在体内、体外对成骨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合复乳法制备载有BMP-2的PLGA缓释微球,检测形态、粒径、载药率、包封率、释药规律.观察其在体外环境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观察其在小鼠股部肌肉内异位成骨的情况.结果 缓释微球的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42.2±31.3) μm,正态分布,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双相动力学释药规律.随着微球缓释量的增加,携载BMP-2的微球组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0.05),BMP-2介导的BMSCs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微球体内成骨效果明显,4周后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并有骨髓腔形成.结论 携载BMP-2的PLGA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特性,可明显促进BMSCs增殖、分化、提高成骨活性.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5-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比较

    作者:毕秀增;潘伟华;南开辉;余新平;宋宗明

    背景 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滤过泡的瘢痕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微球制备程序复杂,微球载药量一般较低,且药物突释现象明显.目的 比较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和喷雾成膜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两种缓释剂的形态、载药量、体外释放规律,以探讨获得缓释效果较佳的5-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方法.方法 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用喷雾成膜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结果 与结论 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为(4 447.4±359.8) nm,载药量(8.67±0.37)%,包封率为(86.68±1.92)%;用喷雾成膜法制备的缓释膜表面光滑平整,质量为(13.76±0.26) mg,直径为6 mm,厚度为(0.24±0.005) mm,载药量(23.76±0.37)%,包封率为(95.04±1.36)%.缓释剂制备过程未影响5-氟尿嘧啶的药物性能.微球体外释放突释明显,缓释膜的体外释放平稳持久,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 方程.结果 表明缓释膜制备方法更简单易行,且能明显提高缓释剂的载药量,降低突释现象,同时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

  •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复合心肌样细胞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

    作者:邢玉洁;吕安林;王利;燕学波

    背景:研究证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向心肌细胞等多种中胚层来源的间质细胞分化.目的:探索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为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5-氮胞苷的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培养4周.将诱导成功后的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缓慢滴注于预先制备好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上,培养14 d.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l的表达,大体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在培养期间的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工程化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4 d形成集落,传代细胞体积变大,5-氮胞苷诱导后细胞呈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透射电镜可见肌丝、Z线样物质.结果证实,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为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为种子细胞,可于体外构建出类似天然心肌的工程化心肌组织.

  • 聚乳酸-聚乙醇酸可降解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食管

    作者:曾志勇;鲍春荣;丁芳宝;杨胜生;梅举

    目的:观察人食管上皮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支架上的贴附和生长情况,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培养工程化人工食管.方法:制作PLGA三维细胞支架;分离培养成人食管上皮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和裸鼠体内分别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支架复合物,分期终止培养,进行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体外培养显示,人食管上皮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长期培养仍保持食管上皮细胞特性,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可形成食管黏膜样组织.结论:PLGA支架适合食管上皮细胞黏附生长,可作为食管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

  • 兔内皮祖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上生长分化促进糖尿病兔创面血管化的研究

    作者:杨文健;焦蓉

    目的:体外培养兔内皮祖细胞(EPCs)并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上培养形成移植物,植入兔体内,观察其血管化的程度,探讨其促进糖尿病创面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EPCs,并将其种植于PLGA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移植物;造兔糖尿病模型,植入复合移植物的为实验组,仅植入支架材料的为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后处死动物,复合移植物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血管化程度。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移植物生长良好,可见较多的功能性新生血管穿插长入其中,对照组未见明显的血管生成(P<0.05)。结论 EPCs参与组织修复及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为糖尿病创面的愈合提供了血管化的基础。

  • 长春西汀聚乳酸-聚乙醇酸缓释微球的研制

    作者:刘国磊;王帅;王静;曹雅培;黄敬洪;申磊;曹德英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缓释微球,并研究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改良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PLGA浓度、理论载药量、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和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为4因素,每个因素选定3个水平,按L9(34)的正交设计方案,以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指标,优化处方.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微球的粒径分布,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长春西汀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用动态透析释药法进行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结果:佳处方为PLGA浓度16%,理论载药量20%,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1:10,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1%;制备的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的形态圆整、光滑,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0±0.18) μm(n=500),DSC法分析药物确已被包裹于微球中,载药量为(18.46±0.26)%,包封率为(91.30±0.98)%(n=3),24h累积释药率约为18%.结论: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稳定,质量符合药剂学要求,缓释性好.

  • 人工生物可降解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鲍春荣;丁芳宝;梅举;黄盛东;张宝仁;景殿英;丁建东

    目的 研究食管上皮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三维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探索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粒子浸出-常温模压法制作PLGA三维多孔支架材料;分离培养6只犬食管上皮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预涂Ⅳ型胶原的PLGA支架材料上.在体外和犬腹腔内分别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支架复合物,分期终止培养,体外培养3 d,1、2、3和4周,其中将体外培养3 d后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同只犬腹腔内,于体内培养1、2、3和4周后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分离培养的犬原代食管上皮细胞呈铺路石样,体外可大量扩增,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体外及体内培养可见食管上皮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持续培养仍保持食管上皮细胞特性;犬腹腔内培养4周后,可形成食管黏膜样组织.结论 预涂Ⅳ型胶原的PLGA支架材料适合食管上皮细胞黏附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食管的支架材料.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体外和犬腹腔内培养有可能获得适于移植的组织工程食管.

  •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与心肌样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作者:邢玉洁;吕安林;王利;燕学波;张荣庆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衍生的心肌样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构建心肌组织工程及其进一步体内回植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MSCs,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5-氮杂胞苷和0.1μ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分化.将诱导后的心肌样细胞接种到PLGA材料上,用沉淀法测定细胞的黏附力和黏附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并绘制增殖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PLGA材料上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与该材料的相容性.结果:心肌样细胞在PLGA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可分泌细胞外基质,其黏附、增殖能力与单纯的细胞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PLGA与心肌样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心肌样细胞的理想载体构建心肌组织工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