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国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俊伟;李勇辉;李永欣;崔进;李文;汪洋;王深明;王劲松

    目的:探讨国内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治疗效果,技术可行性及临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和Cochrane图书馆中的来源于国内英文医学文献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CBMdisc),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的中文医学文献。本系统评价是基于所有评估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中国Stanford B型AD的治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共有153篇回顾性研究,8415例B型夹层患者纳入本研究。技术成功率为(99.7±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9.1±0.6)%。术后内漏发生率为(7.2±0.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2±0.2)%,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1)%。围手术期中风率比截瘫率高(0.8%±0.1% vs 0.1%±0.04%)。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第1代覆膜支架比第2代覆膜支架高(25.1%±1.2% vs 9.5%±0.9%,P<0.001)。住院死亡率为(1.6±0.1)%。此外,平均随访时间为(29.4±13.5)个月,随访期间晚期死亡率为(1.8±0.2)%。30 d,6个月,1年,2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的Kaplan-Meier估计分别是(99.0±0.1)%,(98.5±0.2)%,(98.4±0.2)%,(98.1±0.2)%和(97.9±0.2)%。结论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切实可行,技术成功率较高,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存率较高。第2代覆膜支架住院和随访期的治疗效果更好。

  • 输尿管口囊肿的腔内治疗

    作者:毕满华;江鉴平

    目的 总结经尿道输尿管囊肿腔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12例患者术前均由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或膀胱镜确诊,均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内切开或开窗术.结果 12例手术一次成功,临床症状改善,肾积水减轻,结石排出.9例术后随访2~3年,未见输尿管囊肿复发,无输尿管口狭窄,无尿液反流.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的腔内手术疗效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是治疗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 腔内激光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00例

    作者:傅庭焕;李基业;王世斌;王士杰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00例124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行腔内激光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 一次治愈率95.2%(118/124).1例1条肢体于术后1个月复发.5例5条肢体术后仍有少量曲张静脉存在.18例大隐静脉主干烧灼处条索状硬结、疼痛;15例发生皮下片状淤血;12例出现局部皮肤麻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 d.95例随访2~14个月,失访5例.结论 腔内激光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创伤小.

  •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期CT评估及价值

    作者:赵?;景在平;赵志青;包俊敏;陆清声;冯翔;冯睿;黄晟;叶必远

    目的探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隔绝术(EVE)后CT评估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51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EVE手术治疗.主要检查内容为移植物的形态、位置;移植物内的血流通畅度;有无内漏及夹层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近期CT所见:1例术后7天CTA检查发现移植物中段少量内漏.4例于术后7天发现假腔血栓化不彻底,有远端血液反流入假腔.1例移植物失去正常形态,但血流通畅,未处理.其余均未发现真腔外异常血流影像.结论主动脉夹层EVE术后CT评估具有图像重建方式多样、提供的信息量大、可准确测量、图像直观易理解、成像清晰、可观察周围组织、易检出并发症等优点,应作为首选的术后评估方法.

  • 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光锐;郭曦;吴文辉;黄小勇;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蒲俊舟;濮欣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瘤(J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对24例JAA采用EVAR治疗,年龄范围58 ~ 81岁,平均(70.9±8.6)岁,其中男性23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9例.瘤颈长度范围1.7~10.5mm,平均(6.0±4.3)mm,因瘤颈锚定距离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而行肾动脉烟囱支架置入术,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同时有效保护肾动脉,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结果24例手术全部获成功,成功率100%.24例患者使用31枚肾动脉支架,其中左侧肾动脉烟囱术22例,右侧肾动脉烟囱术1例,双肾烟囱1例.结果:20例患者AAA瘤腔隔绝良好,4例因存在近端1型内漏而置入Cuff支架,共5枚;所有患者肾动脉血流良好.随访2 ~26个月,平均13.3个月,无死亡病例,肾动脉烟囱支架通畅,3例近端少量1型内漏术,随访瘤体无增大,1例肱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转外科修复;1例股动脉夹层形成,随访观察中.术前与术后1月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动脉烟囱技术治疗近JAA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

  • 覆膜支架治疗人工血管血透通路闭塞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朱峥嵘;罗灿华;邹岚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透析通路(AVG)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本中心应用置管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治疗AVG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共16例患者行置管溶栓及PTA治疗,15例手术成功(93.8%).15例患者中,7例患者(A组)行覆膜支架植入术,8例患者(B组)未行覆膜支架植入术.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3.4)个月.随访期内,A组患者中5例保持通畅,通畅率为71.4%.2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均予PTA治疗后血流通畅;B组患者均再闭塞,平均通畅时间为5.1个月.两组一期通畅率比较,A组优于B组(P=0.001).结论 腔内治疗AVG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手段,覆膜支架植入可以提高一期通畅率.

