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造血管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宁丽颖;张梅瑛;赵霞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患,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下人群由外周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动脉缺血的发生率为3%,60-75岁为17%,而75岁以上人群高达20%以上[1].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如腹主-髂动脉,股一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本文详述了一例应用人造血管移植术治疗"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术前术后护理过程,并浅谈自己的一点护理体会.

  •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作者:郭红媛;马健

    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病机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与见解,认为:脾肾气虚,痰瘀阻滞是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证的基本病机.

  • 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作者:孙海凤;陈宇岚;侯霄雷

    目的:探讨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社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伴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和运动干预组各75例.社区管理组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运动干预组在社区管理基础上进行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和干预9、18个月后的跛行距离、动脉硬化指数(AI)、踝肱指数(ABI)、血管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干预9个月时,运动干预组患者的跛行距离大于干预前和社区管理组(P<0.05);AI小于干预前(4.82±1.61比5.28±1.30,P<0.05).干预18个月时,运动干预组患者的跛行距离为(697±199)m,ABI为0.87±0.19,均大于社区管理组的(635±241)m和0.78±0.22 (P< 0.05);AI、腘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社区管理组(P<0.05).干预前后社区管理组的跛行距离、ABI、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应在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联合运动和穴位按摩进行干预,对患者症状改善和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

  • 经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术在股腘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崇青;虞冠锋;林晓滨

    传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介入治疗由经大动脉穿刺建立手术入路,包括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患侧股动脉、腘动脉顺行穿刺.对侧股动脉穿刺后导丝顺行进入患侧股浅动脉,导丝在尝试穿越股浅动脉时,并不是每一个病例都能顺利穿越,有些即使越过血管闭塞段,但仍在内膜下夹道中,难以进入动脉真腔.本院按传统介入治疗失败的2例患者,行经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行动脉介入治疗,由单弯导管引出导丝,实现了让导丝顺利进入并通过真腔,获得手术成功及良好临床疗效.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血管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森法;陈丹红;王保兵

    目的 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16层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曲平面重建(CPR)对下肢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0例16层CTA的VR、MIP、CPR图像对下肢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100%,清晰显示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血管钙化.结论 16层CTA安全、快捷、简便且重建图像质量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 下肢动脉闭塞症48例

    作者:张永杰;霍鑫;刘兵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2].我院2002年5月?009年5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48例,报告如下.

  •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配合

    作者:宋少华

    目的:观察介入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采用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0例在我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踝肱压指数(ABI)、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介入术后,两组患者的ABI均高于术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BI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ABI值,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通脉汤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勇前;罗蓓

    目的:研究自拟通脉汤对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随机均分配成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控制血糖、调脂、预防血栓形成等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拟通脉汤,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选取股浅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3条血管,运用仪器客观检查血管内斑块厚度,中内膜厚度、血管内径及血管内峰值流速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内斑块厚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各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终扩张血管内径情况上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各血管峰值流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脉汤,可以显著加强动脉斑块消除效果,在减少下肢动脉中内膜厚度,扩张血管内径,降低动脉血管峰值流速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代伟珍;刘振霞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l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2例下肢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患者经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俞青;黄崇青;张钿钿;麻朋艳;蒋琼;詹蕾;王晓燕

    总结2例经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术治疗股动脉、腘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的专科护理经验。认为术前督促患者戒烟,做好疼痛评估及护理、足部保暖及下肢血液循环观察;术后卧床期间的体位和活动的健康指导是护理难点,患者术后创口沙袋压迫,腹股沟处沙袋位置难固定,老年患者长时间平卧制动亦很困难,嘱患者勿随意改变体位,加强卧床期间巡视与观察护理;术后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皮下血肿、创口渗血等出血症状,注意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情况,加强抗凝用药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经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肢体血液循环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治疗侧踝肱指数分别由术前的0.39(右)、0.48(左)提高至0.75、1.13,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 2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期蓝趾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俞青;郑祥韬;麻朋艳;蒋琼;张钿钿;章丹丹;王晓燕;詹蕾

