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的研究应用

    作者:许永华;方磊;杨利霞;丁爽;黄自丽;潘晓东

    目的 探讨临床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啮齿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25mm实验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分别进行基因敲除小鼠脑TSE序列T2WI解剖结构成像、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TSE序列T1WI和T2WI横断位扫描、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和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DCE)和肥胖小鼠模型肝内脂肪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及腹部脂肪波谱分析.结果 基因敲除小鼠脑T2WI图像高分辨清晰显示脑皮层厚度、皮髓质分界及丘脑和脑室结构;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清晰显示其肿瘤组织解剖结构和信号、水分子弥散影像,同时通过DCE扫描可获取肿瘤血管的通透性检测指标;肥胖小鼠模型化学位移成像显示肝内脂肪浸润,而且波谱可定量分析腹部脂肪.结论 临床1.5T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结合25mm实验小动物专用显微线圈可清晰地显示小鼠脑部、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肿瘤解剖组织结构,而且还可进行分子、功能成像和脂肪的检测和波谱定量分析,为基础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 显微线圈及16通道头颅线圈眼部软组织肿块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作者:李金玉

    目的:分析比较16通道头颅线圈及显微线圈等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眼部软组织肿块的成像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收治的24例(24只眼)诊断为眼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显微线圈检查,均应用3.0型磁共振成像( MRI)扫描仪进行病灶的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肿块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学特点,及两种线圈成像的信噪比。良性病变患者MRI诊断的符合率及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恶性病变患者MRI诊断的符合率及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常规头颅线圈的平均信噪比及显微线圈图像的平均信噪比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16通道头颅线圈成像及显微线圈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全部患者中有肌间血管瘤患者5例(5只眼),占20.83%;位于肌椎内,大直径为15 mm;T1W1呈等信号,T2W1呈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晰,强化均匀。淋巴瘤患者6例(6只眼),占25.00%;位于位于眼球壁和内直肌,大直径为15~20 mm;T1 W1呈中等信号,T2 W2呈高信号;肿瘤边界不清晰,呈浸润性生长。黑色素瘤患者4例(4只眼),占16.67%;位于眼球壁,大直径为2.0~5.8 mm;T1 W1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肿瘤边界不清,轻度强化。转移瘤患者3例(3只眼),占12.50%;位于眶内侧与内直肌之间,大直径为2.0~5.8 mm;T1 W1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肿瘤边界不清,呈膨胀性生长,强化不均匀。神经鞘瘤患者2例(2只眼),占8.33%;位于肌椎内,大直径为15~18 mm;T1 W1呈低信号,T2 W1呈等信号;肿瘤边界清楚,强化不均匀。纤维肉瘤患者1例(1只眼),占4.17%;位于外直肌,大直径为18 mm;T1 W1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楚,强化均匀。炎性假瘤患者2例(2只眼),占8.33%;位于内直肌与眼眶外侧壁之间,大直径为27 mm;T1 W1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强化不均匀,肿瘤病变边界显示不清。脂肪瘤患者1例(1只眼),占4.17%;位于肌锥内,大直径为9 mm;T1 W1呈高信号,T2 W1呈等信号;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强化均匀。符合MRI诊断的良性病变患者共13例(13只眼),符合率为92.86%;符合组织学诊断的良性病变患者共10例(10只眼),符合率为71.43%,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P<0.05)。符合MRI诊断的恶性病变患者共8例(8只眼),符合率为80.00%,符合组织学诊断的恶性病变患者共6例(6只眼),符合率为60.00%,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P<0.05)。16通道头颅线圈图像的平均信噪比为18.23%,显微线圈图像的平均信噪比为32.24%,显微线圈的平均信噪比高于16通道头颅线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结论 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及多参数的特点。 MRI采集的眼部软组织病变的图像效果优于16通道头颅线圈,为眼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 显微线圈在颞颌关节的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梁联保;苏欢欢;马晓芬;李黎明;文华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显微线圈(microscpy coil,MC)MR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颞颌关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优化后的PDWI序列分别用显微线圈和头颈联合线圈颞颌下关节扫描,分别对23名正常志愿者双侧颞颌下关节闭口位磁共振成像,并由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两组线圈图像进行解剖结构的显示进行评分.结果 显微线圈在对颞颌下关节盘、关节窝、髁突骨质形态、关节间隙、盘周组织、翼外肌显示具有一定优势(P<0.001);头颈联合线圈较利于外耳道及乳突结构解剖形态显示较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化后的PDWI序列在显微线圈成像能较好显示颞颌下关节解剖细节,获得高空间分辨力的优质图像.高分辨MR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能提高颞颌下关节解剖精细结构的显示能力,从而提高诊断.

