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世峰;赵小泉;谢洪法;崔文波;廖志峰;夏贤生;邝名业

    背景:ACL损伤的重建分为双束重建和单束重建两类,双束重建稳定性优于单束解剖重建,但关于胫骨单骨道双束自体肌腱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4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单束组和双束组,每组12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单骨道单束和双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采用自体腘绳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评分(IKDC)及患者屈膝30°和90°的134N拉力情况下胫骨前移度的KT-2000值,及末次随访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价。
      结果:两组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前,术后第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术前单束组和双束组的IKDC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束组的IKDC评分显著高于单束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KT-2000值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的KT-2000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单束组和双束组的膝关节HSS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3.33%和91.67%,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胫骨单骨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和单骨道单束手术方式相近,但双束法的稳定性较单束法更高。

  • 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黄海璋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办法.方法 选取73例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者为观察对象,报告其围手术期护理的配合方法,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护理配合等.结果 经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恰当的手术护理配合,73例病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过硬的技术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虎;叶明钧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此病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较大损害,如不给予患者及时处理会导致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1]。目前对于此类疾病采用关节镜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稳定膝关节[2]。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术,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 膝关节镜下采用两种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夏琪鹏

    目的 比较两种自体材料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各34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A组术中移植材料选用自体骨-髌韧带-骨,B组术中移植材料选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A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患膝均稳定,各观察时点2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骨-髌韧带-骨修复,有利于腱骨愈合,确保膝关节处于稳定状态,加快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自体腱与同种异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体温的对照研究

    作者:郭冬梅;刘秀敏;刘静

    目的:了解自体腱和同种异体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体温变化差异,寻求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自体腱和30例同种异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前1 d、术后0 d~4 d每日4个时间点的体温进行观察。结果异体腱重建的患者术后0d~4d的体温与自体腱重建的患者体温无明显差异,对2组患者术后0d至术后4d的每日平均体温、每日体温高值、每日体温低值以及术后3d白细胞计数分别进行统计,仅术后2 d平均体温和术后2 d体温低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体温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余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自体腱和异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体温变化予以同等对待,改变同种异体移植术后早期体温高于自体移植的传统观念,并根据体温变化规律,做到科学护理。

  •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效果及免疫排斥反应

    作者:涂泽松;梁立雪;邢基斯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现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越来越多的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排斥反应。
      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组及异体肌腱组,每组各60例。自体肌腱组植入患膝同侧的股薄肌腱+半腱,异体肌腱组植入同种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achman试验结果、Lysholm和Larson评分及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韧带韧带重建后2年Lysholm评分和Larson 评分均显著高于重建前,两组重建2年后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无伸膝滞缺、屈膝受限;③两组Lachman 试验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异体肌腱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比率与自体肌腱移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整体趋势上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比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高;⑤结果说明,与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有着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免疫排斥反应不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主观要求灵活选择。

  • 保留残端与不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情况比较

    作者:张磊;岳娜;张太良;谢崇新;白靖平

    背景:保留残端重建能够促进腱骨愈合,但目前的研究仅停留组织学水平。从分子生物层面报道保残重建对促进腱骨愈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腱骨愈合的机制。
      方法: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不保残组、牵张保残组和残端鞘内重建组,各24只,分别采取不保残、牵张保残和残端鞘内重建方法进行急性期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牵张保残组和残端鞘内重建组兔腱骨愈合优于不保残组,残端鞘内重建组优于牵张保残组;②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牵张保残组和残端鞘内重建组兔移植腱周边骨组织中骨保护素 mRNA表达水平及骨保护素/RANKL比值大于不保残组,且残端鞘内重建组兔移植腱周边骨组织中上述指标大于牵张保残组,而RANKL mRNA表达水平小于不保残组;③结果提示2种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都能够促进腱骨愈合,其中以残端鞘内重建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早期上调骨道中骨保护素mRNA,下调RANKL mRNA有关。

  • 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实验分析

    作者:卢秋野;李文远;孙军;董鹏;王玉博;刘博;刘冰;杨树忠

    目的 观察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内腱骨愈合过程.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半腱肌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前交叉韧带,于术后2周、4周、8周、3月、6月、12月分别采取标本.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过程.结果 术后2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连接紧密可见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胶原排列不整齐.术后4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形成纤维连接并有少量纤维软骨形成.术后8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的组织出现分层,隐约可见4层结构并隐约可见潮线.术后3个月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明显.术后6个月形成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更明显.术后12个月形成了成熟的直接止点的结构,潮线清晰可见.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兔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是由间接的固定点逐渐转化为直接止点的过程.

  • 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的效果

    作者:卢秋野;李文远;董鹏;孙军;王玉博;刘博;刘冰;杨树忠

    目的:探讨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手术的费用较少.

  • 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冯杨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9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自体肌腱进行重建,观察组48例给予深冻同种异体肌腱进行重建,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及住院时间相当(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均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运动能力及综合功能的恢复,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术后无排斥反应,同种异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对患者的损伤小,临床应用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13例

    作者:吴军;谢水华;李思云;成兴花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较为常见而又严重的运动性损伤,据统计,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约为60人/(10 000·年).随着群众体育的普及和发展,ACL损伤的患者逐年增加.

  •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绍然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6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清除股骨及胫骨止点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观察组行保留股骨踝间窝和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本体感觉功能:踝关节主动位置觉(JPSA)、踝关节被动关节位置觉(JPSP)和踝关节“运动觉”(KT).结果:术前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JPSA、JPSP、KT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JPSA、JPSP、K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腓骨长肌腱重建A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功能恢复.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不同方法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熊琼;陈咏华

    膝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住院患者27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15例(治疗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12例(对照组).治疗组分阶段采用中医手法治疗,并结合内服中药,使用CPM机,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CPM机,指导康复训练.于术前,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进行可比性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时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范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减轻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作用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 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4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晖;马超;秦泗通;王涛;许永;那健

    目的 探讨分析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随访1~3年,应用理学检查、IKDC、Lysholm及Tenger评分等方法,评价患者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韧带稳定性及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8±6.90) min,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1.3%;患者术后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两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韧带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度近期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满意度高.

  • rhBMP-2增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界面愈合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力;靳安民;李奇

    目的 探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移植腱隧道界面愈合方式.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同侧半腱肌肌腱作为自体移植材料.建立30只新西兰兔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实验组在移植腱-骨隧道界面注射填充以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的rhBMP-2,对照组仅填充纤维蛋白胶,完全空白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填充.分别于术后第2、4和8周取材,进行大体及光镜观察.结果 对照组术后2周界面组织主要为肉芽组织,术后4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止点.实验组术后2周界面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术后4周可见类似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术后8周界面主要由直接止点构成.结论 rhBMP-2可以在术后早期诱导腱骨界面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特有结构,直接止点缓冲应力的力学性能上要优于间接止点,增强了腱骨界面的结合力.

  •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观察

    作者:张磊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实施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共4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予以分阶段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4周和术后3个月时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4周和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疼痛程度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4周和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实施分阶段中医手法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缓解膝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