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姚纲;李绪锋;王军林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3月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FPG、2h PG及HbA1c均较前明显降低。FPG降幅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h PG及HbA1c降幅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具有依从性高、安全、有效等优势。

  • 每日三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BIAsp 50-50-30)与每日两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均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研究

    作者:高妍;郭晓蕙;周智广;朱大龙;陈璐璐;许樟荣;冯凭;姬秋和;杨刚毅;赵维纲;苏本利;吕肖锋;杜建玲;杨金奎;马建华;董吉祥

    目的 比较每日3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BIAsp 50-50-30)与每日2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BIAsp 30-30)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44例预混人胰岛素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进行1项为期16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分组的治疗达标试验.主要疗效指标为HbA1c的变化,其他指标包括8点血糖谱、HbA1c<7.0%的受试者百分比、餐后血糖增幅、不良事件和低血糖事件等. 结果 治疗16周后,BIAsp 50-50-30组HbA1c的控制优于BIAsp 30-30组[HbA1c分别下降(1.81±1.09)%和(1.48±1.14)%,差值为-0.27%,95%CI(-0.43,-0.12)].BIAsp 50-50-30组HbA1c<7%的受试者比例更高,且午餐后2h及晚餐前血糖水平显著低于BIAsp 30-30组(P<0.001).两组平均餐后血糖增幅的变化相似,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和体重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注射BIAsp 50-50-30每日3次对HbA1c的控制优于注射BIAsp 30-30每日2次,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及体重.

  • 每日1次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较——Easymix研究中国亚组结果

    作者:杨文英;徐向进;吕肖锋;韩萍;刘晓民;秦贵军;冯凭;李玲;马建华

    目的 观察比较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中国T2DM患者,每日1次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与甘精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多中心的平行对照法,纳入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且未长期使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随机接受每日晚餐前1次BIAsp30或每日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24周后评价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BIAsp30组210例,甘精胰岛素组212例.治疗结束时,BIAsp30组和甘精胰岛素组HbA1c分别较基线值下降-0.75%和-0.66%(BIAsp30组一甘精胰岛素组=0.08%,95% CI:-0.23~0.07).BIAsp30组晚餐后和睡前血糖水平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1),而晚餐前血糖水平则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0.01).BIAsp30组餐后血糖增量均值变化及晚餐后血糖增量的变化优于甘精胰岛素组.两组间低血糖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以HbA1c作为有效性指标,每日注射1次BI-Asp30作为中国T2DM患者的胰岛素起始方案不劣于每日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且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及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 寻找平稳降糖、简便有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门冬胰岛素30临床研究启示

    作者:邹大进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较预混人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起效快、峰值高,餐前注射能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BIAsp30应用于起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同时全天血糖水平更加平稳,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风险小.每日3次使用BIAsp30可以作为简单的强化治疗手段获得显著疗效.BIAsp30由于兼顾了有效性、安全性及灵活性,利用一种制剂、一种注射装置给患者的用药和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便利.

  •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灵活应用与个体化治疗

    作者:母义明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较预混人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起效快、峰值高,可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2011年新版药品说明书的更新,明确了BIAsp30可用于10岁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并且可实现一针安全起始到三针强化治疗的灵活转换.BIAsp30由于兼顾了有效性、安全性及灵活性,利用“一种制剂、一种注射装置”实现了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的预测因素分析:A1chieve研究亚组数据

    作者:石勇铨;李玉坤;李玉秀;秦贵军;李成江;莫朝晖;王清;胡玲;王养维

    目的 预测T2DM患者由预混人胰岛素(BHI30)转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后治疗达标的基线特征.方法 纳入A1chieve研究中BHI30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而转用BIAsp30治疗的中国患者,以治疗24周后H bA1c是否达标(<7.0%)为因变量,患者基线特征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基线HbA1c、FPG及体重是患者接受BIAsp30治疗后HbA1c达标的预测因素.基线HbA1c水平每增加1%,治疗后HbA1c达标的可能性降低25%;基线FPG水平每增加1 mmol/L,治疗后HbA1c达标的可能性降低7%;基线体重每增加1 kg,治疗后HbA1 c达标的可能降低2%.结论 本研究提示,由BHI30转为BIAsp30治疗,患者基线HbA1 c、FPG及体重越低,血糖控制的达标率越高.

