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排龈技术的应用与临床评价

    作者:苏强安;陈桂军

    目的:探讨采用排龈技术对修复后牙龈、牙周组织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临床上固定修复患者51例116颗基牙,随机分成3组,其中两组分别采用排龈线排龈和排龈膏排龈技术,另一组未使用排龈技术.结果:应用排龈技术的两组牙龈损伤及牙周疾病发生率明显少于未排龈组,近期效果满意.结论:合理选择排龈材料和正确的排龈操作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后牙周疾病的发生,帮助获取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提高修复体的精确度.

  • 两种排龈线的应用分析

    作者:谭曲波

    目的:探讨是否含有肾上腺素的两种排龈线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金属烤瓷冠桥修复的89例患者211颗牙在备牙和取模过程中,分别用两种排龈线排龈,观察牙龈、牙预备体、印模、模型和修复体.结果:备牙前用两种排龈线排龈,效果无差异,取模前再排龈,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含肾上腺素组优于不含肾上腺素组.结论:两种排龈线应联合应用.

  • 几种不同排龈方法治疗老年根面龋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有名

    目的 评估几种不同排龈方法充填龈下根面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根面龋位于龈下0~2.0 mm的牙齿295颗(181例),分3组,第1组:排龈线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0 mm;第2组:排龈膏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0 mm;第3组:排龈器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0~2.0 mm.另选择80例(80颗)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根面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使用Dyract AP复合体套装充填.充填后检查边缘悬突.治疗后1年随访,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第1组和第2组的边缘悬突数明显多于第3组和第4组.修复1年后观察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根面龋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于龋洞较深的患牙,则使用排龈器效果佳.

  • 肾上腺素与硫酸铁排龈过程中AST水平的动态研究

    作者:李素贞

    目的 比较研究肾上腺素排龈线及硫酸铁排龈线临床应用过程中AST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排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临床固定修复患者112例共136颗基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利用0.1%肾上腺素排龈线进行排龈,B组利用15%硫酸铁排龈线进行排龈,检测排龈前后龈沟液中AST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肾上腺素排龈线及硫酸铁排龈线排龈后d1、d3、d5内的AST水平与排龈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d1、d3、d5A组与B组AST的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含有两组药物的排龈线在排龈过程中均可对牙周细胞造成明显损伤,损伤可在9d内恢复,但在排龈后5d内肾上腺素排龈线造成的损伤程度明显小于硫酸铁排龈线.

  • 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

    作者:林萤

    目的:对比排龈线和排龈膏2种排龈方法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龈下楔状缺损患者,共98例306颗患牙,楔状缺损位于龈下0 ~2 mm内.治疗前洁治所有患牙,使接受楔状缺损修复前所有患牙探诊出血(BOP)为阴性.然后根据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排龈线组患者共51例162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线排龈;排龈膏组患者共47例144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膏排龈.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与排龈膏排龈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减少修复后牙龈出血,有利于牙龈健康,达到理想临床效果.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排龈 出血
  • 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思言;牟雁东

    目的:评价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门诊患者258颗前牙行全瓷冠修复,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63例,试验组130颗基牙采用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排龈,对照组128颗采用单线排龈技术排龈,评价牙龈止血效果满意率、预备体边缘和肩台暴露、游离龈与牙面分离满意率。结果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的牙龈止血效果满意率、预备体边缘和肩台暴露、游离龈与牙面分离满意率分别为96.92%、96.15%及95.38%,明显高于单线排龈技术的83.59%、82.03%及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种植义齿排龈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高旭;刘梅;刘翠玲

    目的 通过观察比格犬种植义齿排龈后牙龈指数、龈沟液量和龈沟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排龈所致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损伤愈后情况.方法 拔除8只比格犬左侧下颌第四前磨牙(n=8),严格控制口腔菌斑,2个月后行骨水平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行全冠粘接固位.全冠粘接前使用排龈线排龈5?min,排龈前和排龈后1、3、7、14、28、56?d,分别记录种植体的牙龈指数,测量龈沟液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龈沟液中TNF-α的变化.结果 种植体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排龈后第1、3、7天均大于排龈前和排龈后第14、28、56天(P<0.05),第14、28、56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情况下,骨水平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排龈线造成的排龈损伤是可逆性损伤,牙龈指数、龈沟液量、TNF-α在第14天恢复至排龈前水平.

  • 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洪良;李京荣

    目的:评价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门诊患者258颗前牙行全瓷冠修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基牙采用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排龈,对照组采用单线排龈技术排龈,取硅橡胶印模,灌石膏模型,评价牙龈止血效果、预备体边缘和肩台暴露情况、游离龈与牙面分离情况.结果: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96.92% 、96.15%、95.38%;单线排龈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83.59%、82.03%、81.25%.以上比较中,实验组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金沉积烤瓷修复

    作者:余志刚;冷先文

    近年来科技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口腔工艺技术和口腔材料学得到很大提高.有一种新的口腔修复技术,它在国外也是近几年开始,它是用电沉积的方法,直接在代型上沉积出金沉积基底冠均匀厚度约为2mm.再在金沉积基底烤瓷冠.桥和双重冠义齿及种植上部结构的修复.它是一种优良的修复技术.

    关键词: 金沉积烤瓷冠 排龈
  • 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闫雪冰;彭红;刘利;宋爱平;孙凤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分3组:Ⅰ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Ⅱ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Ⅲ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2 mm的楔缺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Ⅳ组: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楔缺40个,直接充填,作为对照.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 Z250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Ⅰ-Ⅲ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对照组有2个脱落.楔缺修复1年后4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充填体脱落、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及牙髓反应7个方面,4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于任何一组,基线与1年后复查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龈下 楔状缺损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颈部边缘于龈下的深度并不影响治疗效果;推龈器的使用对于龈下楔状缺损的治疗有较大帮助.

  •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丽娜;王一霖;刘美瑜

    选择楔状缺损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 内、较难充填的活髓患牙120颗,分3组(n =40):I 组:排龈线排龈;II 组:排龈膏排龈;III 组:对照组,直接充填。充填后1、2年复查,以改良的 USPHS 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修复1年及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

  • 肾上腺素在上前牙固定修复排龈中的应用

    作者:李秀珠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在上前牙固定修复排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上上前牙做固定修复患者105例145颗基牙,龈下牙体预备肩台及取模前使用普通排龈线和自制肾上腺素排龈线,取模后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上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后进行肩台预备及取模前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比使用普通排龈线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结论 使用肾上腺素排龈线可以减少牙龈组织水肿及渗出,帮助获取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提高修复体的精确度.

  • 应用无痛技术和排龈法治疗楔状缺损的体会

    作者:贾东;赵文峰;陈增力

    牙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1].楔状缺损为临床常见牙体病,多采用光固化树脂或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充填修复.

  • 机械排龈术造成牙龈退缩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辉;李贵洪;韩莲花

    目的:分析机械排龈术造成牙龈退缩的原因.方法:通过对临床91例基牙机谢排龈后冠桥修复,观察牙龈健康状态,是否有牙龈退缩.结果:91例冠桥修复基牙有5例出现牙龈退缩.结论:排龈时间、排龈线直径、排龈时的力量、排龈器排龈的角度、牙龈的健康状态、游离龈的厚薄均可影响排龈效果.

    关键词: 排龈 龈退缩
  • 排龈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焦德锋

    选择楔状缺损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mm内、较难充填的活髓患牙120颗,分3组(n=40):Ⅰ组:排龈线排龈;Ⅱ组:排龈膏排龈;Ⅲ组:对照组,直接充填.充填后1、2年复查,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修复1年及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

75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