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高剂量率后装加速照射的毒性反应及美容效果

    作者:修霞;Tripuraneni Prabhakar;Giap Huan;Lin Ray;Chu Colin

    目的 介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单独行局部高剂量率组织间插植加速照射的方法、副作用及美容效果.方法 46例Ⅰ、Ⅱ期乳腺癌的47个乳腺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后使用了高剂量率192Ir组织间插植瘤床区加速照射(APBI).符合条件的患者包括年龄>40岁、T1~T2N0~N1(≤3阳性淋巴结),手术切缘>1~2 mm,小叶癌和炎性乳腺癌除外.术后接受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2次/d,间隔至少6 h,总量34 Gy分10次5 d完成.治疗后1、6、12个月及以上观察毒性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18~46个月(中位随访34个月),治疗期间急性反应包括红斑、水肿、乳腺触痛和感染共21例(46%),均为1~2级,无3~4级发生.晚期毒性包括皮肤纤维化、乳腺触痛、脂肪坏死及毛细血管扩张1+2级20例(43%),3级2例(4%),其中1例疗后接受6个周期系统化疗.美容效果达到极好和良好的在6、12个月分别为95%、98%,无一局部复发.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后装组织间插植技术具有良好美容功效,急性和晚期毒性作用小,局部控制率有待于长期随访观察.

  • GZP型60Co源剂量学参数的蒙特卡洛模拟

    作者:王先良;袁珂;唐斌;康盛伟;黎杰;肖明勇;李晓兰;李林涛;王培

    目的 GZP型60Co源高剂量率后装机在临床中已有应用,模拟计算GZP型60Co源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使用EGSnrc蒙特卡洛软件模拟计算已知的BEBIG60Co源(Co0.A86)剂量学参数,与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对GZP型高剂量率后装机60Co源进行建模,用同样方法模拟计算GZP型60Co源剂量学参数.结果 对BEBIG 60Co源,结果与标准数据吻合很好,单位活度空气比释动能强度SK/A相差0.2%,剂量率常数∧相差1.0%,径向剂量函数gL(r)和各向异性函数F(r,θ)曲线吻合.计算得到的GZP型60Co源(1、2)号通道的SK/A和∧分别是3.011×10-7 cGycm2h-1Bq-1和1.118 cGyh-1U-1,GZP (3)号通道60Co源的SK/A和∧分别是3.002× 10-7 cGycm2h-1Bq-1和1.110 cGyh-1U-1,gL(r)、F(r,θ)和水模中单位空气比释动能强度的剂量率参照AAPM推荐列出.结论 研究结果可用于GZP型60Co源的计划系统中,也可以作为GZP型60Co源的质量控制.

  • 子宫内膜癌单通道和六通道柱状施源器三维近距离照射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侯晓荣;于浪;单书灿;胡克;沈捷;连欣;孙帅;晏俊芳;刘志凯

    目的 比较单通道和六通道柱状施源器2D、3D治疗计划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评估三维近距离治疗在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内照射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早期子宫内膜癌10例,分别置入六通道和单通道柱状施源器,CT模拟定位扫描后做治疗计划.CTV定义为阴道上段3 cm,黏膜下5 mm区域,处方剂量为5 Gy/次,共6次.分别制定不同施源器2D和3D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施源器2D与3D计划CTV和OAR的剂量.结果 两种施源器2D、3D治疗计划均能很好满足CTV剂量要求.使用单通道施源器时3D计划可显著降低直肠D0.1cm3、D1.0cm3、D2.0cm3约18.2%、12.4%和10.7%.使用六通道施源器时,3D计划可显著降低直肠D0.1cm3、D1.0cm3、D2.0cm3和Dmean约36.6%、24.8%、20.4%和6.1%,并降低了膀胱和尿道Dmean.与单通道施源器3D计划相比,六通道施源器3D计划进一步降低了直肠、膀胱和小肠的照射剂量.结论 使用单通道或六通道柱状施源器进行阴道内照射时,2D和3D治疗计划均取得了很好的靶区剂量分布.3D治疗计划与2D治疗计划相比,能降低以直肠为主的OAR受量,六通道施源器3D计划进一步降低了直肠照射剂量.

