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室内装饰污染与健康的毒理学问题

    作者:汤宁

    人们的一生中平均大约有80%~90%的时间在室内环境度过,包括生活、学习和工作.室内环境中的污染物通常2~5倍于室外环境.在特殊情况下,如新装修的房间内,有些污染物浓度可能百倍于室外环境.美国国家环保局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前5名危害公众健康的环境危害之一[1].人类在经历了"煤烟型"、"光化学型"污染后,现在已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有人称之为"第三污染期"的阶段.在现代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中,室内装饰带来的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来源.

  • 樟属植物化学型研究概况

    作者:欧阳少林;罗志华;周小卿;林淑芳

    为今后樟属植物化学型的研究以及不同化学型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在分析植物化学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种类的基础上,着重对樟属植物化学型的特点以及产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樟属植物化学型研究的方向.结果认为化学型是樟属植物各个种的共性和普遍现象,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化学变异;化学型的产生是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与生长发育阶段有关;不同化学型由于其主成分不同导致其在医药、化学以及香料等工业中的应用不同.同时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研究樟属不同化学型形成的机制;②找出促使不同化学型产生分化的因素;③找出不同化学型形成的关键酶基因,并建立相应转基因体系;④加强不同化学型良种的选育工作;⑤建立幼苗时期不同化学型客观的鉴定体系.

  • 紫苏叶挥发油的不同化学型及研究进展

    作者:魏长玲;郭宝林

    挥发油是紫苏叶中的主要成分,根据其中含有的单萜类或芳香族类成分的主要种类可细分为不同的化学型,中国产紫苏的主要化学型为PA型(主要含紫苏醛和柠檬烯)、PK型(主要成分为紫苏酮)和PP型(以芹菜脑主要成分的PP-a型;以肉豆蔻醚为主要成分的PP-m型;以榄香素为主要成分的PP-e型;以细辛脑为主要成分的PP-as型).不同化学型之间的转化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一般受单个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且其药理作用是有区别的.该文立足于紫苏种下变种及其叶中挥发油化学型分型问题,对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源合成及调控、药理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紫苏叶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中国紫苏资源调查和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研究

    作者:魏长玲;郭宝林;张琛武;张芬;田景;白晓林;章顺楠

    该文根据对国内紫苏的主产地区的资源调查结果,按照产出类型先分为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两大类,栽培资源又按主要用途分为栽培药用资源、栽培籽用资源、栽培出口资源.野生资源主产区有河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江苏及浙江;栽培药用资源产区有河北安国、安徽毫州、重庆涪陵、广西玉林和广东茂名;栽培籽用资源产区包括甘肃庆阳、黑龙江桦南、吉林、重庆彭水及云南;栽培出口资源产区有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和山东烟台.对各产区采集的43个紫苏叶样品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进行了组成成分分析.43份紫苏叶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2%~1.5%,挥发油主要包括紫苏酮perillaketone(0.93% ~96.55%)、紫苏醛perillaldehyde(0.t0%~61.24%)、紫苏烯perillene(52.15%)、石竹烯caryophyllene(3.22%~26.27%)、α-法尼烯α-farnesene(2.10%~21.54%)等31个成份,可分为PK,PA,PP,EK,PL 5个化学型.其中野生资源化学型有PK型和PA型,以PK型居多,栽培药用资源的化学型种类包括了全部5种类型,以PA型居多,栽培籽用资源均为PK型,出口栽培资源均为PA型.紫苏3个变种中,紫苏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frutescens包括了5个化学型,以PK型多,其中PK型主要是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或绿色叶,野生紫苏变种P.frutescens var.acuta只有PK,PA型,PK型较PA型多,其中PK型均为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因此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紫苏,以PK和PA型为主流化学型,PK型更多,且与叶色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回回苏变种P.fruteseens var.crispa主要为PA型,两面紫色叶.主流化学型的区分为历代本革区别使用紫色香气的“紫苏”和绿色无香的“白苏”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PK可导致家畜食用后产生肺部毒性,以及紫苏的使用传统,建议紫苏药用限制为紫苏醛型,应建立紫苏叶和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的检测标准.

  • 论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分类意义、地位及其分类标准

    作者:华永丽;黄璐琦;陈美兰;肖培根

    作者在论述药用植物化学型分类意义的基础上,就药用植物化学型分类地位的界定、化学型的分类标准、命名原则及其方法提出建议: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分类应该是建立在种下"变型"级别,只有具有明显的化学成分的变异,主成分明显且1个或2个的主成分含量占总化学成分含量的一半及以上,主成分来源于同一生物合成途径;化学变异可以在子代遗传才适宜界定为化学型.药用植物的化学型的分类研究对植物药的品质评价、资源开发及其道地药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对于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有重要意义.

  • 广藿香的两个化学型及产地与采收期对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作者:罗集鹏;刘玉萍;冯毅凡;郭晓玲;曹晖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为广藿香物种和道地性与品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GC/MS联用技术.结果吴川、遂溪、雷州和万宁产广藿香含油率较广州和高要产高4~6倍.牌香类的挥发油中均含有较多量的广藿香酮;琼香类的挥发油中不含或含较少量的广藿香酮,但含较多量的广藿香醇.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从7月至11月呈增加趋势.结论根据挥发油成分的不同,将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分为2个化学型,即广藿香酮型(牌香类)和广藿香醇型(琼香类),此与基因分析结果(matK和18S rRNA序列)相一致.

