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节律性运动障碍二例临床分析

    作者:宿长军;刘煜;苗建亭;刘睿;李柱一;林宏;李宏增;雷革胜

    目的 通过病例观察和文献复习探讨节律性运动障碍(RMD)的临床表现及可能机制.方法 对符合RMD诊断标准的2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及视频监测,观察其运动形式及对睡眠结构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2例均为15岁男性患者,例1发病于3岁,例2发病时为10岁.动作均出现在睡眠中,呈重复、刻板和节律性,有多种运动形式:头部后仰,胸腰部过伸双上肢摆动;于坐位时呈双下肢跪位,上身前后或侧位节律性摆动并撞头;俯卧位时头后仰、身体沿床面水平上下移动,如自体性欲状;侧卧位时右手支撑头部并头和上身前后摆动.上述症状入睡即出现,并持续存在于睡眠各期(非快速眼球运动期和快速眼球运动期),一旦觉醒立即消失;动作频率为0.1~2.0 Hz;例2 RMD严重影响睡眠结构和质量.氯硝两泮可明显改善症状和睡眠质量.结论 RMD患者可有多种运动形式,并发生于睡眠各期,对疑似RMD患者应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和视频监测以确诊.

  • 马来酸咪达唑仑致梦游和谵妄

    作者:魏明;牛向平

    1例67岁女性患者因失眠症给予马来酸咪达唑仑7.5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初期,患者入睡快,睡眠质量好。3个月后患者因睡眠不好自行加倍服药。2个月后,患者日间偶尔出现幻听,夜间梦游频发,伴谵妄和躁动。停用马来酸咪达唑仑,给予多塞平25 mg,每晚口服。2周后随访,梦游及谵妄消失。

  •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变化

    作者:李静;许艳;董霄松;韩旭;何忠明;吕云辉;王丽;何权瀛;韩芳

    目的 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其夜间睡眠紊乱的情况.方法 对比分析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与44例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无睡眠障碍主诉的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结构.两组均经国际标准问卷调查及夜间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SG)、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检查,按国际标准方法分析睡眠结构.结果 38例患者均诉入睡快,无入睡困难,夜间平均睡眠潜伏期为5.6 min.但其中30例(79%)诉夜间易醒或醒后长时间不易再入睡.PSG监测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效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分别为81.7%±12.5%、87.1%±7.9%,P=0.029),NREM Ⅰ期睡眠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5±12.2、10.3±6.3,P=0.000),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分别为55.4 min±60.2 min、120.1 min±66.6 min,P=0.000)、次数增多(分别为7.8±4.8次、4.0±1.5次,P=0.000),但REM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并不高(分别为17.7%±6.9%、18.9%±5.5%,P=0.23),与频繁从REM睡眠中觉醒致REM睡眠中断有关.入睡后长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延长(分别为18.2%±15.5%、9.3%±9.2%,P=0.004).尽管短觉醒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只有2.2%±4.7%,但其次数显著增加,平均达(15±10)次,且大多发生于REM睡眠中,较对照组的(4.5±2.0)次增多(P=0.001).两组的PSG检查已排除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未发现合并周期性腿动等其他睡眠障碍性疾患.结论 夜间睡眠紊乱也是发作性睡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可能与该疾病本身维持睡眠的机制异常有关.

  • 口服扎来普隆胶囊致梦游现象一例

    作者:彭艳红

    [病例] 女,70岁.主要表现:心烦、脑子乱、头部发麻,自觉体内"有气乱串",焦虑,悲观,睡眠差.诊断:抑郁症.予口服路优泰(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每日600 mg.既往无梦游史.

  • 多道睡眠图对睡眠功能障碍患者的评估作用

    作者:王雪笠;贺银方;冯连元

    对80例慢性失眠、日间嗜睡和睡中行为异常患者的全夜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e 8leeplatencytest,MSLT)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例慢性失眠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onrapideye movements,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深睡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时间比例下降或缺失,证实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另11例慢性失眠者的PSG显示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正常,证实为认知错误性睡眠.15例日间嗜睡患者MSLT显示,13例的NREM睡眠潜伏期小于5 min,其中9例伴有2次以上的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提前出现,证实为发作性睡病;另2例MSLT正常,除外发作性睡病.17例睡中憋醒疑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PSG显示憋醒前无呼吸暂停,结合临床诊断为神经症.5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起活动患者,发现3例为周期性肢体运动,2例为夜间癫痫发作.提示全夜PSG监测和MSLT对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 睡眠监测的控制系统

    作者:王瑞瑛;谢水清;孙伟;赵甜甜;杨仲乐

    目的:在不影响被测者睡眠过渡过程的情况下,准确测评睡眠过渡状态,研究入睡的历程、失眠的机制以及解除失眠的有效措施.方法:融合认知科学、生物控制论和信息论,借鉴、利用认知行为学控制失眠的理论、方法,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根据人类睡眠过渡过程的特征,构造客观、定量、无干扰、不唤醒的更接近人类自然睡眠方式的新研究方法,以ARM微控制器和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微型腕式嵌入式计算机"来中断从清醒到睡着这一过渡过程中的失控思维活动.结果:"腕式嵌入式计算机"的微小结构(包括传感器)以及它与环境的独立,保证了机-脑接口的无干扰性.使用者的反应只需以任意方式的手指微动表达,而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的真伪通过实时处理、模式识别便可确认,则保证了机-脑接口的无唤醒性.结论:机-脑接口有利于入睡,对睡眠没有干扰和唤醒.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