  •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应用进展

    作者:张宁;程光惠

    对50余篇有关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简述腔内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发展、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重点探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相关研究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施源器种类、适应证、插植针应用规律及剂量学优势、早晚期不良反应、远期随访结果等方面。

  • 宫颈癌3 DBT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丽琼;赵志鹏;程光惠;何明远;赵红福;朱永刚;施丹

    目的:探讨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的相关性,评估直肠实测剂量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在完成全盆腔外照射后行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依据ICRU38号报告推荐的直肠监测方法,通过在体监测得到直肠实测剂量、参考点剂量( DICRU )及D2.0 cm3,在计划系统中得到计划剂量。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它们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肠实测剂量大于计划剂量(3.48∶3.25,P=0.000)、小于DICRU(3.48∶3.71, P=0.000)和D2.0 cm3(3.48∶3.87,P=0.002)。直肠实测剂量与计划剂量存在线性关系,二者偏差百分数为-20%~40%,偏差平均数为8.16%,其中63%宫颈癌患者偏差<±10%,大偏差达60%。实测剂量与DICRU相关性强( r=0.722)、与D2.0 cm3相关性弱( r=0.284)。结论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存在一定偏差,但与计划剂量呈线性相关。实测剂量及计划剂量均会低估直肠剂量参考点剂量。直肠在体监测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临床分析

    作者:孙帅;张福泉;胡克;侯晓荣;沈捷;连欣;晏俊芳;刘志凯

    目的 回顾分析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疗(IMRT)同期化疗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5-2009年宫颈癌术后病理至少有1项预后不良因素的115例患者入组.盆腔IMRT 96例、扩大野19例,临床靶体积中位剂量50.4 Gy分28次;阴道残段高剂量率内照射参考点位于阴道黏膜下0.5 cm,驻留1 cm或1/2阴道长度,中位剂量为15 Gy;97例同期每周40 mg/m2顺铂化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为94.8%.全组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86.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2%和76.7%、盆腔控制率分别为96.0%和87.8%;40例出现3~4级骨髓抑制,1例出现3级急性直肠反应,无≥3级泌尿系反应.100例患者8周内完成放化疗,2例出现≥3级慢性直肠反应,3例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结论 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者术后IMRT同期化疗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及较低的不良反应.

  • 局部晚期宫颈癌CT引导组织间插植BT与腔内BT剂量学与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忠山;郭杰;赵杨祉;林霞;任晓俊;王红勇;邱玲;李云峰;王铁君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Gy和(81.8±6.5)、(66.8±4.0)、(64.8±4.1)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 局部晚期宫颈癌CT引导组织间插植BT与腔内BT剂量学与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忠山;郭杰;赵杨祉;林霞;任晓俊;王红勇;邱玲;李云峰;王铁君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Gy和(81.8±6.5)、(66.8±4.0)、(64.8±4.1)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 以CT图像为基础的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

    作者:晏俊芳;于浪;孙玉亮;李文博;张福泉

    目的 探讨CT模拟图像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实施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12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55次腔内施源器置入CT图像,分别设计二维、三维计划,并行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三维计划双侧A点剂量、D90、V100、CI、CI’均高于二维(P =0.015、0.016、0.000、0.000、0.000),三维计划的膀胱、直肠点剂量及直肠D2cm3略高于二维计划,但热点剂量明显减少.两组计划的膀胱、乙状结肠、小肠D2cm3相近(P=0.140、0.123、0.214).膀胱D2cm3明显高于膀胱点剂量(P =0.000).乙状结肠D2cm3较直肠D2cm3与直肠高3点剂量平均值更相关(r =0.314、0.63,P=0.000、0.000).V100与高危CTV体积呈线性关系(r =0.981,P=0.000).膀胱D2cm3在膀胱体积>80 cm3后达430 cGy以上,小肠D2cm3在膀胱体积< 115 cm3内变化不明显,一旦超过明显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较传统二维腔内放疗显著增加了靶区覆盖率、提高了适形度,但未明显增加OAR剂量且能及时发现减少OAR热点剂量.点剂量评估并不准确.可以通过膀胱体积调控膀胱、直肠、小肠剂量.

  • 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宫颈癌3D-IGBT应用观察

    作者:赵志鹏;张宁;程光惠;何明远;施丹;赵红福

    目的 观察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局部晚期宫颈癌3D-IGBT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揭示其在IC-IS的应用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行3D-IGBT,其中45例130次IC-IS入组.将满足计划目标剂量分次定义为A组(37例86人次),余为B组(22例44人次),成组t检验差异.结果 施源器使用15、20、25 mm卵圆体的频率分别为50.0%、20.0%、30.0%,30 mm型号无使用.共置插植针499根,6、7、10、11孔位使用频率分别为23.1%、21.2%、21.2%、24.1%.A组平均插植针数为3.7根明显少于B组4.2根(P=0.008).A组的HR-CTV平均体积为(40.71±18.43) cm3小于B组(51.81±14.74) cm3(P=0.001),A组HR-CTV的宽和高小于B组(P=0.011、0.006);而厚相似(P=0.595).高与插植深度的差两组相似(P=0.366),宽与左右针孔间距的差A组小于B组(P=0.007).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行IC-IS时,乌德勒支施源器的卵圆体多选用25mm及以下型号,插植孔位多选用6、7、10、11号.在插植针数≥4根、深度≥3cm时,宽度是影响计划剂量的主要因素.