    总结2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期蓝趾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本组22例蓝趾综合征患者,分为保守治疗14例以及介入手术治疗8例,2种治疗方式护理要点包括:保守治疗做好专科体检,足部护理以及疼痛护理;介入手术治疗重点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卧位护理,溶栓用药的观察与护理。经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综合介入治疗,辅以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22例患者中18例治愈,表现为症状消失,足背动脉搏动,下肢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表现为症状消失,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遗留间歇性跛行。

  • 吸烟对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影响

    作者:姚姗姗;钟毅;陈晓扬

    目的 探讨吸烟对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0例,按结果分为无冠心病的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患者又分为单支病变、两支病变、三支病变,每组各50例.分析患者吸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情况及下肢动脉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AI)的关系.结果 吸烟者中,冠心病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情况较非冠心病者的严重(P<0.05);非吸烟者中,冠心病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情况与非冠心病者无差异(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吸烟者AAI的降低幅度要大于未吸烟者(P<0.05).结论 吸烟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较高,吸烟冠心病患者病变分支越多,其AAI值越低.

  • 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白斗;蒋岚杉;武少辉;张效杰;王雪钢;高林;郑佳利

    目的 探讨分析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术,观察组采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治疗6个月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及术后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截肢、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黄庆红

    随着血管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1].虽然相比传统手术风险较低,但术后并发症尤其是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仍有一定比率的发生.我院血管外科2005年1月~2009年7月共收住了2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235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21例失败.现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 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分析研究

    作者:解海霞;金荣

    目的:分析20例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运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例,其间28条肢体,单纯运用介入治疗肢体则为16条肢体,介入联合手术治疗则是12条肢体。结果29条肢体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及手术治疗,治疗之后症状缓解,踝肱指数为0.52±0.16,这比术前指数0.32±0.11比较,则显著提升﹤0.05。1条治疗失败则采用手术截肢,截肢率为0.36%。治疗30d之内死亡1例,死亡率为5%。20例患者随访均为1~72个月,平均36个月。2例人工血管搭桥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同时施以人工血管动脉吻合口球扩支架,1例膝上截肢,1例则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例髂和股腘动脉支架出现二次下肢缺血,支架阻塞2例,狭窄则为1例,2例予以二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1例手术转流,通过上述治疗之后患者症状均得以缓解,下肢症状无复发。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充分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使得患者下肢恢复血供,同时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截肢率和病死率。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大鼠后肢动脉闭塞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

    作者:杨婷;王凯峰;孙瑶;刘彦辉;王瀚锐;范东旭;金松;窦鹏挥;刘彦东;刘丽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后肢动脉闭塞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后肢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4组:NS组15只,VEGF组15只,bFGF组15只,VEGF+bFGF组)15只,进行治疗21d。于14d观察大鼠间歇性跛行、皮肤颜色、皮温等情况。3个月时,取后肢股内侧肌肉组织行免疫组化。结果VEGF+bFGF组新生血管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VEGF和bFGF同时应用能使大鼠后肢动脉闭塞血管新生,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

    作者:谢可平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4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例患者行腔内治疗术中并发症,患者行内镜下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缓解症状、下肢皮肤温度升高,改善皮肤颜色。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综合性的医院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

    作者:惠华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对55例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5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因动脉狭窄严重,手术无法完成。55例患者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手术顺利完成和患者安全的有力保障,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作者:冯江毅;赵渝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生率和就诊率不断增高。经皮血管腔内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做为下肢ASO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为广大医患所认可。但PTA仍存在造影剂过敏、肾功能损害、穿刺处血肿、二次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血管危象、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本文主要对下肢ASO腔内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 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灵

    目的:研究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65,P<0.05).研究组ABI指数(0.98±0.13)、TBI指数(0.55±0.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5±0.17)、(0.50±0.1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23,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48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