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刘梅;贺飞燕

    目的 分析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学特点及脑葡萄糖代谢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学结果,并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相比较,选取28例正常人做对比.结果 VD组各部位大脑部分皮质葡萄糖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额叶、颞叶、顶叶及基底节区的皮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明显,其中重度VD会出现全脑皮质及双侧基底节区脑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VD患者MMSE评分越低,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区域越多,同时脑葡萄糖代谢减低越明显,也表明痴呆程度越重.结论 PET对VD的早期诊断有价值,并且可评估VD的严重程度.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张工化;王伟芳;杨洪;王艳华;王永玲;张四瑞

    目的:探讨18F-FDG代谢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依据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制订的TNM分期标准[1],从而对肺癌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结果:以PET/CT检查结果为依据对NSCLC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准确率较其他检查设备高.结论:18F-FDG代谢PET/CT检查对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宫颈癌75例18F-FDG PET/CT检查的护理

    作者:沈艳萍;谢贵芹;杜朝红

    目的 总结宫颈癌患者应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进行PET/CT显像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 应用18F-FDG对75例宫颈癌患者行PET/CT显像定性诊断,显示肿瘤部位及范围,同时进行全程的护理配合,包括检查前的心理、饮食及药物等护理;检查中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结果 PET/CT图像清晰,能清晰观察到宫颈病变及其转移灶.结论 完善及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是PET/CT检查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保证.

  • 氟脱氧葡萄糖PE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洪波;于金明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10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增高趋势.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Ⅲ~Ⅳ期.对肺癌进行确切诊断并分期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n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 PET)和相关研究的进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策略和分期方法有所变化,并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造成影响,比如,T3N0肿瘤归入ⅡB期而非Ⅲ期,原发瘤所在肺叶内出现卫星转移灶属于M1,即Ⅳ期.对于T、N分期,胸部X线和强化CT仍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但CT扫描应达到足够范围,而FDG PET在探测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独特优势.对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尤其是临床判断仍有手术指征的病例,纵隔镜仍是不可替代的金标准.对于远处转移及M分期的确定,即使其他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无阳性发现,FDG PET仍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临床检查的重点应包括骨、脑、肝和肾上腺等脏器,但对于难以确定的远处转移,尤其是临床判断有手术指征的病例,通过穿刺活检获得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结果仍是非常重要的.

  • 18FDG PET/CT标准摄取值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关系的研究

    作者:孟雪;付正;杜洁;孙新东;杨国仁;于金明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前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 F-deoxyglucose,18 FDG)PET/CT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与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及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75例治疗前的NSCLC患者接受18FDG PET/CT检查获得高SUV(SUVmax).分析SUVmax与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和病理学类型的关系,并研究SUV在四者组内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UVmax与临床分期和原发肿瘤大小均呈正相关(r=0.279,P=0.014;r=0.645,P=0.001),与肿瘤病理学类型无关(r=-0.077,P=0.507);SUV在两组不同大小肿瘤组(≤3.0 cm和>3.0 cm)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47,P=0.015,在各个临床分期组(ⅠA~ⅡB、ⅢA和ⅢB~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7,P=0.027,在4个原发肿瘤分期组(T1、T2、T3和T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5,P=0.022,而在不同病理学类型组(鳞癌、腺癌和腺鳞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11,P=0.155.结论:18FDG PET/CT SUV随肿瘤大小和病期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可以作为评价NSCLC临床分期的辅助手段,但不能为无法取得病理学诊断的患者提供帮助.

  • PET-CT在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张彦彬;朱家瑞;杨志祥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Ⅳ期5年生存率从90%降到5%以下.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正确分期和合理治疗对于延长肺癌患者的寿命、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规影像检查技术,如X线胸片、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能解决大部分病人的诊断和分期问题,但对于一些早期病变仍难以定性.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作为一种无创性全身功能显像技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空间分辨力较差,无法准确显示病变的位置及较小病变.PET-CT的出现弥补了这两方面的缺憾,它融合专用的PET扫描仪和CT扫描仪,提供了来自两种显像方式的独特信息.PET显像提供功能方面的生理、生化信息,而CT显像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两者的融合影像能够准确定性和精确定位,从而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 符合线路SPECT18F-FDG肿瘤代谢显像在探查肺部肿块和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思廉;孙达;占宏伟;周春苗;刘洪彪

