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娟;高文远;尹双双;刘辉;魏长龙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和出口中药材资源多的国家,土地资源有限的我国不能只寄希望于大田栽培手段来提供中药材及其活性成分,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来解决中药材的资源问题对我国具有特殊而且重要的意义.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名贵药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综述了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次生代谢途径的调控以及细胞反应器培养的实例,但要使更多药用植物真正实现商业化生产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静霞;李旻辉;白金牛;高琦;李振华;张春红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近年来,随着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量的激增、环境的变化及人为干预等综合因素导致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变化加快,如何快速准确获知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当前的蕴藏量是该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依据,而选择适宜准确的估算方法则是药用植物蕴藏量调查真实可靠的基础和保障,是蕴藏量调查成败的关键之一.该文系统总结了30年来药用植物蕴藏量的估算方法,分析讨论了各估算模型的基本原理、发展演变过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旨在提高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的精确性,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资源数据支撑.

  • 影响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房慧勇;朱虹;丁海麦;韩华锐;刘晓兰;郝丽静;李旻辉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通常都是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其合成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愈伤组织培养获得目标产物,具有成本低、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优势.药用植物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量不仅受光照、温度、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种质本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导子的使用亦会对其积累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就如何提高药用植物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展望

    作者:王敏;黄璐琦;李萌萌

    我国是世界上大的药用植物贸易国和消费国.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是提高药用植物生产效率和品质,减轻资源的压力,增强我国药用植物产业的竞争力,并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快捷、有前途的手段之一.虽然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目前为止,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更多还是集中于一些传统的模式植物上;尽管已有上百种植物中已经有成功转入外源基因的报道,但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也还局限于一些大宗的重要农作物品种上.对于药用植物来说,基因工程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出现,并有增多的趋势,但总量依然很少.笔者在介绍植物基因工程应用概况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药用植物功能基因克隆新方法——成分差异表型克隆法

    作者:王学勇;崔光红;高伟;黄璐琦

    针对目前大多数药用植物遗传背景薄弱,有效成分复杂,一般克隆方法难以获得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困境,笔者提出并实践了"成分差异表型克隆法",介绍了其概念、原理及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指出该方法尤其在有效成分次生代谢途径不明确、相关功能基因背景信息未知的情况下,进行功能基因克隆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为中药功能基因克隆研究探索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为深入开展药用植物基因工程、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 UV-B辐射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吴洋;房敏峰;岳明;柴永福;王慧;李易非

    平流层臭氧稀薄导致到达地面的中波紫外辐射( UV-B,280 ~ 320 nm)增加.受UV-B辐射影响,药用植物的基因表达、酶活性及次生代谢发生改变,导致多种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从而影响临床疗效.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UV-B辐射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药用植物的栽培和开发提供参考.

  • 药用植物挥发油驱蚊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鸿峥;骆骄阳;刘秋桃;吕泽良;杨世海;杨美华

    蚊虫吸食人血、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长期以来,化学合成杀虫剂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但长期使用此类杀虫剂,不仅会使蚊虫产生抗药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环境友好型的蚊虫防治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药用植物应用于驱蚊、灭蚊的防治由来已久,因其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开发成为新型驱蚊剂和灭蚊剂的潜力.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挥发油应用于驱蚊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植物挥发油应用于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挥发油应用于驱蚊研究的局限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概论

    作者:李西文;陈士林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是目前绿色药材生产、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本研究简要介绍了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概念、意义和研究现状,并从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就基地选址、品种选育、种群调节、数模测产等方面及其方法做了介绍,为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基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作者:董林林;陈中坚;王勇;魏富刚;张连娟;徐江;尉广飞;王瑞;杨娟;刘伟林;李西文;余育启;陈士林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以DNA多态性为基础,依据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筛选与高产、优质、抗逆等表型关联的DNA片段作为标记,辅助新品种的选育.该研究采用DNA标记辅助育种结合系统选育的技术,选育首个三七抗病新品种“苗乡抗七1号”.结果表明,基于RAD-Seq技术检测出抗病品种包含12个特异SNP位点,经验证record_519688位点与三七抗根腐病相关,包含此位点的基因片段可作为抗病品种的遗传标记辅助三七系统选育;与常规栽培种相比,抗病品种种苗根腐病及锈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83.6%,71.8%;二年生及三年生三七根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43.6%,62.9%.此外,依据与抗病关联的SNP筛选三七潜在的抗病群体,该模式扩大目标群体并提高选育效率.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将加快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的进程,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 澳门抗氧化用鲜药资源调查及其对种群生态重建的建议

    作者:程春松;周良云;许世强;梁建生;张志锋

    澳门人均寿命预期排全球第2,通过调查发现澳门有着浓厚的食用鲜药文化,作者就澳门常用抗氧化鲜药分布、资源量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采用DPPH法测定醇提物抗氧化活性,从而精选出6种抗氧化活性高的本地鲜药,对照成人维生素C日用量,通过IC50值估算出药材用量小于200 g,针对资源量的短缺和澳门生态现状,作者提供了发展草本的种群生态重建的建议.