  • 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Meta分析

    作者:张雪莲;崔玲;罗斌;杨文英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BIAsp 30)与预混人胰岛素治疗中国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3月的文献,纳入BIAsp 30与预混入胰岛素治疗中国T2DM患者,治疗时长至少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69项RCTs共13682例中国T2DM患 者.BIAsp 30与预混入胰岛素治疗后HbA1 c较基线下降幅度更大(10 RCTs,n=596,MD-0.73,95%CI-1.01~-0.45,r=79%),随访结束时HbA1c水平更低(153 RCTs,n=12178,MD-0.44,95%CI-0.51~-0.38,r=92%),HbA1 c达标率更高(7 RCTs,n=917,RR 1.09,95%CI 1.02~1.18,r=13%).BIAsp 30组治疗后FPG及2hPG均低于预混人胰岛素组.BIAsp 30较预混人胰岛素具有更低的低血糖发生风险(总体低血糖:94 RCTs,n=7317,RR0.37,95%CI 0.33~0.42,I2=0%;严重低血糖:14 RCTs,n=1498,RR 0.24,95%CI0.14~0.42,r=0%;夜间低血糖:17 RCTs,n=1253,RR 0.20,95%CI 0.11~0.36,r=0%),胰岛素日剂量(按天计算)较预混入胰岛素组更少.两组治疗后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Meta分析中的一些终点,观察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结论 对于中国T2DM患者,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BIAsp 30可更好地改善血糖控制,且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低.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降低低血糖风险的优势

    作者:苏本利

    目的 低血糖,尤其是重度和夜间低血糖不仅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妨碍降糖治疗.相比于预混人胰岛素30R(BHI30),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药代动力学特征更好的模拟了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多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均证实,BIAsp30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能降低重度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小低血糖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危害,实现安全控糖.

  • 艾塞那肽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蒋建家;牟伦盼;苏劲波;孙炳庆;林振忠;毛艳玲;庄玉君;何芳;明德松

    目的 评估艾塞那肽与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8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腰围男>90cm,女>85 cm,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5%~10.5%,二甲双胍与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达12个月以上,二甲双胍剂量至少达1000 mg/d,磺脲类剂量达大剂量一半以上.4周进入期结束后,按随机、开放、平行分组法,将符合人选条件的80例受试者分入艾塞那肽组(试验组,n=40)与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组(对照组,n=40),进行为期16周的临床观察.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16周时,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7例)HbA1c分别为(7.6±0.9)%、(7.2±1.0)%,较基线时[(9.0±1.1)%、(9.2±1.0)%]降低(t=-3.6,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HbA1c降至6.5%的比例分别为16.7%和37.8%(X2=4.1,P<0.05),HbAlc降至7.0%的比例分别为47.2%与54.1%(X2=0.3,P=0.6).试验组体质量减轻(3.4±1.7)kg,对照组体质量增加(2.7±1.4)kg.16周时,试验组8例受试者发生24例次低血糖事件,无重大低血糖事件发生.对照组15例发生60次低血糖,2例因重大低血糖事件、2例因反复夜间低血糖而中止试验.试验组消化道不良事件更多见.试验组收缩压、血脂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均P<0.05),两组舒张压、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塞那肽在控制体质量、改善血脂代谢、降低低血糖风险上存在优势.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1次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Easy Start Study(ESS)协作组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1次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观察性研究.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选取未接受降糖治疗或既往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21例,平均年龄(56±1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4.4±4.2)年(0~30年),平均体重指数(25.5±2.9)kg/m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1.2%.使用每日1次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起始剂量和终剂量分别为(0.16±0.05)U/kg、(0.20±0.07)U/kg.联合口服药治疗12周后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不同基线因素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12周后,HbA1c下降了1.8%±1.1%.HbA1c<6.5%的患者占30.8%,HbA1c<7%的患者占65.5%.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8时点血糖平均值下降了(3.8±2.3)mmol/L.分别按基线糖尿病病程、HbA1c、注射时间和体重指数分层的分析结果显示,HbA1c达标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HbA1c的升高而降低.在双时相门冬胰岛索30治疗中,非重度低血糖事件每年每例患者的发生率为1.83次.仅有1例(0.2%)患者发生1次重度(夜间)低血糖事件.患者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3).结论 在未使用降糖治疗或已用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1次治疗作为胰岛素起始方案,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尤其适用于HbA1c水平轻至中度升高,病程相对较短的患者.

