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在脲原体对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赵缜;赵芳;黄亚;周敏;倪语星

    脲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包括2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1、3、6、14属于生物Ⅰ群,其余10个血清型属于生物Ⅱ群.后来,Femández Molina等[1]对脲原体进行基因分析,又把其分为2个基因群Ureaplasma parvum(微小脲原体,Up)和Ureaplasma urealyticlun(解脲脲原体,Uu),分别与生物á和Ⅱ群完全吻合.

  • 生殖支原体与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会阳;韩姹;王辰;薛凤霞

    支原体(mycoplasma)是1类无细胞壁、形态上多态、可通过常用的除菌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科含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两个属。脲原体属主要包括解脲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支原体属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1]。生殖支原体作为近年新发现的性传播疾病(STD)的病原体,由于检测方法受限,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生殖支原体在生殖健康中的致病性以及生殖支原体与生殖健康的关系进行阐述。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作者:张岱;刘朝晖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多个学科.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道感染学组组织多学科讨论,对临床支原体相关问题形成了共识.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存在无症状携带,以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为主,解脲支原体可分为微小脲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两种亚型,其中微小脲原体特别容易见于无症状携带.Uu和生殖支原体(M.genitalium,Mg)是导致尿道炎的重要致病微生物,Mg还是宫颈炎、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微生物.采用核酸分析的方法进行支原体检测更有利于支原体的诊治.如果男女双方均无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症状,仅Uu阳性,考虑为携带者,不必治疗.男性为Uu性尿道炎,建议同时治疗性伴.孕期下生殖道检出Uu的患者不需要进行干预和治疗.男性精液质量异常且有生育需求时,男女双方建议同时治疗一疗程.男女双方生殖道Uu培养阳性对IVF无明显影响.

  • 女性性病患者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小强;赵小玲;黄联继;郭树清;陈岗梅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后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后菌落情况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取临床女性性病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58例,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取培养为阳性的临床株在各传一代后进行液体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并取10μL液体培养基滴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固体培养基中微小脲原体、解脲尿原体的菌落大小.选取临床女性性病后女性58例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原体的感染率及在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判断其与临床相关性.结果: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到脲原体菌落36例,阳性率为62.1%,液体培养基阳性42例,阳性率72.4%.液体培养基的阳性率高于固体培养基;观察组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阳性率为68.9%,体检组20.6%,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2例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尿阳性的患者中,其中真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为23.8%,滴虫性阴道炎为11.9%,细菌性阴道炎为64.3%,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较好,容易生产,在固体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菌落;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有一定联系,在临床上对相应病人应该加以重视.

  • 微小脲原体相对定量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作者:赵缜;刘璐;赵芳;曹国君;黄燕群;季育华

    目的:建立微小脲原体( Up)聚合酶链反应( PCR)相对定量方法,克服阴道标本采样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讨Up在细菌性阴道病( BV)中的作用。方法根据Up 4个血清型拓扑异构酶Ⅳ基因序列,合成Up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建立Up PCR定量方法;同时进行宿主细胞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GAPDH)基因定量,计算103宿主细胞中Up的相对含量;分别检测Up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解脲脲原体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11种其它阴道常见微生物,验证PCR的特异性;从532例BV患者和276名健康女性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Up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Up定量PCR方法能直接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Up,对解脲脲原体和11种其它阴道常见微生物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0拷贝/μL。 BV患者和健康女性的Up感染率分别为49.8%(265/532)和43.1%(119/276),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3,P=0.071);BV患者和健康女性Up相对定量分别为667拷贝/103细胞和20拷贝/103细胞,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2,P=0.0001)。如果以50拷贝/103细胞作为参考值,则BV患者Up的阳性率为39.3%(209/532),健康女性的阳性率为17.0%(47/2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7,P=0.001)。结论 Up黏附到宿主细胞表面是其致病的关键因素。建立的Up相对定量方法能反映宿主细胞上Up的含量,克服了采样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能更客观地反映Up的致病能力。

  • 住院婴儿呼吸道脲原体生物群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蓉;陈学军;周明明;方潮;吕建新

