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梁培基与"发冷丸"的故事

    作者:鞠冉

    梁培基,广东顺德人,出生于广州,少年时随其父在广州南区凤安街开一间修船的小作坊谋生,光绪二十年(1894年),时年19岁的梁培基考入当时由美国人在广州开设的教会学校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读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毕业,留校当助教,后兼任夏葛女子医科学校药物学教师,同时自设医馆于大基头,在社会上持牌行医.

  • 博济医院与广州公共卫生事业

    作者:李计筹;郭强

    博济医院是近代华南有影响力的教会医院,也是早把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引入广州的机构。晚清时期,其进行的赠种牛痘、瘟疫救治、卫生宣教等活动,向民众展示了公共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民国时期,其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广泛合作,举办学校卫生、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和流行病调查等,主动服务社会人群。20世纪30年代,博济医院又将公共卫生活动拓展到广州周边农村地区,促进了乡村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衔接,其构建的三级医疗系统,为中国乡村医疗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示范的模型。

  • 《西医新报》的编辑出版及其对西医学传播的影响

    作者:张冰;苏雨洁;魏梦月;王海蓉;王建华;姚远

    创刊于1880年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早的西医期刊,在中国近代期刊史及西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已无任何《西医新报》的原始资料.从当时一些报刊的转载和评论来看,其办刊宗旨是向华人传播西医学知识,其编辑方针为“述西医优于中医”,所传播的西医知识也基于此方针.《西医新报》还首次报道了在伦敦举行的千人国际医学学术会议.《西医新报》的创办,将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向更深、更新层面,其编辑方针和编辑策略对晚清民国时期西医期刊的编辑出版影响巨大.

  • 中华医学会和博济医院的历史渊源

    作者:刘品明

    2015年是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也是广州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前身)建院180周年.100年来,有3次重大历史事件彰显了博济医院在中华医学会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①博济医院参与和主导中国博医会的成立和《中国博医会报》的创刊;②博济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第11届大会;③博济医院时任院长嘉惠霖提名伍连德博士作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 嘉惠霖和博济医院

    作者:刘泽生;刘泽恩

    嘉惠霖医生出生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09年来到中国广州,直到退休之年才离开广州,前后近40年.开始他在岭南学堂当西医学教师,同时在东方古老的西医院--博济医院当医生.他是民国时期在华著名的外国医生,岭南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他是<博济医院百年史>的作者,他在书中详细记述美国传教医生在博济医院的工作,特别是开拓者伯驾、嘉约翰的贡献.该书至今仍是研究中国西医史及近代中外医学交流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关键词: 嘉惠霖 博济医院
  • 博济医院第一位女医生——赖玛西

    作者:王芳;胡晓文

    博济医院的第一位女医生赖玛西,自1882年受美国长老会派遣,在广州工作服务了46年,先后担任嘉约翰医生的女助手和受聘为博济医院女病房的女医生.她利用近代的医学理念和治疗手段,有效改善了广州的妇女儿童医疗条件,成为在中国传播新法接生的先驱;开办了中国早的盲童学校,编创了中国第一套点状盲文识别系统,为盲童提供西式教育和人文关怀,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救助作用;其职业生涯较好地融入晚清广州的社会生活,在救治病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广州私立博济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概述

    作者:周英

    19世纪下半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国列强迫使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使西方文化长驱直入.医学传教士亦来到中国,开办医院.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是外国教会医院在中国发展快的一个时期.据统计,从1820-1876年,全国有教会医院16所,诊所26所;从1876-1905年,医院增至166所,诊所增至241所;到1919年全国教会医院已达250所之多[1].当时,由于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外国教会在派遣医生的同时,还派遣护士来中国,他们将先进的、科学的西方护理理论和技术传入中国.随后,一些医院开办短期护士培训班.自从美国护士约翰逊(Ella Johnson)1888年在福州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后[2],20世纪初,各地也纷纷开办护士学校,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我国近代护理教育随之兴起.

  • 广州博济医院的经费来源研究(1858年~1926年)

    作者:郭强;李计筹

    博济医院能够在中国生存一百多年,除了拥有高效、合理且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外,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也是重要原因.其经费来源主要有:会员费、社会赞助、海外募集、售卖教材、学生学费、医疗收费、病房出租、股票收入等.随着洋行赞助减少及博济医院和乡村诊所规模的扩大,医院维持日益艰难,扩大医疗收费项目、主动吸纳本土资本以及减少赞助穷人比例,成为20世纪后医院运作的特点.与此同时,博济医院逐渐从一间传统的慈善医院转变成一所商业化运作兼行慈善医疗的私立医院.

  • 孙中山澳门行医记

    作者:吕传彬

    许多人都知道孙中山在投身革命运动之前,本是一位医生.1886年,孙中山在香港读了三年西式中学后,经人介绍到广州博济医院南华医学堂读书.仅仅过了一年,1887年夏天,孙中山报名人读香港新成立的英文医校——雅丽士西医书院(即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

  • 中山大学与孙逸仙纪念医院

    作者:朱素颖;刘东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为博济医院,这是我国内地第一所西医院,是西医入华的发端1.此后,中国的近代住院治疗、医学院校、尸体解剖与尸体解剖的合法化、公共健康计划、产科培训学校乃至国家卫生局等现代医疗体系逐步建立起来.由于博济医院在中国医疗史上影响巨大,关于它的研究文章也汗牛充栋.但是从没有一篇文章认真梳理过博济医院与中山大学的关系,本文试图描述博济医院与中山大学在历史上的因缘,从而窥中国西医传播与发展之一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