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囊性畸胎瘤合并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张斌;胡建铭;金正明

    1 病例报告女,20岁,未婚.因反复发热2周于2004-01-24住院.2004-01-10无明显诱因发热,以下午为著,t38℃~39℃,伴有鼻塞、畏寒,无咳嗽、呕吐.抗炎及对症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间歇期一切均正常.2004-01-24再次出现畏寒、发热,伴全身酸痛,再次抗炎治疗,无效;化验外周血WBC1.5×109/L,PLT71×109/L,CT示:肝脏、脾脏均肿大,肝脾内均有液性占位.

  • 回肠恶性淋巴瘤破裂出血误诊为阑尾炎1例

    作者:黎万成

    1 病例报告男,3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8 h入院.查体:t 37.3℃,P 88次/min,R 18次/min,BP 130/70 mm Hg.痛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外科情况: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WBC 11.4×109/L,N 0.86,L 0.14,Hb 105 g/L.尿常规正常.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300 ml左右不凝血,距回盲部约18 cm的回肠壁有一个8 cm×8 cm×8 cm的包块,质硬,光滑,表面有直径1 cm左右的破溃并见渗血,回肠壁受压,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阑尾轻度充血.考虑小肠肿瘤破溃继发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及周围10 cm的正常肠管,切除阑尾.术后病理报告示:回肠恶性淋巴瘤.

  • 肠道多发息肉并发小肠淋巴瘤1例分析

    作者:赵宏

    1 病历摘要男,42岁.因反复腹泻10 a,上腹痛、乏力4个月,黑便1个月入院,病后5 a间先后至多家医院行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回肠广泛息肉样增生、结肠炎;病理:(回肠)切片示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上皮灶,(升结肠)慢性炎,多量嗜酸性细胞浸润.

  • 髋关节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纵隔及右肺恶性淋巴瘤1例分析

    作者:王勇强;孙燕;黄建国

    对髋关节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纵隔及右肺恶性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4岁.2008-05起出现左下肢疼痛,以髋、膝部为主.2009-11收入我院骨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尚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恶性淋巴瘤并发急性胆囊炎1例分析

    作者:周标;周一夫;刘双海

    对恶性淋巴瘤并发急性胆囊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6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周伴发热入院.查体:皮肤及黏膜无瘀点瘀斑,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Murphy征可疑阳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入院后血常规:WBC6.03×109/L,Hb 128 g/L,N 0.837,PLT 78×109/L,嗜酸细胞0.01×109/L.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脏回声改变,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腹部平片:不全性肠梗阻.腹部增强CT和MRI检查提示门静脉周围低密度,胆囊壁水肿,两下肺炎症,两侧胸腔积液,腹盆腔积液,后腹膜、盆腔多枚淋巴结显示.入院诊断:(1)急性胆囊炎;(2)两下肺炎;(3)双侧胸腔积液.

  • 霍奇金淋巴瘤继发肾病综合征1例诊治分析

    作者:吴辉塔;陈元

    现对霍奇金淋巴瘤继发肾病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0岁.2007-02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2 d就诊当地医院,颜面水肿于晨起加重,伴有皮肤瘙痒,查血白蛋白29 g/L,尿蛋白阳性,诊断肾病综合征,经利尿等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尿量渐减少,500~1 000 ml/d.2007-03转诊我院肾内科.

  • 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致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分析

    作者:谭文用;罗澜云

    对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致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3岁.因上腹疼痛1周于2006-11-15入院.入院时T 37 ℃,P 83次/min,R 18次/min,BP 140/60 mm 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血常规WBC 8.8×109/L,N 0.82.血淀粉酶193 IU/L,尿淀粉酶>1 600 IU/L.大便常规无异常.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

  • 恶性淋巴瘤贫血发生率调查分析

    作者:涂梅峰;郑文;宋玉琴;王小沛;谢彦;林宁晶;平凌燕;应志涛;刘卫平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05-04-2012-09-30住院的1 47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初治1 145例,复治3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贫血发生率,并根据初治或复治、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或是否有B症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初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23.3%(267/1 145),复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41.9%(138/329),明显升高,x2=44.5,P<0.001.不同病理类型初治患者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5.0%,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40.0%,套细胞淋巴瘤32.6%,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29.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5.3%,霍奇金淋巴瘤24.8%,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4.7%,NK/T细胞淋巴瘤21.4%,Burkitt淋巴瘤16.7%,间变大T细胞淋巴瘤14.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1.3%,滤泡性淋巴瘤10.7%,蕈样霉菌病10%,弥漫小B细胞淋巴瘤8.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x2=32.4,P-0.002)、年龄(x2=8.0,P-0.005)、分期(x2 =60.7,P<0.001)和B症状(x2=127.8,P<0.001)是初治淋巴瘤贫血的危险因素.初治的贫血患者中侵犯食管、胃和肠等部位的患者比例较高,为35.2 %(94/267).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复治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初治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病理类型、年龄、分期和B症状有密切关系.年龄>60岁、Ⅲ~Ⅳ期、胃肠道侵犯、有B症状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 桥本甲状腺炎并发恶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晓江;孙瑞梅

    1.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因颈前肿块2个月于1996年1月在外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6个月后,颈前又出现肿块,肿块逐渐增大,并伴有声嘶、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于1996年12月转入我院.

  • 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状况回顾性调查评估

    作者:郭春宝;金先庆;王珊;徐酉华;李长春;章均;代江涛

    目的 本研究探讨儿童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发病率及治疗模式,确定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8例淋巴瘤患儿的病史及随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及贫血的治疗方式.WHO体力状态等.并以血红蛋白水平为基础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贫血患病率为52.75%.血红蛋白水平与WHO得分明显相关(P<0.001).在调查过程中贫血发病率为38.8%,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仅47.3%的病人在调查过程中接受了贫血的治疗.在开始治疗时总体血红蛋白低点水平为89g/L,与贫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初始血红蛋白水平低、女性、抵抗性疾病以及铂类药物化疗等.结论 淋巴瘤病人贫血患病率及发病率高,生活质量较差.应重视其治疗及危险因素的确定.

  •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恶性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庞静玲;吴涛;刘宇坤;贺贝;白海

    患者,男,40岁,因“全身多发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包块5月余”于2015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前1周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全身浅表彩超:双侧颈部、锁骨上下窝、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考虑淋巴瘤或其他).腹部彩超:脾大,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多枚).颈部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本院会诊当地医院病理切片及蜡块,免疫组化结果:CD3散在(+),CD20(+),CD5散在(+),CD79a(+),CD10(-),Bcl-2(+),Ki-67(滤泡中心+及滤泡外散在+),CD15(-).形态学改变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滤泡性淋巴瘤.

  • 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眼部伪装综合征一例

    作者:肖婷婷;缪振忠;李玉生;游志鹏;李国栋

    患者男,37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到我院就诊.自诉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左眼视物模糊,无眼红、眼痛,无畏光、流泪.外院B型超声检查,左眼玻璃体混浊;OCT检查,左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图1A).外院初步诊断为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给予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我院眼科门诊以“左眼葡萄膜炎”收入住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25,矫正不能提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