    目的 观察住院婴儿呼吸道脲原体的生物群构成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婴儿脲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11月-2015年12月1日采集某综合性三甲儿童医院住院婴儿鼻咽部咽拭子(痰液)标本,采用Mycoplasma IST-2 (bioMerieux)试剂盒对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进行脲原体生物分群、红霉素甲基化酶(ermA、ermB、ermC)和主动外排泵(mefA/E、msrA/B、mreA)可转移耐药基因检测.比较不同生物群脲原体对9种常见抗生素耐药率和红霉素耐药基因检出率差异.结果 78株脲原体培养阳性,其中48株(61.54%)脲原体分离自早产儿.生物1群51株,占65.38%;生物2群27株,占34.62%.不同生物群在患儿性别、是否早产儿、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8株脲原体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为80.77%;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28%;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和原始霉素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均<12%.不同生物群对这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甲基化酶耐药基因(ermB)、主动外排泵可转移耐药基因(msrA/B)阳性扩增,检出率分别为39.74%和12.82%.ermB主要存在于生物2群,检出率为55.56% (P <0.05),msrA/B在脲原体两大生物群中分布较均衡(P>0.05).78株脲原体分别来自新生儿败血症24例,先天感染性肺炎3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9例,新生儿颅内出血9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5例.这些疾病在生物1群和2群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呼吸道分离的脲原体以生物1群为主,在早产儿中检出率更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婴儿脲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主要分布在生物2群.

  • 孕妇尿中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分种和分型

    作者:王辉;郑义;王玮蓁;孔繁荣;周海燕

    调查孕妇尿中微小脲原体(U.parvum)和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分种和分型情况.收集151份孕妇尿标本,进行液体培养,用通用引物,种特异和型特异性引物对液体培养阳性者进行分种、分型分析.结果发现:在87份通用引物阳性标本中,U.parvum为58,U.urealyticum为18,两者同时出现者为5(5/87),第3型(Serovar 3),第1型(Srovar 1),第6型(Srovar 6),第1亚型(Subtype 1),第3亚型(Subtype 3)为为常见的寄生菌.提示:用PCR方法可以对临床分离的标本进行分种和分型,有利于研究其种、型与疾病的关系.

  • 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与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相关性

    作者:赵红英;赵缜;曹国君;汪五清;邢志芳;程芳

    目的 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与微小脲原体(UP)、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591例入组者分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组和无症状体检组,取宫颈分泌物,运用PCR荧光探针法对UP,UU和CT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组与无症状体检组U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86%(176/299)和40.75% (119/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性活跃人群中阳性率较高为56.46% (201/356);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74%(62/299)和14.38% (4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CT的检出率分别为13.71%(41/299)和8.56%(25/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 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与UP,UU及CT的感染密切相关,以UP感染为主,且处于性活跃期UP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引起广泛重视.

  • 微小脲原体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红英;汪五清

    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与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作为条件致病菌常常寄居于泌尿生殖道中.近研究提出UP感染可以引起严重的临床相关疾病,引起UP致病的主要因素有:多带抗原(MBA)、磷脂酶A、磷脂酶C、IgA蛋白酶、脲原体尿素酶和水平基因转移(HGT),但其诱发临床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UP感染致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进而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反向线点杂交方法检测和鉴定4种常见致病支原体

    作者:王辉;王玮蓁;段逸群;孔繁荣;琳·吉尔伯特

    目的评价反向线点杂交方法检测生殖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支原体反向线点杂交方法和种特异性PCR方法同时检测198例临床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支原体反向线点杂交方法和种特异性PCR检测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3.3%和34.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5%.3例标本支原体种特异性PCR方法检测微小脲原体阳性,而反向线点杂交方法检测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支原体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向线点杂交方法能同时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这4种支原体.

  • 解脲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生长特性及分离

    作者:程琼;叶元康;陈德利;潘展砚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 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相同的UP.取UU标准株T960(CX8= ATCC27618),分别进行培养,绘出生长曲线.结果 标本中感染脲原体的有118例,其中UP阳性92例,UU阳性16例,混合阳性10例.固体培养可见大、中、小型的棕色菌落.UU生长周期为22h,UP为30h.液体培养基pH值达到7.5,UU需要13h,UP需要20h.结论 临床分离发现UP阳性数高于UU,液体培养中UP的生长周期长于UU,pH值变化速度UP慢于UU,进一步证实了UP和UU是两个不同的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