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肥大细胞和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陈瑜;周建华;吴衡生;王宏伟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酶标法测定4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采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类胰蛋白酶表达细胞(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肾脏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HSPN活动期血清ECP水平为(16.3±6.5)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1.7)μg/L(P<0.01)]和治疗缓解组[(3.9±1.4)μg/L(P<0.01)];首次发作时患儿血清ECP水平为(23.0±8.7)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复发组ECP水平[(9.3±2.2)μg/L(P<0.01)];而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极少有肥大细胞,定数为(4.4±2.4)个/mm2,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间质中浸润肥大细胞显著增多,且随肾脏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明显,肾脏病理分级Ⅱ级患儿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为(27.2±19.2)个/mm2,Ⅲ级为(42.1±16.4)个/mm2,Ⅳ级为(77.9±15.0)个/mm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各组与对照组比较、Ⅳ级与Ⅲ级比较、Ⅲ级与Ⅱ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P水平反映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活动情况,肾脏病变与肾间质中肥大细胞浸润程度相平行,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HSPN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 户尘螨过敏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关系

    作者:倪超;徐盈盈;刘洪燕;程可佳;汪审清

    目的 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户尘螨的地位及其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的关系.方法 102例具有常年性AR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行吸人性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lgE)及血清ECP检测,分为阳性组(Phadiatop与血清户尘螨slgE均阳性),阳性对照组(Phadiatop阳性,血清户尘螨slgE阴性),阴性组(Phadiatop与血清户尘螨slgE均阴性).结果 阳性组45例(44.12%),阳性对照组7例(6.86%),阴性组48例(47.06%),其中2例Phadiatop阴性而血清户尘螨slgE阳性者未人组.102例对象中,Phadiatop阳性者52例(50.98%),血清ECP阳性者66例(6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λ2=5.16,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E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组血清户尘螨slgE与ECP之间存在相关性(F=0.448,P<0.01).结论 在常年性AR患者中,户尘螨过敏者占大多数:对于具有常年性AR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血清ECP检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作者:燕志强;章如新;余少卿;刘国均;温武;吴革平

    目的 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jcrhinitis,AR)豚鼠模型,探讨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对鼻黏膜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浸润及活化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os在鼻黏膜的摹集及其活化的机制.方法 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豚鼠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eotaxin蛋白及mRNA在鼻黏膜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鼻腔冲洗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含量标示Eos活化程度,鼻黏膜HE切片每高倍视野下Eos平均个数标示Eos浸润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eotaxin mRNA表达、Eos个数以及鼻腔灌洗液中EC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P=0.006,P<0.001,P<0.001);相关分析表明eotaxin表达与Eos浸润程度及ECP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0.849、0.691、0.656、0.81 9).地塞米松干预后以上指标一致性下降.结论 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表达增强,是Eos局部浸润和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塞米松可以通过降低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减少鼻黏膜中Eos的局部浸润和活化.

  • 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探讨

    作者:孟粹达;董震;沙骥超;李琳;朱冬冬

    目的 检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鼻分泌物及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FLC)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FLC可能参与AR及NAR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选取2009年9-12月就诊的AR 及NAR患者各3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SPT)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pecific IgE,sIgE).对入组的所有患者进行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包括阵发性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采集患者外周血及鼻腔分泌物,检测其中的总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κFLC、λFL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R及NAR组患者喷嚏、鼻涕、鼻塞、鼻痒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9、0.741、0.758、0.797,P值均>0.05).血清中κFLC、λFLC、ECP、MCT蛋白表达水平在NAR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λFLC蛋白表达水平在NAR组高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κFLC、总IgE及ECP蛋白表达水平在AR 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AR组及NAR组鼻分泌物中κFLC、λFLC、ECP及MC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ECP和总IgE蛋白表达水平在AR组较NAR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鼻分泌物中κFLC、λFLC分别与MCT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18、0.484,P值均<0.05).血清中κFLC、λFLC分别与ECP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343、0.342,P值均<0.05).结论 FLC可能参与了AR及NAR的发病,其在AR及NAR的发病过程中可能通过肥大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参与并发挥一定的免疫学作用.

  •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计数与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关系

    作者:罗鸿;严能兵;刘珺;陶泽璋;曾平凡;姜妍;余晔;王鹏举;孔维佳

    目的 观察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不同炎症类型(嗜酸粒细胞炎症型与非嗜酸粒细胞炎症型)对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根据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组(A组,嗜酸粒细胞数≥0.03,23例)与非嗜酸粒细胞组(B组,嗜酸粒细胞数<0.03,19例)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和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糖皮质激素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数[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x±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B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3,P值均<0.01).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6个月后,A组嗜酸粒细胞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175±122)μg/L、(175±153)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P值均<0.05);B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0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嗜酸粒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A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与B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用糖皮质激素用量,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差.