  •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透通路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与一期通畅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峥嵘;邹岚;邢越;谭羽灿;徐国建;何志坚;曹健强;吴嘉瑜;罗灿华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PTA)治疗前臂Brescia-Cimino内瘘(B-C AVF)狭窄的技术成功(TS)率与一期通畅率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影响TS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3月本中心经PTA治疗的B-C AVF狭窄病例,对比分析技术不成功(TF)组和TS组的一期通畅率,探讨影响TS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74例患者纳入研究,整体一期通畅时间为(7.79±0.48)个月,TS组(41例)一期通畅时间为(9.77±0.61)个月,优于TF组(33例)的一期通畅时间(5.42±0.53)月(P<0.01).TF组使用普通球囊比例更高(54.5%),而TS组使用高压球囊比例更高(68.3%)(P=0.048),TF组比TS组需要多次扩张(>2次)的比例更高(90.9%VS 24.4%)(P=0.001).结论 PTA治疗B-C AVF狭窄中,TS可以延长一期通畅时间,提高通畅率,使用高压球囊可以增加TS率,从而减少球囊的多次扩张.

  • 主动脉—食管瘘的急诊腔内治疗

    作者:黄磊;张雷;冯翔;陆清声;陈和忠;景在平

    目的 探讨主动脉—食管瘘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腔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腔内治疗的过程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64~ 70岁.胸外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食管异物各1例.3例均有胸痛、呕血和发热,其中前哨性出血2例,突发大量呕血1例.均经胃镜或主动脉CTA检查明确诊断.经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期效果良好,无明显近期并发症,再发出血时间为35~ 85天.2例术后死于再发多次呕血,其中1例再次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无效;1例死于开放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腔内治疗方法对于主动脉—食管瘘的短期效果尚可以接受,但远期效果不满意,仅作为一般情况较差患者开放手术前的过渡治疗方法,待病情稳定后,好于1周内联合开放手术.

  • 高剂量腔内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7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作志;陈景春;魏长虹

    治疗中晚期食管癌首选放疗。后装放疗主要用于:①早期小而表浅的肿瘤;②根治性放疗后癌残留或局部复发的姑息治疗;③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我院自1993年6月~2000年6月应用高剂量率后装机腔内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7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局部晚期宫颈癌CT引导组织间插植BT与腔内BT剂量学与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忠山;郭杰;赵杨祉;林霞;任晓俊;王红勇;邱玲;李云峰;王铁君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Gy和(81.8±6.5)、(66.8±4.0)、(64.8±4.1)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 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张宁;赵志鹏;程光惠;何明远;赵红福;葛禹平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分析2013-2014年于本院接受根治性外照射及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5例,FIGO分期(2009年)为ⅠB2-ⅣA期.同一患者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192Ir治疗后,在原影像上去掉插植针作用,仅使用腔内施源器制定治疗计划.比较前后两组计划中高危CTV的D90%、中危CTV的D90%和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的D2cm3剂量学差异,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共制定260次后装治疗计划,其中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130例、腔内治疗计划130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较腔内治疗高危CTV的D90%、中危CTV的D90%显著增高(P=0.000、0.000),膀胱、直肠的D2cm3显著降低(P =0.000、0.006).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使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在获得更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了膀胱、直肠受量.

  • 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放疗联合组织间插植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张永侠;袁香坤;史福敏;胡建伟;郜蕾;苗珺珺;左晓娜;谢昱伟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单纯腔内放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3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35例,均行根治性放疗,治疗方法为外照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46.8~50.4 Gy/26~28次,1.8 Gy/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剂量为7 Gy/次,1次/周,共4次.同一患者首先置入三管式后装放疗施源器,采集CT图像制定治疗计划,取出三管式施源器后,置入宫腔管并植入插植针,再次采集图像制定放疗计划.分别评价比较两组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差别.结果 共制定212次后装放疗计划,其中单纯腔内治疗计划106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106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组计划较单纯腔内放疗组的靶区剂量明显升高,高危临床靶区(CTV)的D90、中危CTV的D90均显著增高(t=-6.01、-2.73,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cm3显著降低(t=3.07、4.52、2.91,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应用腔内联合插植放疗可以明显提高靶区剂量,并降低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

  • 经腔内三维超声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娄志峰;腾想;邵黎阳

    目的:评价经腔内(阴道或直肠)三维超声成像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子宫畸形中经临床手术证实或MRI进一步确诊且资料完整的69例病例,将其腔内二维及三维声像特征及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二维、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的符合率分别为72.5%(50/69)、97.1%(67/69)。各种类型子宫畸形在经腔内三维超声表现中各有其特点,能定性诊断子宫畸形。结论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可准确地显示子宫冠状面及宫腔内膜形态,是诊断子宫畸形的首选方法。

  • 腔内三维超声成像对少见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辉梅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子宫冠状面成像对少见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可疑子宫畸形而经腔内二维扫查难以确诊的子宫畸形,或发现子宫畸形但分类困难者行腔内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或开腹手术结果相对照,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少见子宫畸形的差异性.结果 待诊的13例子宫畸形,经阴道二维超声误诊5例,漏诊7例,不能明确诊断1例.全部病例均经腔内三维超声检查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应用腔内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多子宫发育畸形的相关信息,确诊临床少见的疑难、复杂子宫畸形,指导临床治疗.

