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莉;杨波;杨玉冰;谢静

    目的 探究基于罗伊适应模式(RAM)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 1月收治的6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RAM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对比干预前后两组躁狂量表(B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DS及BNR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依从率相比,观察组93.94% (31/33)高于对照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基于RAM的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躁狂、抑郁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白介素水平的改变

    作者:牟静;田聪聪;孙岩;杨磊

    目的 观察分析血清白介素水平与双相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双相精神障碍患者92例,分为双相狂躁组(n=64)与双相抑郁组(n=28),并选择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三组血清白介素水平改变.结果 入组时,三组血清IL-2、IL-1β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双相狂躁组及双相抑郁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双相狂躁组患者的的IL-6水平、Young躁狂量(YMRS)评分及双相抑郁组患者的IL-6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双相障碍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水平与HAMD、YMRS评分之间对比差异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外周血IL-水平异常,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异常.

  • 康复期双相障碍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分析

    作者:徐美军;王小星;张钰;刘长成

    目的 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方法 对50例康复期双相障碍和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数字广度、连线测试A、B、数字符号进行测试,评定结果.结果 在进行数字广度的倒背数上,双相情感障碍组明显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P=0.014).男性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组在数字广度的倒背数(P=0.04)方面以及总数(P=0.03)明显优于精神分裂症组.男性患者中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组在连线测试B中花费较精神分裂组时间少(P=0.04).结论 在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明显优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组,故预后也可能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爱随访在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职彦敏;严芳;吕洪飞;陈静静

    目的 观察和探讨关爱随访在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就治的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双相情感障碍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及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爱随访,时间为6个月.,在患者出院时以及随访6个月末两个时间点采用狂躁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用药依从性三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随访6个月后躁狂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用药依从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具有更高的用药依从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关爱随访能够改善首发双相障碍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对复发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潇;闫瑞斌;李敬

    目的 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丙戊酸钠对复发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发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情绪状态、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BPM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BPM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HAMD评分、BP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TMT-A、TMT-B时间比较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两组患者的TMT-A、TMT-B时间均明显短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MT-A、TMT-B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MIF、IL-1β、IL-6的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两组患者血清中MIF、IL-1β、IL-6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MIF、IL-1β、IL-6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有助于缓解复发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抑制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 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相关性

    作者:李豪喆;洪武;汪作为;苑成梅;李则挚;黄佳;张晨;李宁宁;林治光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外周血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关系. 方法 纳入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双相躁狂患者36名,予以锂盐联合喹硫平治疗,同时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3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基线及第2、4、8周末IL-17水平. 结果 双相躁狂组基线、第2周末、第4周末的IL-17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8周末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躁狂组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ore,YMRS)总分以及YMRS第9项破坏攻击行为评分在第2、4、8周末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且基线IL-17蛋白水平与该两项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双相躁狂可能与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关,同时基线期IL-17蛋白表达水平与双相躁狂严重程度,尤其是攻击破坏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关.

  • 精神科药师临床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宋文良

    目的:探讨精神科药师临床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行精神科药师临床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精神科药师临床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探讨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晶

    目的:探讨并研究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的分为研究I组和研究II组,研究I组和研究II组各50例,研究I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II组中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I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治疗总效率为70%,研究II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效率为98%,研究II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研究I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心境有着稳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更要合理的选择抗抑郁药物,进而保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着较快的恢复.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汪苑苗

    目的 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接受治疗的46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抑郁首发与躁狂首发,其中对照组10例,治疗组36例,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BRMS与HAMD-17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在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口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患者症状.

  •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比分析

    作者:梁映杰

    目的 探究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比.方法 从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各抽选71例,对两组患者采取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连线测试、数字广度测试、视觉再生测试、数字符号测试等测试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 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连线测试评分A、B,数字广度顺背评分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无明显差异,t=0.53、0.59、0.22,P=0.60、0.56、0.8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分类个数、数字广度倒背评分、视觉再生评分、数字符号评分均明显低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t=3.38、3.42、2.49、3.08,P=0.00、0.00、0.01、0.00,而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则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t=2.75、3.48,P=0.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比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能够为两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更好的做好疾病治疗,尽快修复患者的认识功能,值得推广.

  • 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31例的临床体会

    作者:许京姬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碳酸锂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16.13%,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 妊娠期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秦赟;李静;简宇涵;李东晓;刘沂蒙;刘虹宏;王汝杰

    妊娠期是双相情感障碍女性发生复发的脆弱时期.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或心理干预.妊娠期药物选择是困难的,临床医生必须考虑到各种药物的风险和获益,大程度保证母胎安全.心理干预是妊娠期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有用的辅助手段.亮光疗法作为药物增强的替代方案治疗双相抑郁的残余症状.本文重点综述双相情感障碍妊娠期的治疗研究进展.

  •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神经心理学比较研究进展

    作者:马瑞晨

    目的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神经心理学比较研究进展.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神经心理学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行比较综述,如临床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家族遗传因素、神经心理损害以及眼球运动方面的异同性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在临床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家族遗传因素、神经心理损害以及眼球运动范式等方面上都存在一定的重叠性,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相应的特异性.结论 通过神经心理学研究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两者间的各方面的异同性,有助于临床深入了解发病病因、病理生理作用机制、认知损害程度以及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

  •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海艳;刘士庚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本院收治的74例BPD(L组)患者LTG治疗,给予74例D组患者碳酸锂治疗.结果:L组总有效率95 95%显著高于D组77.03%,经检验,x 2=6.37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PD患者采用LTG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轻.

  •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美红;刘春珍

    目的:探讨分析在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2`2017.3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老年患者共104例进行研究,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躁狂、抑郁情况均改善(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分析

    作者:韩晗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20例为双相组,同期选择单相抑郁症患者20例为单相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三组均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双相组在起病年龄、明确病因、认知障碍评分、睡眠障碍等评分方面与单相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而两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检测,双相组FT4水平较单相组、对照组均显著较高,且P<0.05;而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FT4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可将其用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疗效的评估指标.

  •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美红;刘春珍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104例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2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和躁狂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为(12.39±3.08)分,BRMS评分为(3.81±2.5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萌

    目的 :观察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67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住院号奇偶性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个性化护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WAIS-RC评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MS评分(韦氏记忆量表)以及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言语智商 、操作智商 、智商 、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瞬时记忆以及记忆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值得临床借鉴.

  •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邱燕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104例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单盲、平行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2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和躁狂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为(12.39±3.08)分,BRMS评分为(3.81±2.5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炎症细胞因子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祁冬冬;姜蕊琪;刘鹏;张雄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的认识越来越多,有研究证据表明大脑和外周的免疫炎症和这种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600 条记录 29/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