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PET-CT与CT定位放疗计划比较研究

    作者:安菊生;徐英杰;杜霄勐;张雯杰;戴建荣;郑容;吴宁;黄曼妮;吴令英

    目的 评估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PET-CT体外放疗定位、制定计划的可行性.方法 疗前采用PET-CT诊断分期同时定位,利用PET-CT融合图像制定针对转移淋巴结区加量的3DRT计划,并与同期CT计划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差异.结果 PET-CT计划与CT计划比较:GTVnd、PGTVnd、CTV、PTV均增加(P=0.012、0.010、0.018、0.018);小肠V40、V50 D1cm3相近(P=0.744、0.588、0.423),V20、V30、Dmean均降低(68.1%:74.5%,P=0.020;36.1%:39.6%,P=0.016;2546.1Gy:2761.4 Gy,P=0.036);肾脏V20增高(9.4%:5.7%,P=0.006),Dmean也增加(877.0 cGy:733.8 cGy,P=O.005),V30、V40相近(P=0.089、0.341).直肠、膀胱、结肠、骨盆骨、骨髓、股骨头Dmean均未增加(P=0.406、0.107、0.178、0.397、0.285、0.743).结论 利用PET-CT融合图像制定体外3DRT计划,可精确定位转移淋巴结并提高放疗剂量,具有可行性;但应特别注意对小肠和肾脏保护.

  • 消化道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治疗进展

    作者:马瑞忠;刘洪明

    腹膜后淋巴结是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局部压迫可引起腹痛、腹胀、黄疸、食欲下降及腰背部放射痛.随着肿瘤进展,症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由于病变位置深且隐蔽,难以及时发现,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低,传统治疗多采用全身化疗、局部姑息性放疗、免疫治疗及对症镇痛治疗等,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毒副反应重[1].因此,腹膜后转移淋巴结癌的治疗非常棘手,治疗方式从单一手段转向多方式综合治疗.现将近10年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附196例病例分析)

    作者:于爱军;陈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988年至1993年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196例,分别比较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比较腹膜后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在早期病例中比较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与可疑处多点活检者两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各高危因素(浸润肌层≥1/2,G3,腺鳞癌)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Ⅰ期低危者腹膜后淋巴结阳性率小于5%.腹膜后淋巴结阳性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淋巴结清扫与活检两组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与手术分期差别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估计淋巴结转移及指导辅助治疗有意义.Ⅰ期低危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低,不需施行淋巴结切除,而高危者有必要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

    作者:底学敏;王泽阳;任红;杨圣俊;赵宪芝;于慧敏;张宏涛;王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12个病灶,垂直径1.7 cm×1.0 cm~6.5 cm×5.0 cm,其中直径<5.0 cm、≥5.0 cm的淋巴结分别为6个(50%)、6个(50%).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小剂量):36~110 Gy(中位59 Gy).术后观察病灶大小变化、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时间4.3~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2个月局部控制率100%、有效率58.3%,2、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66.7%、58.3%,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6例死于肿瘤转移,3例患者生存并未见粒子植入部位复发,未见其他部位大出血、肠道感染、骨髓抑制等粒子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作者:孔凡良;蒋英俊;李成发;缪华纬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单纯FOLFOX-4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组(试验组,n=44)和单纯FOLFOX-4方案组(对照组,n=41),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终两组的病例为44例和40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亡).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2%,对照组为4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和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较单纯FOLFOX-4方案更加有效.

  •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云峰;曹贵文;宁厚法;崔新江;邢辉;韩金龙;刘荣

    目的 回顾性研究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 收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42例,均在CT导引下进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存活1、6、12、24个月的患者分别进行CT扫描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随访,以疼痛缓解情况和肿瘤体积大小变化与术前比较为主要判定指标,判定临床是否有效.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术前、术后体积配对设计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存活1个月患者组42例,临床症状缓解38例,肿瘤体积缩小38例;术后存活6个月患者组32例,临床症状缓解29例,肿瘤体积缩小27例;术后存活12个月患者组28例,临床症状缓解23例,肿瘤体积缩小21例;术后存活24个月患者组为19例,临床症状缓解14例,肿瘤体积缩小14例.治疗后患者存活1、6、12、24个月各患者组随访复查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副作用小,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在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容颖柔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情况、病理分级、宫颈受累情况、腹水细胞学及脉管转移等情况。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分析。结果肌层浸润、病理分级、脉管转移、病理分型及宫颈受累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评估,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作者:沈新颖;张彦舫;窦永充;李勇;孔健;蔡进中;何凡

    目的:探讨125 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33例患者共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数量根据每个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计算.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I,测量转移灶大小变化情况,并通过判断疼痛程度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50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每组淋巴结转移灶植入10~100粒,平均46粒.术后1个月疗效评价:肿瘤完全缓解(CR)22组,部分缓解(PR)23组,无变化(NC)5组,无进展病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90.0%.疼痛缓解情况: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24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中 20例明显或部分缓解,缓解率83.3%.术后随访3~20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短期疗效肯定而且安全的方法.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晓亮;朱骥;章真;李桂超;万觉峰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24例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总剂量44~54 Gy,每周照射5次,持续5周;同步行卡培他滨片单药或XELOX方案化疗.结果 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7例(29.2%),部分缓解6例(25.0%),疾病稳定9例(37.5%),疾病进展2例(8.3%);客观缓解率为54.2% (13/24).除1例患者因放疗期间出现小肠不全梗阻中止治疗外,其余病例均未观察到3~4级血液学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全组中位随访18.5月,中位总生存期36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6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0月,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9%和41.8%.结论 IMRT同步化疗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患者耐受性良好,临床缓解率高,生存获益良好.

  • 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40例

    作者:张晕生;赵成会;王艳美;尚华;张学慧;李艳丽

    目的:探讨应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将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 P<0.05);对照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血清CA199及CA195含量分别为(24.5±5.6)ng/mL,(268.9±89.3)kU/L,(478.9±150.3)kU/L,观察组为(20.8±5.2)ng/mL,(247.5±92.7)kU/L,(364.6±168.5)kU/L,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高碧燕;卢玉波

    近几年来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重视,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君;刘宝瑞;杨阳

    目的:本文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pulsed reduced dose-rate radiothera-py,PRDR)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胃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致腰背部疼痛的病例应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射治疗,结合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治疗前腰背部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影像学提示腹膜后巨大淋巴结肿大影.采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治疗后靶区转移灶体积缩小90%以上,腰背部疼痛消失,复查CT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放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达11个月.结论: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因解剖位置特殊导致无法耐受常规放疗的毒性,而应用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可以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脉冲式低剂量率放疗可作为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一个治疗选择.

  • 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作者:刘海泉;高剑波

    目的研究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材料与方法搜集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例12例,复习其相关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将腹膜后间隙纵向分为胰腺体尾部以上区域(简称胰上区),胰腺体尾区域(简称胰区)和胰腺体尾部以下区域(简称胰下区).分析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纵向三个腹膜后区域均发现淋巴结转移3例,胰上区和胰区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胰区和胰下区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者2例,单独胰上区淋巴结转移2例,单独胰下区淋巴结转移2例.12例中,伴有胃小弯淋巴结转移者5例.腹主动脉前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各19例次,腹主动脉后淋巴结转移6例次.结论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呈连续性和跳跃性,并且具有向上向下及双向转移的多方向性的特点.食管癌治疗前的腹部CT检查应该成为常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