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杨志英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例(26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作为观察组;随机对照组26例(32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前房深度.结果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半年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可调缝线和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邓志峰

    目的 评估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缝线和透明质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光眼手术患者65例(65眼)随机分为两组:临床试验组34眼,在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缝线和透明质酸钠;对照组3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和眼压等指标.结果 术后浅前房,试验组因滤过过强造成2眼,对照组9眼.功能性滤泡,试验组29眼,对照组20眼.眼压失控,试验组6眼,对照组13眼.上述3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可调缝线和透明质酸钠,可有效减少术后滤过过强造成的浅前房和滤过泡瘢痕形成.

  • 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毕毅敏;李超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34例43眼,采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系统,术后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调整可调缝线的松紧度.对照组为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8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3%(P<0.05).术后12月随访到30眼(观察组17眼,对照组13眼),观察组功能滤过泡占94.12%,多于对照组的53.85%(P<0.005).结论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系统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 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玉萍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在眼科领域内为一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常规小梁切除手术后有可能眼压失控以及一系列并发症,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了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76例(85眼)青光眼取得满意效果.

  • 加可调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联合围手术期处理治疗晚期青光眼

    作者:路明;唐万华;韦企平

    晚期青光眼病人视功能严重损害,多经数次手术眼压仍失控,再次手术操作技术难度高,手术风险大.尤其是全身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患者,更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为大程度的保护视功能,确保手术成功,我科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的基础上加用可调式缝线,并做了适宜的围手术期(患者术前1周至术后1个月内.定为围手术期范围)处理,提高了治愈率.

  • 可调缝线与丝裂霉素 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临床探讨

    作者:黄祖恩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可调缝线与丝裂霉素 C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36 例(52 眼) 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可调缝线与丝裂霉素 C 的病例,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36 例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视野基本 不变,术后眼压控制良好,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前房形成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可 调缝线与丝裂霉素 C 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形成原因及临床治疗

    作者:胡杨;赵鸣;丁洁

    目的:分析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34例共151只眼行抗青光眼手术后出现浅前房45例的术前术中原因及术后临床处理和治疗。结果占总眼数的29.80%的45例术后浅前房中,滤过过强的原因占46.6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占24.45%,结膜瓣渗漏占17.78%,恶性青光眼占6.67%,其他原因的占4.45%。45只眼中的28只眼(62.22%)发生术后浅前房的时间在术后1 d,10只眼(22.22%)发生在术后2 d,4只眼(8.89%)发生在术后3 d,其他的发生在4 d及4 d以上。通过及时治疗均恢复前房,半年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结论注重手术各个环节,可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降低。术眼的前节变化及眼压的异常波动是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关键。

  •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用于青光眼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丽丽

    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寻求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途径。方法选取该院100例青光眼患者,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同样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观察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浅前房的出现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将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应用在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可调缝线与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云红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转的致盲眼病[1],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常用的滤过性手术方式,但术后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后期由于球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常致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而使手术失败.

  • 青光眼术后可调缝线拆除时机探讨

    作者:张俊霞

    目的 通过对青光眼术后可调缝线拆除时间的探讨,查找拆除可调缝线的佳时机,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行抗青光眼手术的87例(96只眼)患者,手术方式均为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其中42例(47只眼)未及时拆线者为对照组,根据眼部情况适时拆线的45例(49只眼)为实验组,这两组在其他同一性上均具可比性(P>0.05).比较这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眼压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1)实验组术后1周的眼压情况为(7.35±1.17) mmHg,对照组术后1周眼压情况为(9.02±2.37) mmHg,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情况为(10.82±2.45) mmHg,对照组术后3个月眼压情况为(13.51±3.15) mmHg,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实验组功能滤过泡形成率为93.62%,对照组功能滤过泡形成率为79.5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术后可调缝线拆除时机;(2)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

  • 不同位置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红;李明;杨华

    目的 比较不同位置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70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眼,可调缝线位于巩膜辩双侧腰部;对照组34眼,可调缝线位于巩膜辩双侧顶角.术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前房、滤过、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前房、滤过、眼压、并发症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位置可调缝线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控制眼压.

  • 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作者:张爱平;李合国

    我们对30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经观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成功率达93.3%,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作者:张爱平;李合国

    目的:评价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难治性青光眼30例应用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在滤过性手术中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a的随访,视力不变27眼,下降1~2行3眼;术后眼压:出院时平均眼压1.72kPa,3月以上平均眼压(2.4±O.3)kPa.结论:在常规滤过手术中采用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可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维护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