    目的 探查符合线路SPECT 18F-FDG肿瘤代谢显像在估价肺部肿块和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肺癌或有肺部肿物、结节的患者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和18F-FDG进行肿瘤代谢显像,并结合半定量分析和非同机图像融合技术,以帮助临床分期,确定肺病灶的良、恶性.结果 37例肺部肿物、结节性质待查者终诊断为炎症9例,肺结核3例,原发性肺癌25例,其中83.3%伴局部和(或)全身转移.11例肺癌治疗后再分期者均确定为复发和局部或全身转移.36例42个肺部恶性病灶的T/NT平均值为4.26±2.52(范围1.27~10.65);3例5个肺部结核病灶的T/NT平均值为3.64±1.95(范围2.2~7.01);9例12个肺部炎症病灶中4个病灶未见异常,余8个病灶的T/NT平均值为1.48±0.21(范围1.25~1.95).若以T/NT≥1.70为恶性病灶的阈值,本组病例中恶性病灶探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4%、66.7%和87.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和80.0%.导致假阳性的主要因素是肺结核.结论 肺部结节探查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是18F-FDG代谢显像中常见的问题,18F-FDG SPECT符合线路肿瘤代谢显像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观察和预后均有重要价值.运用T/NT的半定量方法和非同机图像三维容积融合技术,并与临床结合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 18F-FDG PET/CT检测初发DLBCL患者骨髓浸润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施继敏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遗传学特征方面表现高度异质性,病死率较高,临床预后差异较大.目前主要通过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和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NCCN-IPI)来评估患者预后,而骨髓浸润作为一个结外病变除了影响Annor Arbor分期还影响NHL的国际预后指数.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作为一种集功能代谢显像和解剖结构显像为一体的先进影像技术,除能正确描述病灶的形态和功能,还能检测到常规影像学检查所忽略的淋巴结和脾脏、骨髓等结外器官受累,能够更好反映全身受累情况.在初发的DLBCL患者中,行PET/CT检查不仅能够准确进行临床分期,而且能够更好制定治疗方案及病情监测.18F-FDG PET/CT在DLBCL中的分期及预后应用价值已经比较明确,但对骨髓浸润的检测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18F-FDG PET/CT在DLBCL中对检测骨髓浸润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PET-CT诊断ⅠA2~ⅡA期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傅立平;程爱萍;孙美玲;王晓刚;付涧兰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18 F-FDG PET-CT)在诊断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A2 ~ⅡA 期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FIGOⅠA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灶的敏感度,并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和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确定短径和SUVmax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佳分界值,并计算其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91例宫颈癌患者中,PET-CT检查阳性89例,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灶的敏感度为96.7%.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分别为(6.50 ± 2.31)mm 和(4.21 ± 1.49)mm,SUVmax 分别为4.56 ± 3.34和1.92 ± 1.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5和31.685,均P<0.05).淋巴结短径和 SUVmax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 AUC 分别为0.802和0.861,佳分界值分别为5.5 mm和2.05.以短径≥5.5 mm且SUVmax≥2.05为诊断标准,诊断单个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93.0%,准确度为86.8%.结论:PET-CT诊断ⅠA2~ⅡA宫颈癌原发病灶的敏感度高,对盆腔淋巴结转移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短径≥5.5 mm且SUVmax≥2.05作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时准确性高.

  • 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宫颈癌根治术后转移或复发的价值分析

    作者:魏静;王书中

    [目的] 分析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 CT)评估宫颈癌根治术后转移或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可疑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60例,均为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且有明确病理结果,均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与病理及随访结果对照,评定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术后转移、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18F-FDG PET/CT显像检出宫颈癌根治术后转移或复发阳性47例,阴性13例,其中30例肿瘤转移,17例肿瘤局部复发,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83%、85.71%、95.0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90.31%;②18F-FDG PET/CT与病理及随访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P=0.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价值高,有其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健康者脾脏的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作者:任东栋;孙达;李洋;任春玲;王晓明;刘丽琴;张旭央