  • 中国老年和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疗效及安全性:来自 A1 chieve 研究结果

    作者:李玉秀;邢小燕;柳洁;高政南;常宝成;王战建;庄晓明;洪靖;袁涛;杨文英

    目的:评价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与中青年患者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从全国130家研究中心招募11020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非干预的A1 chieve研究,为期24周。本文分析所有在研究中使用BIAsp30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5岁),同时以研究前是否使用过胰岛素进行分组对比观察BIAsp30的疗效。各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采用ANCOVA模型分析,低血糖事件采用McNemar′s配对比例检验分析。结果老年组1969例,中青年6508例接受BIAsp 30治疗。24周BIAsp30治疗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组患者的总体夜间和重度低血糖事件分别从基线时的2.84、0.91和0.34次/患者年下降至2.00、0.41和0次/患者年,中青年组低血糖事件从基线时的2.19、0.48和0.10次/患者年,下降至1.39、0.23和0次/患者年。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用药24周后HbA1c分别比基线时降低[治疗后(7.0±1.0)%和(7.0±1.0)%;基线(9.3±2.3)%和(9.6±2.3)%;老年t=-33.47,P<0.001;中青年t=-67.94,P<0.001];老年和中青年组患者HbA1c<7.0%的达标率比基线增高[基线为13.8%(223/1620)和9.5%(514/5390),治疗后为57.7%(682/1182)和55.0%(2124/3863)]。BIAsp 30治疗24周后,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空腹血糖均比基线降低[治疗后(6.8±1.2) mmol/L和(6.7±1.3) mmol/L;基线(9.8±3.5) mmol/L和(10.4±3.6) mmol/L,老年t=-32.86,P<0.001;中青年t=-70.02,P<0.001];早餐后2 h血糖分别比基线时下降[治疗后(8.9±1.7)和(8.8±1.8) mmol/L;基线(13.9±4.8)和(14.4±4.9) mmol/L,老年 t =-34.14, P <0.001;中青年t=-67.70,P<0.001]。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结论 BIAsp30有效降低血糖,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特别是降低了夜间和重度低血糖风险,BIAsp30在老年和中青年患者中使用同样安全有效。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李洪超;徐菲;王藩

    目的:利用经济学模型,评价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转换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 (BIAsp30)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长期经济与健康产出,证明BIAsp30的成本效果价值,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糖尿病CORE模型,计算患者长期(30年)的糖尿病治疗总成本、期望寿命和质量调整生命年.CORE模型是一项已发表的、经过验证和专家评审的、计算机模拟的糖尿病模型.293例中国T2DM患者的临床基线和治疗数据来自于一项16周、多中心和非随机无对照的用于评价基础胰岛素转用BIAsp30联合二甲双胍(MET)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试验(NCT00614120).其中基础胰岛素分为2个亚组,甘精胰岛素(IGla)联合M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MET组.药物和血糖检测的成本以市场价格计算,并发症及其管理成本是基于2008年已发表文献中的中国三级医院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成本数据进行CPI调整至2009年.本研究中的成本以直接医疗成本计算,包括降糖药物、血糖检测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成本.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年贴现率根据2006年中国药物经济学指南设定为3%.应用单因素敏感度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根据患者从使用IGla组转用BIAsp30联用MET治疗16周后的数据推算终身(30年)结果,治疗成本减少46 540元,期望寿命增加(0.347±0.245)年,质量调整生命年增加了(0.327±0.174) QALY.从使用NPH组转用BIAsp30治疗后,治疗成本增加19 525元,期望寿命增加(0.452±0.242)年,质量调整生命年增加了(0.393±0.169) QALY,计算得出增量成本效果比值(ICER)为49 730元/QALY.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从基础胰岛素转用BIAsp30联用MET治疗后,期望寿命与质量调整生命年均得到了增加.IGlar转用BIAsp30治疗后,减少治疗总成本.NPH转用BIAsp30治疗后,治疗总成本有所增加,但计算出的ICER值低于WHO建议的阈值(中国2009年人均GDP的3倍),处于可接受范围.因此,BIAsp30相对于IGla治疗是成本节约方案,相对于NPH治疗是成本效果方案.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谭国据;陈俏容;林秋果;缪燕红;林永良

