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于伟娜;张希全;王义平;潘晓琳;朱亮;郝斌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68例LE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中央型311例,混合型549例,周围型208例。足背静脉、股静脉穿刺造影,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进行机械性血栓抽吸,取栓后造影髂静脉存在严重狭窄(>50%)或闭塞时则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残留血栓术后辅助溶栓治疗。随访评估患者腔内治疗的近期、中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Ⅰ级65.45%,Ⅱ级25.75%,Ⅲ级8.05%,Ⅳ级0.75%;总有效率99.25%,不同分型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随访,优76.06%,良16.41%,中6.28%,差1.25%;支架通畅率88.62%。结论LEDVT腔内治疗,能尽早清除深静脉主干血栓,迅速恢复血流,缩短病程,近、中期疗效显著。

  •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黄晓钟;张纪蔚;梁卫;池家昌

    目的 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 3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9.4%±14.6%;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7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10.5±6.1)个月.静脉造影或Duplex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0.6%±14.0%.22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1.5%.结论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而且安全.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福安;王立富;王书祥;孙陵;吕朋华;黄文诺;耿素萍;蔡明玉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 2009年10月在本院介入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15例急性DVT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DSA监视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术中将溶栓导管头端插入静脉血栓内部,再经溶栓导管用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并计算出患侧与健侧大、小腿平均周径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出院后继续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均显著改善,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张希全;王义平;潘晶晶;朱伟;李长海;郭锋;董戈;张清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F)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423例单纯取栓,混合行275例取栓加动脉腔内留置导管溶栓,周围型166例单纯导管溶栓;其中中央型和混合行患者在取栓或取栓加腔内溶栓后,213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 (905/911),平均住院7.5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37例并发肺动脉栓塞35例救治成功,2例抢救失败死亡.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49.18% (448/911);Ⅱ级27.44% (250/911);-级22.94%(209/911);Ⅳ级0.44%(4/9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为(1.34±1.07)cm和(0.93±0.5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随访:术后1 2个月,优78.55%(714/909),良14.96% (136/909),中6.05% (55/909),差0.44% (4/909);术后36个月,优75.25%(681/905),良14.14%(128/905),中10.61%(96/905),差0.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创伤小,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燕军;蒋强;蒋忠仆;张倩;王海亭;周毅

    目的:研究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腔内治疗的12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通畅程度、下肢临床表现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129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 VSDS、VCSS 评分均优于手术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近期血栓清除优良率为89.92%,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2.25%。结论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211例

    作者:张希全;潘晶晶;王义平;朱亮;刘焕亮;郝斌;任可伟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375例单纯机械性血栓抽吸,患侧股静脉顺行穿刺,导丝引导下插入12 ~ 14 F鞘管手动抽吸髂、股静脉内血栓;混合型570例患侧股静脉顺行穿刺直接抽吸清除髋上髂、股静脉内血栓;髋下股、腘静脉血栓,由健侧股静脉顺行穿刺,采用“穿线”或导丝“抓捕”技术,建立“健、患侧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经健侧置入7F“翻山鞘管”至患侧髂静脉内,并沿导丝插入Fogarty导管,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抽吸血栓;周围型266例,患侧股静脉逆行穿刺,在导丝保护下插入12F鞘管手动抽吸胫前、胫后及腓静脉内血栓.术后残存血栓配合溶栓治疗.492例髂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结果 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1 203/1 211),无效0.66%(8/1 211),平均住院(6.5±1.2)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61.44%(744/1211);Ⅱ级29.31%(355/1 211);Ⅲ级8.59%(104/1 211);Ⅳ级0.66%(8/1 2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与入院比较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表现“优”75.06%,“良”16.55%,“中”7.29%,“差”1.10%.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2.07%和88.62%.结论 血管腔内微创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近、中期疗效显著,以中央型DVT佳.

  • 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分析

    作者:徐凡;何明基;申刚;王伟雄;黄亮;汪普宁;廖小龙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介入腔内溶栓、抗凝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35例DVT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处,冲击、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术后患肢末端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抗凝综合治疗.结果 35例患者,25例血栓完全消失,7例血栓部分残留,3例无改变;治疗结束时肢体健患侧周径差明显缩小;总治愈率达91.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DVT疗效好而且安全.

  •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潘晓琳;朱伟;董戈;郭锋

    目的 探讨腔内溶栓、血栓碎吸、经皮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 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bliterans disease,P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994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85例PAOD患者,其中63例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行血栓碎吸+腔内溶栓, 61例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血栓闭塞行腔内溶栓+PTA, 161例慢性动脉狭窄阻塞行腔内溶栓+PTA+PTAS.结果 介入治疗有效率为98.25%(280/285).腔内溶栓+血栓碎吸成功率为96.83%(61/63),血管完全开通者达88.89%(56/63),部分开通者占7.94%(5/63),无效者占3.17%(2/63); 腔内溶栓+PTA成功率为85.25%(52/61),9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均获得成功; PTA+PTAS成功率为98.14%(158/161).并发症发生率为7.02%(20/285),其中腔内溶栓+血栓碎吸5例,腔内溶栓+PTA 9例,PTA+PTAS 6例.结论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有效的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微创治疗

    作者:张希全;王义平;潘晶晶;朱伟;李长海;郭锋;董戈;张清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91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9例,女422例;年龄(58.72±11.95)岁(23~86岁).左下肢568例,右下肢343例.中央型487例,周围型166例,混合型258例.局麻下经健侧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F鞘管机械性抽吸血栓.527例髂静脉合并髋下股静脉急性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导丝抓捕技术辅助,在患侧置入翻山鞘管,依托鞘管支撑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浅静脉远端或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直径10 mm球囊导管,DSA监视下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球囊拉栓前先经患侧股动脉穿刺,置入直径12 mm球囊至腔、髂静脉汇合处,充胀球囊阻挡回心血流,以防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腔静脉.结果 本组911例中单纯取栓423例,取栓+腔内溶栓275例,取栓+腔内溶栓+ PTA 91例,取栓+腔内溶栓+PTA+支架置入12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d.①出院时疗效:总介入治疗有效907例(99.56%),无效4例(0.44%).911例患者均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术,疗效Ⅲ级者556例,Ⅱ级者142例,Ⅰ级者213例.213例Ⅰ级患者中91例因经济原因或恶性肿瘤晚期而仅行PTA治疗,122例行PTA+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及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入院时(P<0.01).27例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轻度皮下瘀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调整药物后消失.全组未出现大出血、血管夹层等并发症.②随访疗效:6~12个月时,优714例(78.38%),良136例(14.92%),中57例(6.26%),差4例(0.44%).13~24个月时,优691例(76.18%),良151例(16.65%),中65例(7.17%),差0例.65例出现阻塞,经再次PTA和支架置入,58例血流完全恢复,7例血流部分恢复但无对比剂滞留现象.25~36个月时,优681例(75.08%),良128例(14.11%),中98例(10.81%),差0例.98例肢体消肿不满意,行走后仍有胀痛感,但较术前显著好转,嘱患者长期穿血管弹力袜,未再介入性干预.结论 急性下肢DVT的微创治疗,能更早解除静脉腔内栓塞,迅速恢复血流通畅,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具有微创优势,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祁丽萍;谢珠红

    临床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成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传统的单纯抗凝、手术取栓及系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都不尽如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