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黄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作者:刘伟

    目的:提高三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三黄颗粒中的黄芪、黄芩、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彭学礼三黄颗粒联合序贯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亚军;郭晓蒙;周德胜

    目的 探讨三黄颗粒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江西省万安县中医院就诊的200例HP感染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联合中药颗粒治疗.均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HP根除率94%,对照组HP根除率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胀、嗳气等主要症状消失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三黄颗粒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三黄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文怀宇;郑爽;郎轶咏;任常顺;王强

    目的 建立三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对茵陈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测定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绿原酸及黄芩苷均在9.6 ~ 144 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三黄颗粒以常规法检查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菌回收率大于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菌回收率大于70%.结论 上述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三黄颗粒的质量.

  • 三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作者:李强;朱晓红;王强;郎轶咏;文怀宇

    目的 建立三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 采用HPLC方法,确定了19个批次三黄颗粒指纹图谱的31个共有峰,明确鉴定了其中7个共有峰的化学成分,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解放军202医院生产的19批三黄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19批三黄颗粒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除4个样品外,其他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75.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均可将该检验的19批三黄颗粒很好的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 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分析方法高效、稳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可有助于三黄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同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 三黄颗粒与素代三黄颗粒对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沛;马乐;王琼;毛晓霞;苗光新;刘翠哲

    目的::比较三黄颗粒与素代三黄颗粒对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的作用。方法:建立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比较三黄颗粒与素代三黄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三黄颗粒和素代三黄颗粒均能抑制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且素代三黄颗粒的效果优于三黄颗粒。结论:素代三黄颗粒对不同急性炎症模型的作用优于三黄颗粒。

  • 三黄颗粒退黄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国斌;尹江峰;王强;刘君波

    目的 初步研究三黄颗粒退黄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小鼠胆汁瘀积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灌胃(ig)给药10d.给药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g ANIT 70 mg/kg,之后继续ig给药,48 h后断头取血,检测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TB)、碱性磷酸酶(ALP),并剖腹取肝脏,称取肝脏重量,计算其肝指数;用四氯化碳( CC14)致小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ig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2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2% CCl4油溶液0.1 mL/kg,24 h后断头取血,测ALT、AST,并计算其肝指数.结果 在ANIT所致胆汁瘀积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ANIT致小鼠肝指数、ALT、AST、STB、ALP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在CCl4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对CCL4致小鼠肝指数、ALT、AST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 三黄颗粒的退黄作用与其保肝利胆作用有关.

    关键词: 三黄颗粒 退黄 ANIT CCl4
  • 三黄颗粒的微乳薄层色谱法鉴别

    作者:郎轶咏;王强;张晓莉;刘兰娣;姜同英

    目的:探讨微乳薄层色谱法用于同时分离鉴定三黄颗粒中多种主要成份.方法: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微乳液-甲酸(9:1)作为展开剂,一次点样,同时分离和鉴别三黄颗粒中的多种主要成份;考察了微乳液类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甲酸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以微乳液(SDS-正丁醇-正庚烷-水=6.7:15.8:2.5:75.0,g/g)-甲酸(9:1)为展开剂,同时检出三黄颗粒中黄芩甙、绿原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小檗碱,操作简便,分离效果理想,检出灵敏,且斑点圆而集中,Rf值高的组分亦无扩散现象.结论: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色谱技术,可以简便、准确、高效地分离和鉴定三黄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小檗碱.

  • 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颗粒中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

    作者:张荣;段美美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三黄颗粒中黄芩苷、小檗碱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 (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黄芩苷为280 nm,盐酸小檗碱为345 nm.结果 黄芩苷、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48~2.0480 μg(r=0.9999),0.2160~2.160 μg (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9%、99.98%,RSD分别为1.45%、1,7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三黄颗粒的质量控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