  • 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甲下血管球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荣;张琦;韩志江;钟剑波

    目的 探讨MRI显微线圈(MC)在甲下血管球瘤应用中的优势.方法 使用MC对30例甲下球瘤患者进行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TSE)T1WI和TSET2WI扫描,测量所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评级图像质量,并与相同参数下膝关节线圈(KC)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KC及MC扫描时,FS-TSE-T1WI和TSE-T2WI横断位图像的质量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FS-TSE-T1WI、TSE-T2WI图像中,与KC组图像比较,MC组病灶中心层面图像的SNR及CNR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KC比较,MC在SNR、CNR及图像质量评级方面明显占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显微线圈成像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夫;高颖;孙文静;张铁成;付旷

    目的:探讨显微线圈(microscopy coil,MC)MR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CL损伤患者39例,分别使用膝关节线圈(knee-sense coil,KC)及47mm MC进行膝关节MRI检查,对两种线圈成像图像进行评分,比较其成像质量有无差异;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线圈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Ⅰ级MCL损伤18条;Ⅱ级MCL损伤12条;Ⅲ级MCL损伤9条.MC组各序列图像能分别显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周围主要结构,39例MCL损伤中(Ⅰ级~Ⅲ级)主要结构均评为3或4分;KC组Ⅰ级MCL损伤评分为0或1分,Ⅱ级MCL损伤评分为1或2分,Ⅲ级MCL损伤评为3分.在诊断Ⅰ级MCL损伤中,MC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K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Ⅱ级、Ⅲ级MCL损伤诊断MC组与KC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M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90.5%,94.9%和97.7%,Ⅱ级MCL损伤为90.3%,93.9%和96.7%,Ⅲ级MCL损伤90.0%,92.9%和97.0%;K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87.5%,92.9%和91.7%,Ⅱ级MCL损伤为89.7%,92.5%和91.3%,Ⅲ级MCL损伤87.0%,92.5%和90.7%.结论:显微线圈可以清晰显示MCL,能准确诊断MCL损伤并进行分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手指显微线圈MRI检查在手指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潘国平;王国平;尹彬彬

    目的:探讨手指显微线圈MRI检查在手指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手指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数字式射线摄片机常规摄手指正侧位或正斜位X线片;同时采用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对手指进行扫描,重点观察指骨骨质及指骨关节周围韧带、肌腱、掌板等损伤情况.结果:X线检查显示15例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其余患者均未发现异常.MRI检查显示35例侧副韧带损伤,12例伸肌结构损伤,18例屈肌腱损伤,15例掌板损伤;34例合并骨挫伤,9例伸肌结构损伤合并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6例屈肌腱损伤合并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侧副韧带及肌腱损伤在T1WI上表现为模糊、增粗,在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at-suppression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FS-PDWI)上表现为水肿、增粗,部分或完全断裂;掌板损伤于FS-PDWI上表现为扭曲或连续性中断;骨挫伤在T1WI和FS-PDWI上分别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止点撕脱性骨折在T1WI和FS-PDWI上表现为皮质断裂;所有患者均表现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水肿及关节腔积液.与手术对照,韧带、肌腱、掌板损伤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2例手指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漏诊.结论:手指显微线圈MRI检查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手指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手指关节损伤的正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精确的影像学依据.

