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10例报告

    作者:马万里;姚坤厚;胡军红;张军杰;胡宝利;雍春花;丁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10例,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息肉癌变2例,结直肠多发癌1例,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3例.建立气腹后,超声刀游离病变肠管系膜,并用可吸收夹夹闭主要血管后,Endo-GIA离断直肠下端,辅助切口4~6 cm,取出切除标本,用管形吻合器行直肠:回肠吻合.结果 10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64±37) min,术中出血量(200±59)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8±18)h,住院时间14 ~20 d.术后无腹腔出血、内脏器官损伤等并发症.10例随访6 ~ 36个月,大便3~13次/d,3例结、直肠癌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部分切除术前提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治疗六例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吴斌;牛备战;李晓斌;孙曦羽;肖毅;林国乐;邱辉忠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的6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10 ~ 420 min,术中出血量70 ~ 250 ml,术后腹壁切口感染1 例.6 例患者均获随诊,1 例患者于术后1 个月出现回肠造口脱垂,重新行回肠造口术,余5 例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 3D腹腔镜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叶朝阳;孙培春;张建成;吴刚

    目的 对比3D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诊治的1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操作方式不同的分为两组:3D腹腔镜手术组(11例)和开腹手术组(6例),比较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3D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操作都很成功,无相关并发症;3D腹腔镜手术组的操作时间是240~ 300 min,中位数为265 min,略长于开腹组;3D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切口尺寸为20~150 ml、7~28 d、4~18 cm,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与开腹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有2例在手术中给予输血,3D腹腔镜手术组1例患者在恢复治疗阶段出现肠瘘.术后随访6 ~30个月,两组都未出现疾病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的现象.结论 3D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它切口小,康复迅速,近期效果良好.

  • 回肠拖出肛管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陆志良;白希永;臧春霞;李红文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及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需行全结直肠切除术,目前受推崇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1].该术式操作复杂,需同时行回肠预防性造瘘.1998年2月-2006年12月,本院采取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自肛管浆肌套内拖出,Ⅱ期回肠肛管吻合的方法治疗上述疾病患者14例,避免了回肠造瘘,6个月后控便功能与IPAA手术相似.但该术式术后6个月内患者腹泻较严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现就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加以探讨.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3家系15例分析

    作者:陈涛;耿翔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个HNPCC家系进行调查,绘制家系图谱,与原发性大肠癌60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个家系15例HNPCC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46.4±14.22)岁,大肠癌患者13例,其中合并肺癌1例,宫颈癌1例,脑瘤1例.大肠癌患者13例中右半结肠7例(53.8%),左半结肠及直肠6例(46.2%),异时性多发性原发癌3例(23.1%),伴转移1例(7.7%).原发性大肠癌60例,年龄40~82岁,平均(63.2±9.2)岁,男32例,女28例(<50岁占8.2%),右半结肠癌10例(16.7%),左半结肠及直肠癌共50例(83.3%).两组比较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PCC主要特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伴发大肠以外器官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轻,预后相对较好.应对HNPCC家族进行严密监测、随访,从而早期诊断及治疗.

  • 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多发性疾病

    作者:陶凯雄;王国斌;张波;陈道达;蔡开琳;舒晓刚;卢晓明;龙跃平;陈景波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多发疾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的全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例,息肉癌变2例,结直肠多发癌3例,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2例,慢性顽固性便秘2例.结果:11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均成功,手术时间约(348±47)min,术中出血量约(187±68)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5±18)h,辅助切口3~5cm,术后无腹腔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6~24月,大便5~12次/d;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和开腹大肠切除技巧的前提下,完成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9例报告

    作者:叶青;杨春康;黄峰;官申;陈路川;臧卫东;周东;应敏刚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9例FAP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并观察其安全性、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短期随访结果.同期5例开腹全结直肠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60~250 min,平均195.56 min,略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50 ~ 300 ml,平均138.89ml,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4~6 cm,平均5.11 cm,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4d,平均2.78 d,显著优于开腹组;术后住院7~20d,平均12.11 d,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例低位吻合患者出现吻合口漏,余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7~40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结论:具有丰富的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经验的术者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安全、可行,患者创伤小,康复快,近期效果良好,但尚需进一步的病例积累及随机对照研究.

  • 机器人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例报告

    作者:张小桥;杨光;李翠;朱元庆;安艳新;吉棚;杨同辉;朱金明

    目的:探讨机器人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机器人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的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机器人与患者对接时间、医生控制台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6例手术均应用达芬奇Si手术机器人完成,无中转开腹或中转腹腔镜手术.前4例手术采用6孔或7孔法操作,后2例手术简化为5孔法操作.术中需要2次变换体位与机器人床旁操作系统位置,共计3次人机对接.手术时间259~650 min,平均(409±132) min;其中人机对接时间30~128 min,平均(53±37) min,医生控制台操作时间142~370 min,平均(214±87) min.出血量平均(175±144) ml.后5例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均明显少于第1例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3例发生会阴部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回肠造口狭窄,经再次手术治愈.

  • 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的循证护理

    作者:管敬东

    目的 探讨结直肠多发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循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3例腹腔镜辅助下行全结直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对查出的文献进行分析,选出佳证据,指导护理过程.结果 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无腹腔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大便3~4次/d;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循证护理能提供临床护理的理论依据,使护理措施科学化,为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提供了基本保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的临床应用

    作者:耿岩;胡彦锋;余江;王亚楠;程侠;李国新

    目的 探讨中间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接受中间入路法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4.8%)因腹腔内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外,余2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7.1±64.2)min,术中出血量(90.0±77.7) ml,术后排气时间(2.7±0.8)d,术后住院时间(11.8±5.7)d.术后并发症3例(14.3%),其中吻合口瘘、淋巴漏和吻合口狭窄各1例.随访时间4~60(中位22)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应用中间入路法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可简化手术步骤、维持外科层面、缩短手术时间,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经验较为丰富的单位开展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骆洋;俞旻皓;陈建军;秦骏;黄轶洲;钟鸣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0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患者中,87例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设为腹腔镜组;63例行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6±3) min,术中出血量为(197±12) mL,术后小肠造口首次通气时间为(62.1±1.8)h,术后住院时间为(8.2±0.4)d;开腹组患者分别为(224±4) min、(308±24) mL、(75.6±2.0)h和(10.1±0.6)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3,4.33,5.03,2.61,P<0.05).150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150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均行回肠造口回纳术,其中腹腔镜组为术后(6.0±5.6)个月,开腹组为术后(6.0±4.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排便次数>4次/d分别为2、8、21例;开腹组患者分别为8、15、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5,4.37,0.96,P<0.05).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肠梗阻、吻合口漏、盆腔感染、储袋炎、储袋克罗恩病、回肠储袋异常增生分别为3、10、5、23、2、1例;开腹组患者分别为8、7、4、24、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65,0.11,0.01,0.96,0.17,0.82,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抑酸、禁食、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3)随访情况:1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 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5年肠镜检查结果,术后吻合口和肠黏膜无异常.随访期间50例行转流性小肠造口回纳术患者,术后3年仍有大便不成形、排便不规律(排便次数>4次/d)情况,其中腹腔镜组21例,开腹组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P<0.05).术后5年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仍各有11例和10例患者出现大便不成形和排便习惯改变,但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05).结论 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等的安全性,且近期和中期疗效优于开腹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