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所致骨盆骨折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英;李海艳;魏宝春

    目的 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VR容积在现技术,在外伤所致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 至2015年2月收集的30例外伤所致骨盆骨折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后处理MPR多方位、立体观察骨盆骨折分离、移位情况.结果 通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能够立体观察骨盆骨折更多信息,30例共50处骨折.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从冠状位、矢状位更准确的观察分析骨盆骨折.

  • 140例结肠癌术前CT 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作者:张丽永;李卫东

    目的:探讨结肠癌CT TNM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行CT检查结肠癌140例,其中平扫104例,平扫加增强36例,将其结果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104例平扫CT患者术前的T、N、M及TNM分期诊断准确率与术后病理相比分别为84.62%(88/104)、71.15%(74/104)、85.58%(89/104)、81.73%(85/104),均具有中度一致性(均P<0.001).36例平扫加增强CT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33/36)、75%(27/36)、100%(36/36)、83.33%(30/36),均具有中度、完全、中度一致性(均P<0.001).结论:CT与病理无论T、N、M分期还是TNM综合分期,都具有中度以上的一致性,可作为结肠癌术前分期的有效的评估方法.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8例CT和MR影像分析

    作者:甘慧;张松;戴书华

    目的 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2月重庆市新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8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1例行CT平扫,2例行MR平扫,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额骨20例,顶骨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界清晰,病变直径0.5~3.5 cm.CT表现为颅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部分病灶内可见残存的小骨片,病灶内并可见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MR表现为颅骨局限性的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T2WI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充分结合CT及MR检查有助于提高对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谢品超;叶文钦;文康彦;练旭辉;聂悦富;梁权海;陈忠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12例AIH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运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等CT后处理技术.结合轴位图像,分析AIH的部位、范围、形态和有无溃疡.结果:平扫时12例沿主动脉壁见新月状或环状增厚,厚度大于5mm增强后未见强化.内膜钙化内移4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3例,合并心包积液和胸积液5例.结论: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显示AIH部位、范围和并发症,是AIH的诊断和随诊首选检查方法.

  • PET-CT 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光林;陈曦;张绪良;王旭东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为1.91~2.0 Gy/f;B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GTVP/GTVN为2.2~2.4 Gy/f,CTV1为1.91~2.0 Gy/f;CTV2为1.8 Gy/f;C组采用PET-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具体操作同B组。比较三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及相对生物有效剂量(BED)。结果 A、B、C三组GTV分别为(32.78±3.08)、(31.99±2.29)、(22.94±3.44)cm3,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C组90.5%(19/21)GTV缩小,9.5%(2/21)GTV扩大(分期改变),其中47.6%(10/21) GTV改变>25%。 A、B、C三组GTV的剂量分别为(70.01±0.20)、(71.55±0.35)、(77.17±0.68)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 A、B、C三组GTV的BED分别为(84.01±0.24)、(87.10±0.40)、(95.29±0.84)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PET-CT用于早期鼻咽癌SMART有利于更好的分期和靶区的精确勾画,减少GTV,通过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总剂量,提高GTV区域的BED。

  • 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国保;黎蕾;华余强;冯凯;邓银良;童进;钟兴

    目的 该研究旨在通过冠状动脉CTA来探讨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206例怀疑冠状动脉心脏病行冠状动脉CCTA的患者,其中正常eGFR组109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组66例,中度肾功能不全组31例.结果 与正常eGFR组对比,轻度或中度肾功能不全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更高.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肾功能不全是任何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重度狭窄及多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轻度肾功能不全是混合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轻度及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肾功能损害越严重,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越高.

  • 双低剂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症患者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培培;杨培金;田卫兵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症(AAS)患者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行主动脉CTA检查的AAS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扫描方案分为A组(电压80-100kV,碘海醇300mgI/ml)71例和B组(电压120kV,碘海醇370mgI/ml)59例,两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记录两组患者CTA图像噪声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各主动脉平均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和对比剂碘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CTA图像噪声值、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主动脉根部、髂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对比剂碘摄入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CTA扫描中应用双低剂量技术,不仅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和目标血管CT值,还可减少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

  •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DCT征象分析

    作者:蔡炳;李跃明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资料,分析病变分型,病灶部位、大小、增强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局部胆管扩张、肝包膜局限性凹陷以及是否伴有胆道结石,结合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和统计.结果 9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位于肝左叶57例,肝右叶35例.病灶大小为2.5~ 12cm,平均为6.5cm.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CT值平均为41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呈不规则轻度晕圈状强化,境界不清,延迟期内部可见线样及条网状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63 Hu、74Hu和79Hu.延迟5分钟扫描病灶均呈进一步强化,平均CT值为82 Hu,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平台"型.89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融合,肝内胆管扩张35例,肝内胆管结石31例,肝叶变形萎缩33例,局部肝包膜凹陷29例.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直接CT征象是延迟强化的肝内肿块,缓慢上升-平台型时间-曲线是其特征强化规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和包膜凹陷是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 高分辨率螺旋CT对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牛艳红;代海洋;方喜泉;周容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螺旋CT在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颌骨囊性病变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病例共4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开窗治疗术,并在术后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复查,利用高分辨率螺旋CT对术后颌骨修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T可清晰显示颌骨开窗术后囊腔变化及骨质修复情况,所有病例均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骨质再生修复,囊腔缩小,部分囊腔消失.结论 高分辨率螺旋CT对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 腹部闭合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的CT征象分析

    作者:莫家彬;贾红明;欧鸿儒;张冠业;曹震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术前准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经手术证实的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病人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结果:经手术证实小肠破裂186例,结肠破裂30例.CT影像学表现包括腹腔积血、积液210例,腹腔游离气体172例,肠壁增厚、血肿120例,肠系膜损伤64例,合并其他实质性脏器损伤40例.腹腔积血、积液出现率高,但缺乏特异性;腹腔游离气体特异性高;肠壁增厚、血肿对肠道破裂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结论: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具有典型的CT影像学表现,CT对诊断创伤性小肠、结肠破裂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灵活应用窗口技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袁忠武

    目的 探讨窗口技术对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7年12月间确诊的硬膜下(外)血肿、腔隙性脑梗死、胃肠道空腔脏器穿孔、结直肠癌患者的CT图像.结果 硬膜下小血肿46例,硬膜外血肿21例,腔隙性脑梗死61例,胃肠道空腔脏器穿孔15例,结直肠癌肿大淋巴结19例,常规窗宽窗位显示不清,经调节窗宽窗位后明显显示.结论 窗口技术是显示CT图像的一种重要手段,熟练掌握窗口技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窗宽及窗位,获得清晰的图像,能提高病灶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