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下肢直立位全长X片在下肢矫畸中的应用

    作者:陈育锋;陈晴;郑大伟;董长虹

    目的:探讨双下肢直立位全长X片摄影方法及在下肢矫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11月~2015年2月对49例行下肢畸形矫正的患者,采用改良前或改良摄影方法行术前、术后双下肢立位全长X线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下肢畸形的对线异常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双下肢立位全长X片能显示下肢矫畸患者下肢力线,对对线异常原因做出准确判断,帮助骨科医生掌握并量化下肢的具体畸形。结论:双下肢立位全长X片能全面反映下肢畸形矫正患者下肢整体对线异常情况,能真实地指导医生量化下肢畸形及判定畸形矫正的效果。

  • 直立位机械通气可行性的探讨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从理论上探讨直立位机械通气的可行蛀,推测其可能的机制,与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关系,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证明优于传统机械通气方式.

  • 站立性体位对12导联心电图QRS波电压的影响

    作者:王玉燕

    目的 探讨站立性体位对常规平卧位12导联心电图(ECG)QRS波振幅的影响.方法 从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平卧位、站立位心电图描记,比较两种体位下Q波、R波和S波的振幅.结果 下壁导联中Ⅱ、Ⅲ、aVF导联Q波和R波的振幅较平卧位加深或升高,Ⅲ导联S波的振幅较平卧位变浅(P<0.05);侧壁导联中Ⅰ、V5-6导联Q波,Ⅰ、aVL导联S波的振幅较平卧位加深,I、aVL导联R波的振幅较平卧位降低(P<0.05);胸前导联中V1-4导联R波振幅较平卧位降低,V1-3导联S波的振幅较平卧位变浅(P<0.05);aVR导联中R波振幅较平卧位升高(P<0.05).结论 平卧位、站立位记录的QRS波振幅存存差异.

  • 150例脊柱侧弯X线片分析

    作者:程乐;舒欣;张雪斌

    目的 了解X线片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50例脊柱侧弯行X线片检查,分别摄取全脊柱直立位、左右侧屈位及支点弯曲位片.结果 颈胸段侧弯23例,胸段侧弯47例,胸腰段侧弯61例,腰段侧弯19例;术前侧弯角度(站立位)介于22°~ 157°,>60°的重度侧弯69例,20°~60°的中度侧弯81例.19例合并椎体分节不全、半椎体、蝶形椎体等椎体畸形.结论 X线片技术可以为脊柱侧弯畸形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提供帮助.

  • 胃扭转患儿的体位喂养护理

    作者:郝青梅

    目的 总结胃扭转患儿体位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1例确诊胃扭转患儿采用体位喂养措施,包括及时调整乳量及喂养次数,喂养时及喂养后维持直立前倾位或直立位,密切观察患儿呕吐情况.结果 治愈30例,无效1例;随访3~4个月30例患儿呕吐无复发.结论 正确的体位喂养护理能有效纠正患儿胃扭转,促进其生长发育.

  • 声带疾病与咽喉胃酸反流之间的关系

    作者:蔡小剑;李卡凡

    目的 探讨声带疾病与咽喉胃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85例声带疾病患者行双探头24 h pH咽喉部食管胃酸监测,并分析咽喉部胃酸反流情况,记录其仰卧位、直立位酸暴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酸反流周期数、长时间酸反流周期数以及长酸反流时间等情况,并评估其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咽喉部酸反流阳性71例,阳性率为83.5%,直立位出现酸反流阳性率76%,其仰卧位出现酸反流阳性率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立位及仰卧位在酸反流时间、反流周期数、长反流周期、长反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症状评分(14.8±8)分,体征评分(9.3±0.7)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症状与体征无相关,症状评分、体征评分与酸反流时间、反流周期数均无相关.结论 声带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咽喉胃酸反流,咽喉反流可能是导致声带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华安;江紫妍;张苏玉;黄美凌;胡静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娩胎是否会加重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成功全产程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根据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或着冠时产妇选择的娩胎体位按是否应用重力作用分为直立位组(包括:坐位组、站位组、跪趴位组、蹲位组)和非直立位组(侧卧位组和截石位组),产后6~8周对成功实施自由体位娩胎的产妇进行盆底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压力的检测及诊断.结果:成功随访176例产妇,6组不同体位娩胎的阴道压力、Ⅰ类肌疲劳度、Ⅰ类肌肌力、Ⅱ类肌疲劳度、Ⅱ类肌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立位组产妇的盆底Ⅰ类肌肌力异常率高于非直立位(75.86% vs58.33%,P<0.05),直立位组的阴道压力的异常率低于非直立位组(20.69%vs 35.00%,P<0.05).结论:未得到足够的证据证明不同体位娩出胎儿会增加阴道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损害,但直立位的分娩产妇对盆底Ⅰ类肌的影响可能更大,尚需要今后的进一步验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