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p-Te间期

    作者:郭继鸿

    Tp-Te间期可看成是过去QT间期离散度演变而来的新概念.[定义]Tp-Te间期是指体表心电图T波顶点到T波终末点间的间期(图1A).[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有手工和计算机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值的准确度取决于T波顶点和终点的认定,计算机自动测量值相对稳定、可靠.[Tp-Te间期正常值]一个是Tp-Te间期正常值为80~100ms,>100ms为延长,另一个值为Tp-Te间期的离散度,其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Tp-Te间期值长与短值的差值.正常为30±15ms.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ensini评分及PCI术对Tp-Te间期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袁源;马兰;江昕

    目的 ①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与Tp-Te间期的关系;②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Tp-Te间期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 选取174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行PCI术的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未行PCI术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计算观察组患者Gensini评分,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治疗后第2天的Tp-Te间期并随访1周内的VA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随Gensini评分增加,Tp-Te间期相应增大(相关系数r=0.332,P=0.001),VA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②与入院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2天Tp-Te间期均较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天Tp-Te间期降低更明显(P<0.05).③观察组1周内VA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Tp-Te间期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急诊PCI术能显著降低Tp-Te间期,减少VA的发生率.

  • T波峰末间期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明军;吴蕾;汶鉴

    目的 研究不同组别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Tp-Te)间期的差异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15例住院患者,同时予以Holter检查,将不同患者按Holter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记录受试者12导联心电图,对其Tp-Te间期、Tp-Te/根号RR 行测定,从而评估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果 Tp-Te间期、Tp-Te/根号RR 对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有预测价值,可以对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对于单纯性室性期前收缩无预测价值.结论 Tp-Te间期、Tp-Te/根号RR 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 Tp-Te间期对于儿童室性早搏的意义

    作者:魏丽;卢永义;乔莉娜;华益民;王一斌;王晓;李馨卉

    目的 探讨Tp-Te间期对于儿童室性早搏(VPC)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 将120例VPC患儿按病因分成良性室早组、室性并行心律组和器质性室早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40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间心电图V3、V4、V5导联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的差异.结果 V3导联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间期较其余各组均延长(P<0.05);V4导联显示良性室早组Tp-Te间期仅较正常对照组与器质性室早组缩短(P<0.05);V5导联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间期仅较良性室早组延长(P<0.05).V3~V5导联均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QT比率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V4和V5导联显示Tp-Te/QT比率在室性并行心律组与良性室早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Te间期容易受心率的影响,在儿童时期用于VPC危险分层时,价值不大;而Tp-Te/QT比率可以作为临床儿童VPC危险分层的重要无创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杨德业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时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vs 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黄东芬;周艳玲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测定V2和V6导联的Tp-Te问期和Tp-Te/QT比值,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间期均比NV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38;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QT比值均比NV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9和0.006.结论:TDR增大是发生VA的重要原因,有望利用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预测DCM患者发生VA的风险,对DCM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 心率变异性联合Tp-Te间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

    作者:王富文;刘炎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联合T波峰-末间期(T p-Te间期)对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分为阳性组34例和阴性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出心率变异性和Tp-Te间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SDNN)[(59.56±17.84)s vs(72.89±17.04)s]、全程中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50.41±17.99)s vs(70.52±15.30)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1.71±16.36)ms vs(35.52±10.82)ms]比较,阳性组明显小于阴性组,而Tp-Te间期明显增大[(110.82±17.98)ms vs(95.83±10.8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DNN敏感度为0.588,特异度为0.565,Tp-Te间期的敏感度为0.647,特异度为0.652,两者联合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522.结论 心率变异性及Tp-Te间期对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均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可弥补单项指标预测的局限性,提高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度.

  • 扩张型心肌病T波峰-末间期与心室重构的研究

    作者:张敏;任琳;吕湛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Tp-Te间期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已确诊为扩张型心病的92例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男性5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8.46±13.19)岁,平均住院天数(12.86±4.81) d。测量所有实验者入院时第一份心电图V2导联Tp-Te间期值,同时采集实验者入院时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LVM/体表面积( g/m2)。结果:扩心病人V2导联Tp-Te间期(0.114±0.019)m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78.69±22.52)g/m2呈正相关(Person相关系数r=0.654, P<0.01);扩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与V2导联Tp-Te间期呈正相关(Person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人心电图Tp-Te间期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Tp-Te间期对预测扩心病人左心室重构有一定临床意义。

  • T波顶点至T波终末间期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曼

    目的:采用T波顶点至T波终末期间期(Tp-Te间期)对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对两组Tp-Te间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Tp-Te间期测定结果为(168.39±18.83)ms,对照组Tp-Te间期测定结果为(128.69±16.95)ms;Tp-Te间期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敏感度为88.89%,特异性为70.37%,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86.36%。结论在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中,Tp-Te间期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效果。

  • TP-Te间期和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倩敏

    目的:探究TP-Te间期(T波峰-末间期)和TP-Ted(TP-Te间期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成对照组(无室性心律失常30例)与研究A组(室性早搏33例)、研究B组(室性心动过速33例),比较三组TP-Te间期与TP-Ted情况.结果:急性期TP-Ted(54.78±10.27) ms、TP-Te(123.81±14.31) ms均较恢复期高(P<0.05);研究组A、B组TP-Ted分别为(54.03±10.51) ms、(62.12±15.11)ms,TP-Te分别为(122.84±14.87)ms、(133.98±18.96)ms,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B组与研究A组相比显著高(P<0.05).结论:AMI患者可使用TP-Te间期与TP-Ted进行室性心律失常鉴别,并可区分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可推广.

  • 健康人十二导联Tp-Te间期的研究

    作者:张敏;任琳;吕湛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人群十二导联心电图Tp-Te间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心血管患者Tp-Te间期的改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从体检中心抽取102名健康体检者均正常的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16~80岁,记录同步十二导联标准心电图,测量各个导联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Tp-Te间期,取其平均值,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汇总。结果本实验中,有88.56%的正常人其大的Tp-Te间期分布在胸前导联,其中V2导联所占比例大,为30.20%;有89.01%的正常人其小的Tp-Te间期分布在肢体导联,其中AVL导联所占比例大,为34.10%。十二导联中V2导联的Tp-Te间期长,为(0.102±0.018)m泽,其95%的可信区间为(0.127,0.138)ms,AVL导联的Tp-Te间期短,为(0.061±0.014)m泽,其95%的可信区间为(0.081,0.090)ms。在肢导联分布中I 导联Tp-Te间期长,为(0.079±0.015)m泽,AVL导联Tp-Te间期短为(0.061±0.014)m泽;在胸导联分布中,V2导联Tp-Te间期长,为(0.102±0.018)m泽,V6导联p-Te间期短,为(0.085±0.017)m泽。结论心电图Tp-Te间期在十二导联上有不同的值,其中大的Tp-Te间期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胸导联中又以V2导联Tp-Te间期值大。测量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值时应首选V2导联,其具有代表性。

31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