  • 施源器对192 Ir源近距离治疗剂量的影响

    作者:王先良;康盛伟;黎杰;王培;谭燕

    目的:研究不同施源器对192 Ir源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核通公司#101?001、#084?350柱形施源器内管分别为塑料和不锈钢,串球为塑料,串球半径为1?00、1?25、1?50、1?75 cm。利用EGSnrc程序模拟体模中有施源器时的剂量分布,对比计划系统计算结果,分析材料、厚度和源驻留点个数不同情况下施源器对剂量分布影响。结果由两种施源器产生的剂量偏差与施源器半径之间无明显关系,有施源器存在时患者实际受量比计划量小,施源器#101?001产生的剂量偏差≤1%,施源器#084?350产生的剂量偏差接近3%,改变驻留点个数剂量偏差保持不变。结论对现阶段近距离治疗,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选用塑料材质施源器,长远来看为提高近距离治疗精确性,对现有剂量计算算法进行改进,考虑含有不锈钢等金属施源器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免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贺克武;高斌;李嘉嘉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免VX2肿瘤模型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在20只免两侧大腿肌肉内建立VX2肿瘤模型,3周后待肿瘤灶长至直径约2cm备用,每只免随机选择一侧肿瘤灶作为治疗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治疗侧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活度为0.9mCi的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对照侧肿瘤灶内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于术后即刻、72h、1、2、3周在CT导引下分别穿刺距粒子0.5~1cm、1.0~1.5cm处组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25I粒子植入后即刻、72 h、1、2、3周距粒子0.5~1.0cm处对照侧和治疗侧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3±0.67)%和(5.48±0.66)%(P>0.05),(5.45±0.58)%和(11.60±0.87)%(P<0.05),(6.07±0.69)%和(18.8±0.64)%(P<0.05),(5.94±0.43)%和(37.20±0.39)%(P<0.01),(6.30±0.58)%和(36.56±0.67)%(P<0.01).距125I粒子1.0~1.5cm处各个时间点对照侧与实验侧细胞凋亡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0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植入后72h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术后2周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且随距125I粒子的距离增加,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

  • 脑胶质瘤术后125I粒子永久植入近距离内放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作者:马骏;耿晓增;程刚;陈海峰;傅震

    目的 探讨配合手术治疗进行125I粒子永久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方法.方法 11例脑胶质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同时结合CT、术中及直视下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匹配剂量90~110 Gy,每颗粒子剂量0.7 mCi,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8~10颗.结果 随访一年,死亡2例,存活9例,9例患者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有提高,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此技术适应证广,安全有效,为恶性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新的手段.

  • 国际肿瘤会议

    作者:

    前列腺近距离疗法策略探讨 Prostate Brachytherapy:A Strategic Approach 美国 Westmont 2001年 12月 3日~ 4日 黑色素瘤——地中海肿瘤学校教程* Melanoma- a course of the Mediterranean School of Oncology 意大利罗马 2001年 12月 3日~ 7日

  • 78例鼻咽癌体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王远飞;方平;姚玉娟;杨春晖;程鹏;胡尚椿

    目的:探索腔内近距离放射推量照射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鼻咽癌、按92福州分期,采用60钴-γ线常规分割体外照射,中位剂量59.1 Gy,而后用192铱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射推量,剂量参考点:距施源器中心轴外10 mm,每周1次6 Gy,共计6~18 Gy/1~3次,中位剂量12Gy.结果:78例体外照射结束时与近距离推量治疗后相比,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5%、91.0%(χ2=4.13,P<0.05),差别有显著性.T1+T2期与T3+T4期相比,体外照射后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8%、65.5%(χ2=5.53,P<0.05),差别有显著性;腔内近距离推量治疗后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0%、79.3%(x2校正=5.64,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T1、T2期鼻咽癌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推量照射,能提高局部控制率,而对T3、T4期鼻咽癌加用近距离推量照射受益有限.

  • 超分割放疗加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靖松;唐洁;张锋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N2、N3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组(综合组)和单纯放疗组(常规组).综合组于放疗前先行诱导化疗1次;化疗后先行常规分割照射至鼻咽部剂量为40GY,缩野后改用加速超分割照射至鼻咽部剂量为67GY,体外照射结束后加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1~2次;于后装治疗结束后再行辅助化疗2次.常规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鼻咽部总剂量为70GY.结果综合组和常规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5%和75%,颈部转移淋巴结控制率为85%和55%(P<0.05),CT扫描检查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为72.5%和47.5%(P<0.05).综合组消化道血液毒性大于常规组,但可耐受.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可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