  • 菊科翅果菊属Pterocypsela2种药用植物核型及系统进化意义

    作者:张代贵;向小奇;朱杰英;陈功锡;邓涛;陈庸新

    翅果菊属Ptcrocypsela植物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研究报道了台湾翅果菊P.formosana和高大翅果菊P.elata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中前者为首次报道,后者与先前报道一致.结果表明台湾翅果菊和高大翅果菊的体细胞染色体数都是2n=18,前者核型公式为2n=2x=18=4m+ 14sm,后者为2n=2x=18=2m +8sm+8st,该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为x=9,二倍体,核型类别均属于“2A”型.首次报道了翅果菊属植物染色体核型不对称指数AI.通过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该属在莴苣亚族的亲缘性,及属内物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是运用染色体资料在菊科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和进化方面的尝试,为该科药用植物的鉴定、新药的亲缘筛选及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 濒危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

    作者:汤欢;向丽;李西文;孙伟;王美娜;黄云峰;叶萌

    兰科药用植物形态分类困难,此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从分子水平验证兰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形态分类.以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已进行了形态鉴定的49属135种163份兰科药用植物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经DNA提取,PCR扩增、双向测序及校对拼接后,将得到的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然后运用MEGA7.0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物种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3份样品均能成功提取DNA;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的PCR扩增效率分别为100%,100%,98.77%;共获得487条序列,其中345条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到了相应物种的序列,142条为新增序列;运用NJ法构建的兰科药用植物系统进化树中,基于matK序列所构建的物种系统进化树要优于基于psbA-trnH和ITS2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在鉴定兰科药用植物过程中互为补充,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可用于辅助兰科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药用植物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的探讨

    作者:孙浩;黄璐明;黄璐琦;郭兰萍;周洁;吕冬梅;曾燕

    通过对生态位概念及理论的研究,对药用植物栽培生产过程中的化感作用,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化感作用、连作障碍与生态位理论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充分利用化感作用的生态位构建,应用生态位理论克服连作障碍.

  • 药用植物濒危与保护等级划分中的问题及其标准探讨

    作者:崔光红;黄璐琦

    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是中医药学持续发展的前提.从物种濒危与保护等级划分的现状出发,对药用植物濒危与保护等级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药用植物濒危等级划分应参照IUCN国际标准进行,保护等级划分应针对药用植物特点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对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进行探讨,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濒危 保护
  • 贵州药用植物种类与分布的修订研究

    作者:何顺志;吴燕;何焜

    目的:对贵州药用植物的基原进行了研究,对误载的种类和不正确的拉丁学名进行考证.方法:对<贵州中药资源>等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和拉丁学名进行修订.结果:发现17个科的98种4变种为误载或拉丁学名错误.结论:纠正了贵州药用植物的基原、拉丁学名等问题,为贵州药用植物标准化、科学化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

    作者:孙宇章;郭兰萍;朱文泉;黄璐琦;潘耀忠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下的药用植物,需采用不同的遥感监测方法.本研究分别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中的稀有种、大量分布种和特殊生态环境下的中药种进行了分析,为各种类型的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 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的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

    作者:刘晓光;黄璐琦;袁庆军;张永清;张彬;郭兰萍;邵爱娟;格小光

    作者介绍了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现状和特点,阐明了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的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意义和研究方法,探索了野生资源丰富和野生资源已丧失的药用植物应用分子谱系地理学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和可行性,进而展望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的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应用前景.

  • 野生稀有种药用植物遥感监测方法及其标准的建立

    作者:

    目前我国野生稀有药用植物资源量严重不足,全面实时的掌握我国野生稀有种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对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将野生稀有种药用植物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普及和应用,作者以野生稀有种药用植物资源遥感监测研究的操作流程和实验为基础,论述利用遥感技术对野生稀有种中药资源进行监测的原理、方法、内容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 中国野牡丹科药用植物性能主治的研究

    作者:常章富;吴嘉瑞;滕云霞;周驰

    我国药用野牡丹科植物共有17属63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从西藏至台湾的各省区.野牡丹科植物大多味苦、辛,或甘、辛,归肝、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等多种功效.野牡丹科植物不仅具有确切的药用价值,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光明.

  • 论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分类意义、地位及其分类标准

    作者:华永丽;黄璐琦;陈美兰;肖培根

    作者在论述药用植物化学型分类意义的基础上,就药用植物化学型分类地位的界定、化学型的分类标准、命名原则及其方法提出建议: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分类应该是建立在种下"变型"级别,只有具有明显的化学成分的变异,主成分明显且1个或2个的主成分含量占总化学成分含量的一半及以上,主成分来源于同一生物合成途径;化学变异可以在子代遗传才适宜界定为化学型.药用植物的化学型的分类研究对植物药的品质评价、资源开发及其道地药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对于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有重要意义.

920 条记录 8/46 页 « 12...567891011...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