  • 腔内超声对早期宫外孕与黄体囊肿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瑛;贾冬林;刘亚绵;赵小华;杨琳;屈铮

    目的: 应用腔内超声鉴别宫外孕的"导管环"与黄体囊肿的回声,以提高宫外孕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对比分析 35例宫外孕患者超声探及的"导管环"与同侧卵巢实质的回声,与 30例正常宫内孕的黄体囊肿与卵巢实质的回声.结果:35例宫外孕中, 31例(88.5%)"导管环"的回声高于或等于卵巢实质回声;而 30例宫内孕中,黄体囊肿的回声高于卵巢实质回声的仅有2例( 6.6%).结论:宫外孕"导管环"的回声通常比卵巢实质回声高,而黄体囊肿的回声常常与卵巢实质呈等回声或低于卵巢实质回声.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78例

    作者:罗叔钗;李建平;卢永明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810nm激光仪治疗.结果:78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大隐静脉均闭塞,无并发症;症状改善或消失.结论: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技术显示安全,具有良好的大隐静脉闭塞作用.

  • Ⅰb2Ⅱa期子宫颈癌腔内放疗加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LI Fengshuang;吴玉梅;KONG Weimin;王建东;HAO Xia;牛聚伟;白来福

    目的:比较术前近距离腔内后装放疗和单纯手术治疗Ⅰ b2、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以探讨Ⅰ b2、Ⅱa期宫颈癌术前适当剂量阴道腔内放疗的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1998年6月 2005年6月,Ⅰ b2、Ⅱa期且宫颈肿块均>4cm的宫颈癌患者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放疗组38例行术前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阴道盒源旁1cm2000~3000cGv.分2~3次/2~3周完成,放疗后10~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即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单纯手术组40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评定两组的疗效和术前阴道腔内后装放疗对手术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前放疗组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总有效率(CR+PR)94.7%(36/38),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相比未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两组局部控制率分剐为1年(89.5%和80.0%,P>0.05)、3年(82.9%和61.3%,P<0.05)、5年(76.9%和52.6%,P<0.05);两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和92.1%,P>0.05)、(83.9%和87.9%,P>0.05)和(78.3%和80.0%.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前近距离阴道腔内后装放疗可作为Ⅰ b2、Ⅱa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时Ⅰb2、Ⅱa期宫颈癌有满意的局部控制率.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吴志勇;颜光烈;陈诗泉;浦晓东;关瑞锦;黄鼎三

    目的评价Cypher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3年3~12月,30例接受Cypher支架治疗(39枚)的冠心病患者为药物支架组,同期性别相匹配的30例行普通冠状动脉支架术(BX-sonic支架)治疗(53枚)的患者为普通支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随访其近期(2~11个月)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支架组的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患者占46.7%,明显高于普通支架组的16.7%(P=0.012).药物支架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B2或C型)(66.7%)比普通支架组(40%)明显多(P=0.004),病变血管参考直径较细(P<0.001),血管病变长度较长(P<0.001);药物支架组平均内径[(2.75±0.26)mm]较普通支架组[(3.06±0.42)m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长度[(20.33±5.53)mm]较普通支架组[(16.17±3.82)mm]长(P<0.001);药物支架组释放压力[(15.13±1.73)atm]与普通支架组[(10.83±1.32)at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操作成功率100%.平均随访4.1个月,药物支架组1例和普通支架组3例未完全血运重建者复发胸痛,均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小血管病变、长血管病变或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仍有较好疗效.

  • 后释放支架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杜虹;谷小卫;姚伟

    目的 评价采用后释放覆膜支架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某院心血管外科2011-10-01—2017-02-28采用后释放覆膜支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后释放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破口,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未出现移覆膜支架移位、迟发内漏.结论 采用后释放支架治疗解剖类型适宜的主动脉夹层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支架释放的精确度,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有助于腔内隔绝技术的推广,使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治疗.

  • 腔内技术治疗下肢中小动脉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封永芳;任密果;郑艳萍;刘大为;马菊英;罗玉贤;雷琤

    下肢缺血性疾病特别是腘动脉以及远中、小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1]。下肢中小动脉闭塞症主要是指细胞纤维脂质、基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针对腔内技术治疗下肢中小动脉闭塞症围手术期,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