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损伤对大鼠中枢D1受体及信号转导的影响

    作者:赵永岐;颜宜茝;王鲁明;邢成;范文红;李敏;范明

    实验大鼠预先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后置于相同的热环境中,实施热损伤,同时观察大鼠体温升高速率.损伤后立即检测纹状体中D1R的平衡解离常数和大结合容量,测定纹状体中cAMP的浓度,检测纹状体细胞中的钙调素(CaM)的相对活性,从D1R及其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多巴胺受体影响体温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能明显加快动物升温,而D1R拮抗剂SCH23390则明显阻止升温;多巴胺两种受体分别具有相互拮抗的促进动物体温升高和阻滞体温升高的作用,神经活性物质神经节苷脂由于其稳定生物膜的作用,而在热损伤模型中同样具有损伤保护作用.

  •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靶点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连燕霞;何玲

    DA受体根据其不同信号转导机制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D1样受体与Gs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提高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水平,这类受体包括D1和D5 2种亚型; D2样受体与Gi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降低AC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包括D2、D3、D4受体.D1受体是体内分布广泛的、受关注的多巴胺受体亚型之一,而且D1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依赖、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中枢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 D1受体的分布、信号传导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烟碱上调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mRNA表达诱导其行为改变

    作者:陈涛;唐北沙;廖小平;文国强;严新翔;江泓;张玉虎;龙志刚;欧阳锋;郭纪锋

    背景:研究提示,烟碱对帕金森病小鼠具有神经保护效应,临床试验也观察到,帕金森病患者在吸烟过程中其震颤、僵直、运动减少等症状减轻,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目的:观察烟碱对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烟碱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效应的作用机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试验.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材料:选用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24只,10周龄,体质量180~200 g.主要试剂及仪器:烟碱(美国Sigma公司)、反转录试剂盒(美国MBI公司)、聚合酶链反应热循环仪(美国Beckman)、全自动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 Du-70)、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美国Stratagene Eagle Eye Ⅱ型).方法:实验于2001-07/2002-07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烟碱组,每组12只.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烟碱溶液4 mg/(kg·d),2次/d,共14 d.注射药物后0.5 h观察大鼠行为活动,包括定型活动、走动活动、攀爬行为、旋转行为、理毛行为、张口行为、呕吐行为等,观察时间为0.5 h.②于末次注射药物后0.5 h处死动物,快速分离纹状体,提取总RNA,采用美国MBI反转录试剂盒反转录cDNA,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将电泳凝胶在Eagle EyeⅡ图像处理系统上分析计算出多巴胺D1,D2受体及内对照β-actin吸光度(A值),检测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i,D2受体mRNA的表达.③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行为学改变.②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i,D2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烟碱组大鼠于用药第3天,出现走动增多,易激惹,定型活动明显,并于第7~14天达到高峰;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②大鼠脑纹状体所有标本总RNA A260/280均>1.8,经12g/L琼脂糖浆电泳显示无明显降解;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设定的引物,得到多巴胺Di,D2受体及actin的扩增产物分别为350 bp,399 bp,218 bp,与预计值一致.③在大鼠纹状体内,烟碱组多巴胺D1受体mRNA表达比对照组上升23%(分别为98.63±1.13,65.29±1.45,P<0.01),两组多巴胺D2受体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烟碱可能通过上调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mRNA的表达而诱导大鼠行为改变.

  • 海马齿状回区 D1受体激活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作者:万朋;高俊涛;王丹;王师;金清华

    目的:观察海马齿状回( DG)区D1受体激活对血管性痴呆( 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1、VD模型组2、VD模型SKF38393激动剂组各8只,后三组制备VD模型,后两组采用脑部微量注射法于大鼠海马DG区分别注射生理盐水、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评估,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DG区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VD模型组1、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75.73±4.41)、(50.13±4.48)s,两组比较,P<0.05。 VD模型组1、假手术组穿越原站台区的次数分别为(2.67±0.67)、(7.67±0.88)次,两组比较,P<0.05。 HE染色结果显示, VD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坏死的神经元。 VD模型组2和VD模型SKF38393激动剂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78.23±7.38)、(57.46±4.81)s,两组比较,P<0.05。 VD模型组2和VD模型SKF38393激动剂组穿越原平台区的次数分别为(2.67±0.50)、(5.33±0.51)次,两组比较,P<0.05。结论海马DG区的D1受体激活可改善VD大鼠受损的学习记忆能力。

  • 拮抗基底外侧杏仁核D1受体对奖赏记忆巩固的影响

    作者:王冬梅;李杰;李勇辉;郑希耕;杨晓燕;隋南

    目的 实验选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作为记忆模型,考察基底外侧杏仁核的多巴胺受体在吗啡诱导的奖赏记忆巩固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5 mg·kg-1的吗啡后,和环境线索匹配3次建立CPP模型,在每次吗啡训练后,向基底外侧杏仁核立即注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0 μg、0.2 μg、2 μg),或者训练后2h注射SCH23390 (2 μg).结果 训练后立即注射SCH23390会干扰吗啡CPP记忆的巩固[(143±29)s:(37±27)s,P <0.05],训练后延迟2 h注射则不影响吗啡相关记忆的巩固[(37±27)s:(137±22)s,P <0.05],且SCH23390本身不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或厌恶效应(F(2,36)=0.37,P >0.05).结论 基底外侧杏仁核参与吗啡诱导的条件性趋近行为,多巴胺D1受体在记忆巩固中有重要作用.

  • 大鼠脊髓D1和D2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研究

    作者:李可一;雷万龙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脊髓不同部位和区域的DA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对正常大鼠脊髓不同部位和区域的DA受体阳性神经元进行了系列观察:包括D1、D2两种受体阳性神经元数量、大小、突起数量和长度,以及比较脊髓不同部位和区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结果:D1受体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前角,其在脊髓三个部位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D2受体阳性神经元呈现明显的大、中、小三种类型,而且分别具有特定区域性分布,主要在脊髓灰质前角、中间带和后角不同区域。结论:D1受体阳性神经元在脊髓灰质前角的分布趋势,提示该受体蛋白可能牵涉到脊髓的运动调节机能;脊髓不同区域和部位D2受体蛋白的优势性表达和阳性神经元的广泛分布,表明其对脊髓功能的调节作用比D1更为重要。

  • Kir 2.1在小鼠伏隔核中等多棘神经元的表达模式

    作者:姚涵;李瑞;刘海鹰;郭保霖;孙唐娜;任可可;王文挺;武胜昔

    目的:分析内向整流钾通道2.1 蛋白(Kir 2.1) 在小鼠伏隔核区中等多棘神经元的表达分布模式.方法:成年Drd1-tdTomato/Drd2-eGFP双转基因小鼠,制备含伏隔核区冠状脑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Kir 2.1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及应用Imaris等软件对表达Drd1的多巴胺受体1型(D1) 中等多棘神经元(D1-MSNs)和表达Drd2的多巴胺受体2型(D2)中等多棘神经元(D2-MSNs)胞体上Kir 2.1免疫荧光阳性信号的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Kir 2.1阳性信号颗粒在伏隔核区域的分布密度大概为0.3 个/μm2 .D1-MSNs胞体上Kir 2.1荧光像素值与D2-MSNs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Kir 2.1在伏隔核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介导的直接通路及间接通路上的表达含量相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