  • 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与变应性鼻炎及慢性鼻-鼻窦炎关系的探讨

    作者:程可佳;汪审清;徐盈盈;刘洪燕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CRSWP)患者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水平及其与患者鼻部过敏症状的关系.方法 用UniCAP100系统进行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和检测血清ECP水平.取87例吸人性AR患者、49例CRSWP患者和20例健康人静脉血,采用荧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CP水平.对87例吸入性AR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①吸入性AR组和CRSWP过筛阳性组Phadiatop[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25%,75%]表示,以下同]分别为5185.0[983.0,14469.0]Fu和317.5[125.0,526.8]Fu,健康对照组和CRSWP过筛阴性组分别为43.5[29.0,105.0]Fu和30.0[28.0,43.0]Fu;②吸入性AR组血清ECP为24.8[14.6,49.1]μg/L,CRSWP过筛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7[3.3,25.6]μg/L和12.5[6.7,16.7]μg/L,健康对照组为8.8[5.4,20.2]μg/L.吸入性AR组ECP明显高于CRSWP过筛阳性组、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行秩和检验示(z值分别为-2.821,-4.449和-4.028,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SWP过筛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EC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③吸入性AR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x-±s)为(9.139±1.892),与Phadiatop值呈明显正相关(r=0.854,P<0.05);与血清ECP水平有一定相关性(r=0.434,P<0.05).血清ECP和Phadiatop值有一定相关性(r=0.392,P<0.05).结论 吸入性AR患者症状发作期血清ECP明显升高,且和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血清ECP是一种较好且方便的吸入性AR辅助筛查工具,同时还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而CRSWP患者血清ECP无明显升高.

  • 儿童变应性鼻炎严重度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朱歆洁;陆美萍;陈若希;朱鲁平;祁沁红;殷敏;程雷

    目的 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严重度与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和变应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儿童AR患者138例,年龄3~17岁,平均((x)±s,以下同)年龄(9.96±3.78)岁;发病时间3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4.21±2.72)年.所有患儿均为持续性AR,对屋尘螨和(或)粉尘螨过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病情严重度进行评价,对所有病例检测外周血EOS计数,ImmunoCAP体外变应原检测系统测定血清ECP、tIgE和sIgE水平.以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8例AR患儿的病情总体严重程度VAS评分为(5.32±2.16)分,鼻塞症状VAS评分为(4.78±2.45)分.外周血EOS计数为0.39[0.24;0.63]× 109个/ml(以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表示,以下同),血清ECP水平为10.60[3.26; 30.80]μg/L,血清tlgE水平(log kU/L)为2.50±0.53,屋尘螨sIgE水平为58.20[24.75;> 100]kUA/L,粉尘螨sIgE水平为54.95[24.55; >100]kUA/L.其中,AR病程长短(r=0.215,P=0.011)、血清ECP水平(r=0.196,P=0.022)与鼻塞症状VAS评分呈正相关,但与病情总体严重程度VAS评分无相关性(P值均>0.05).血清ECP水平与外周血 EOS计数也呈正相关(r=0.295,P=0.000).外周血EOS计数、血清tlgE、屋尘螨和粉尘螨sIgE水平与病情总体严重程度、鼻塞症状VAS评分之间均未见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尘螨致敏的儿童持续性AR鼻塞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及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疾病严重度与慢性炎性反应状态有关.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ECP的实验效能

    作者:赵俊芳;王学谦;李桂珍

    目的:评估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双抗夹心ELISA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直接包被抗体的检测法、先包被生物素的检测法和先包被亲和素的检测法,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不准确度和变异度,并用3种方法检测皮肤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ECP水平.结果:直接包被抗体的ECP检测法线性范围为2.5~200 μg/L,灵敏度为2.75 μg/L,不准确度为11.5%;先包被生物素的检测法线性范围为2.5~500 μg/L,灵敏度为2.61 μg/L,不准确度为10.9%;先包被亲和素的检测法线性范围为2.5~500μg/L,灵敏度2.68 μg/L,不准确度为11.9%;3种方法的重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包被亲和素的检测法稳定,直接包被抗体的检测法次之,先包被生物素的检测法不稳定;3种方法及ADL双抗夹心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素亲和素包被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减少抗体用量,节约抗体包被时间.

  • 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崔喜英;安淑华;武芳;丁翠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的第一次发作,早期预防对降低哮喘发病率,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毛细支气管炎终均演变为儿童哮喘,有研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至7岁,有30%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

  • 诱导痰炎性标志物评价哮喘分期和程度分级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敦双;曾晓敬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细胞(Eos)数量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ECP)判断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9例缓解期和8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并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分期和严格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病情加重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逐渐升高,且轻度、中度和重度持续发作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r值-0.654、-0.723,均为P<0.01).结论: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可了解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