  • 3D-PSIF-DWI在腮腺肿瘤术前面神经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洪桂洵;周宙;饶良俊;李树荣;初建平;杨智云;孟悛非

    目的 探讨显微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腮腺肿瘤术前面神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以手术所见作为标准,比较12例腮腺肿瘤利用4 cm显微线圈联合3D-PSIF-DWI及头颈线圈常规MRI,面神经腮腺段与肿瘤关系的情况显示率及与手术符合率.结果 显微线圈和3D-PSIF-DWI面神经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颞面干分支、颈面干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75%、41.7%、50%,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而头颈线圈常规MRI平扫均未见面神经腮腺段的显示,增强扫描25%显示面神经腮腺段主干,均未见分支显示.结论 显微线圈和3D-PSIF-DWI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腮腺段及主要分支与肿瘤的关系,可以用于腮腺肿瘤术前评估.

  • 显微线圈MR皮肤成像判断烧伤程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鸿鸣;范海建;李茗;朱斌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线圈3 T MR皮肤成像判断皮肤烧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15头中华小型猪,选取两侧臀部皮肤制备浅Ⅱ度、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模型,测量烧伤大体范围.使用显微线圈,在3TMR扫描仪上行T1WI 、T2WI 、PDW-SPAIR成像.对烧伤皮肤切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测量,并与MRI图像进行对照.结果 MRI测得的各度烧伤范围较大体范围更大(P<0.05),MRI对各度烧伤深度的判断与病理深度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显微线圈3TMR皮肤成像是一种无创、准确、客观地判断皮肤烧伤程度的方法.

  • 显微线圈在眼部 MRI 扫描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文华;李黎明;刘金武;梁联保;李武铭

    目的:探讨显微线圈在眼部MRI的扫描技术的初步应用,对比优化后的快速梯度回波( FF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H-TSE)序列对眼部精细解剖的显示情况。方法利用1.5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Phlips Achiave )、接收线圈为显微线圈(直径为47 mm)、采集序列为优化过的FFE、SSH-TSE序列对眼部进行两次定位技术,多方位成像技术,多序列参数扫描成像,对35例患者进行眼部MRI扫描。结果显微线圈对眼部细微结构辨别具有明显的优势;两次定位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节省扫描时间;优化过的FFE、SSH-TSE序列进行多方位成像可以提供更多定位定性的诊断信息。结论显微线圈在使用优化后的FFE及SSH-TSE序列能较好地克服运动伪影的影响,获得高空间分辨力的优质图像。高分辨MRI显微线圈成像技术的应用,能提高识别眼部精细结构的能力。

  • 初步探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眼眶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靖;江桂华;黎超;汪天悦;杨水清;马晓芬

    目的:对比16通道头颅线圈及显微线圈眼部软组织肿块磁共振成像特征,初步探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中,分别应用16通道头颅线圈及显微线圈,对20例临床疑是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磁共振眼部成像.所有图像采集均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接收线圈为显微线圈(直径47mm)及常规头颅线圈.对病灶的定性分析包括对肿块的数量、大小、位置、范围、边界、形态学细节、生长方式及其与周边组织间关系的评估.对病灶的定量分析主要是对比两种线圈成像信噪比(SNR).结果:对比16通道头颅线圈,磁共振显微线圈能清晰展示肿块与周边组织间的关系(z=-4.3589)、肿块的内部特征(z=-4.3589)、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z=-4.1231),研究结果基本与术中观察一致.此外,那些不容易被常规头颅表面线圈检出的小肿块,较易被显微线圈检出(n=5).显微线圈对病变显示的图像信噪比(SNR)明显高于常规头颅表面线圈(z--3.9199).结论:磁共振显微线圈的应用,有利于正确评估眼部软组织肿块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术式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些客观证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