    目的 比较分析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口服药物降糖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组34例与预混人胰岛素组34例,观察两组别的临床疗效、日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组、预混人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的FBG、2hPBG、HbA1c经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别间治疗后FBG、2hPBG、HbA1c经t检验分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别的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相对预混人胰岛素30R速效,日均胰岛素用量比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少,安全性高.

  • 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薛云;胡继红;成金罗;杨科春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每日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组98例,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并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随访3个月后两组脱落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A、B组患者的日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38.65±7.77)U、(40.27±11.72)U(P>0.05);A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11例(13.41%),B组发生低血糖10例(10.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A、B组的HbA1C水平分别为(6.91±0.74)%和(6.9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脱落5例(6.10%),B组17例(17.3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均安全、有效,但每日3次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方案更方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 人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改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治疗结果——A1chieve国际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中国亚组结果

    作者:彭永德;陈兵;庄晓明;李玉坤;俞芳;韩萍;成志峰;沈建国;李蓬秋

    目的 观察人胰岛素改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1chieve 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开放标签、非干预性、为期24周的胰岛素类似物研究.本文总结由人胰岛素转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患者数据.入选患者为经医师判断需要改用门冬胰岛素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治疗方案并进行剂量调整,随访24周.结果 1 588例因人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而转为接受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进入研究前接受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例高(75.0%).研究期间未报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经过24周治疗,所有低血糖事件、夜间低血糖事件、重度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次·人-1·年-1)分别从基线时6.54、1.84、0.43下降至2.36、0.45、0(均P<0.01);HbA1C从基线时的(8.9±2.3)%,下降至24周时(7.0±1.1)%(P<0.05);HbA1C达标率(<7.0%)由基线时17.8%上升至24周时的54.8%.空腹和餐后2h血糖的下降值分别为(-2.3±3.3) mmol/L和(-3.8±4.4)mmol/L(均P<0.05).结论 接受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后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血糖控制得到显著改善.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作者:陈红芳;陈志高;丁绍红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降糖作用.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患者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HbA1c水平<7%及≤6.5%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改善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洪

    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共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项临床血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进行血糖控制能够有突出的临床效果,对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

    作者:董小伟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经口服降糖药无法达到满意降糖效果的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半年,观察记录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和≤6.5%者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服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改善血脂代谢,同时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 3种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仁海;高霞;陈小莲;穆伽俐;肖蓉

    目的 比较3种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将73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组(A组,n=23)、地特胰岛素组(B组,n=23)、甘精胰岛素组(C组,n=27),3组均配合合理OADs治疗.结果 3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0),各组治疗前后组间HbA1C,FBG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52.00%,43.00%,5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3组均无重度低血糖事件发生(P=0.971,0.061,0.213).结论 3种胰岛素类似物联合OADs治疗T2DM的降糖效果相当,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兰;欧阳晓波;何继东

    目的 系统评价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PubMed及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并手检相关文献及美国糖尿病学会等相关会议论文集,追索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共计14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率(2个研究):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组优于每日2次注射组[WMD=0.28,95%CI(0.16,0.40),P<0.00001].(2)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与诺和灵R(三餐前)+诺和灵N(睡前)每日4次注射比较:①平均空腹血糖水平(6个研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②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5个研究):前者优于后者(P=0.0003);③血糖达标时间(6个研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④胰岛素用量(4个研究):前者优于后者(P=0.001);⑤胰岛素费用(2个研究):前者高于后者(P=0.02);⑥低血糖发生率(5个研究):前者优于后者(P=0.0002).(3)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与口服降糖药物比较,前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率明显高于后者[WMD=1.19,95%CI(0.47,1.92),P=0.001].结论 目前证据提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作为简单的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本系统评价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