  • 不同化学型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提取物生物活性及化感物质的比较

    作者:郭兰萍;黄璐琦;蒋有绪;吴志刚;林淑芳;詹亚华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型苍术根茎及其根际土提取物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以及二者所含化感物质的差异.方法设水(CK)、茅山苍术根际土提取液(MAS)500g·L-1、英山苍术根际土提取液(YAS)500g·L-1、茅山苍术根茎提取液(MA)200 g·L-1及英山苍术根茎提取液(YA)200 g·L-1共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次重复进行生物学实验,分别在第5,7和14天测量苍术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后,使用SPSS10.0软件,利用单因子方法分析比较各处理组生物活性的差异;采用GC-MS分离鉴别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所含的化合物.结果①MAS和YAS所含归一化百分含量>5%的组分大体相同,其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茅山苍术和英山苍术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学型.其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MA对茅山苍术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YA(P<0.05),但二者对茅山苍术胚根长及胚芽长的抑制作用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MA和YA对茅山苍术种子均有化感作用;苍术的自毒现象在种内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 牙膏面面观

    作者:胜利

    牙膏是生活的必需品.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早已由单一的清洁功能,发展到具有护理、修复、保健、消炎杀菌、辅助治疗等多功能.牙膏的分类 目前,牙膏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洁齿型,即传统型,仅仅起清洁口腔作用,目前黑妹、中华牙膏中还保留了这种型号.第二类是保健型,分为中药型和化学型,这一类产品多,像中药型的槟榔保健牙膏、田七药物牙膏、两面针中药牙膏,以及添加化学抗菌剂氟化物的高露洁、佳洁士、黑人等品牌牙膏,这些添加剂的量一般在万分之一以下,对口腔细菌有一定抑菌效果.

  • 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王坚;陈鸿平;刘友平;刘荣;樊丹青

    目的 研究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应用Kováts保留指数与质谱对化合物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 6批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中共定性、定量51个化合物,总含量97.976% ~ 98.734%.6批样品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d-柠檬烯(49.775% ~59.822%),另有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γ-萜品烯(10.776% ~ 20.121%)与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1.209%~5.400%).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不同贮藏期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在物质种类上基本一致,4年新会陈皮与另5批贮藏年限更长的新会陈皮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源于茶枝柑的新会陈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化学型.

  • 两种化学型鱼腥草挥发油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作者:陈黎;吴卫;赵楠;陈又铭;郑有良

    目的 比较两种化学型鱼腥草挥发油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分析其吸收光谱与化学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GC/MS和UVS法分析23份鱼腥草挥发油试样.结果 鱼腥草挥发油在醋酸乙酯溶剂中的λ_(max)主要在252 nm 和267 nm;23份试样的吸收曲线可分为5种类型,化学型与吸收曲线类型不尽一致;各供试样品在两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挥发油成分中各主要萜类化合物含量与两个吸收峰的吸收值均呈正相关,且大多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各主要不饱和烷烃类化合物含量与两个吸收峰的吸收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采用紫外光谱法可快速获得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和其中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大致情况.

  • 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研究

    作者:王坚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应用Kováts保留指数与质谱对化合物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 3批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中共定性、定量31个化合物.3批样品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D-柠檬烯(64.9%~69.3%),另有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γ-萜品烯(8.3% ~9.4%)与芳樟醇(4.5% ~11.8%).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0.2%~0.8%).根据4个特征性化合物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的含量,确定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含氧化合物含量减少,而单萜烯含量增大.结论 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在性质上基本一致,10月采收橘皮与另2批较早前采收橘皮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

  • 柑橘种果皮挥发油成分化学型分析

    作者:王坚

    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不同柑橘种果皮挥发油成分属于 3 类化学型:Limonene(柠檬烯)、Limonene/γ-Terpinene(柠檬烯/γ-萜品烯)与 Limonene/Linalool(柠檬烯/芳樟醇)型.首次提出Limonene/Linalool 化学型,目前只有大红袍红橘1个变种属于这一型.

  • 源于重庆产大红袍红橘的陈皮挥发油成分研究

    作者:王坚;王刚

    目的:研究源于重庆产大红袍红橘的陈皮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油成分;利用GC-MS数据分析与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软件对挥发油总离子流(TIC)中的重叠峰进行解析.结果:共定性、定量了70个化合物,总含量为96.343%.含量高的5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烯、芳樟醇、百里香酚、y-萜品烯、α-甜橙醛,分别占总含量的48.089%、16.066%、6.776%、5.916%、2.899%.单萜烯(共13个)是含量大的一类化合物,占56.062%;含氧化合物(共44个)占的比重较大,为36.497%,主要的几类物质是醇、酚、醛.结论:源于重庆产大红袍红橘的陈皮挥发油成分属于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GC-MS数据分析与AMDIS软件的联合使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中药挥发油TIC中重叠峰解析的难题.本研究结果将促进重庆产大红袍红橘的深层次开发利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