    目的 探讨健康者脾脏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为在18F-FDG PET/CT显像中判断脾脏是否有异常病灶提供正常参考值依据.方法 选择行18F-FDG PET/CT体格检查的健康者100例.在PET图像横断面上对脾脏和肝脏分别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包括SUV大值(SUVmax)和SUV平均值(SUVavg),同时测定肝脏和脾脏的CT值,再计算脾脏与肝脏的SUV比值及CT值比值.结果 (1)正常脾脏SUVmax和SUVavg分别为2.27、1.73,CT值为53.90 HU.(2)脾脏/肝脏SUVmax比值为0.80,脾脏/肝脏SUVavg比值为0.86,所有受检者脾脏SUV均低于肝脏.(3)脾脏/肝脏CT值比值为0.86,所有受检者脾脏CT值均低于肝脏.(4)男性组脾脏SUVmax高于女性组(P<0.05),男女组间脾脏SUVav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0岁和≥60岁组间脾脏SU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PET/CT显像示正常脾脏放射性分布及密度分布均匀,18F-FDG生理性摄取程度及CT值均低于肝脏.

  • 病灶18F-FDG摄取PET/CT记分对早期良恶性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筱倩

    目的 探讨病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PET/CT记分对早期良恶性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36例癌前或早期恶性食管病变患者与66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行18F-FDG摄取PET/CT记分,病变评价记分标准:FDG摄取强度低=0、中=1、高=2;FDP摄取表现同心圆=0、偏心圆形=1;FDG摄取能力弥散=0、弧形=1、局灶型=2;CT检查显示食管正常=0、增厚=1、团块=2;部位位于食管近端1/3 =0,中1/3=1、远端1/3 =2.结果 早期恶性病变组FDG摄取强度记分≥2分者15例(41.8%)、FDG摄取偏心率≥1分者20例(55.6%),良性病变组≥2分者12例(18.2%)、≥1分者7例(10.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22,24.18,P<0.01).早期恶性病变组CT检查食管厚度记分≥2分者占22.2%(8/36),良性病变组为12.1% (8/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恶性病变组SUV大值高于良性病变组(3.3 ±0.9 vs 5.3±4.1,t=11.04,P<0.01).应用局灶-偏心性记分阈≥2分,区别良或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8.3%.结论 FDG摄取能力和偏心率对区别食管良恶性病变有一定价值.

  • 兔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及18F-FDG显像研究

    作者:洪愉;马黎明;蔡学敏;袁荣国;杨仁华;黄淏

    ,平均约1.8 cm×1.5 cm,CT密度均匀,CT值约30 HU,PET示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T/M值高约为9.2.结论 本实验通过瘤细胞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了VX2肿瘤细胞荷瘤兔,并获得了40%的成瘤率,临床型PET-CT显像证实VX2肿瘤能够高摄取18F-FDG,为PET-CT在该肿瘤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兔VX2肝肿瘤及其转移模型的18F-FDG显像观察

    作者:洪愉;曾韦锟;刘平;赵明玄;袁荣国;马志祥

    目的 构建兔VX2肝肿瘤模型,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CT)动态监测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方法 取荷瘤兔颈部肿瘤组织剪成1.0 mm3大小的组织块备用.健康兔经麻醉、固定四肢、备皮并消毒后,腹正中、自剑突下切开约3 ~4cm,将准备好的瘤组织块植入暴露的肝左叶,逐层缝合.接种后每周行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检查,每20天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扫描检查直至动物自然死亡.尸检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并行病理切片.结果 肝癌模型兔存活时间为35 ~58 d,PET-CT显示肿瘤密度欠均匀,葡萄糖(FDG)代谢增高.于第3周观察到肝内转移,第5周腹腔淋巴结转移,第6周可看到肺内转移灶,所有瘤兔骨扫描均未见骨骼转移.结论 将瘤组织块直接接种健康兔肝左叶,成瘤率100%,PET-CT动态观察发现肿瘤细胞生长迅速并浓聚18氟-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8F-FDG),肿瘤转移途径为肝内、腹腔淋巴结、肺,但所有瘤兔在存活阶段均未见骨转移征象,提示该肿瘤肝脏接种模式不适宜骨转移癌的研究.

  • 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翼;马黎明;洪愉;杨洪文;周平;王光琳;赵晶;黄昊

    目的 通过99mTc-MIBI + 18F-FDG双核素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价心梗患者存活心肌对左心功能的影响,以便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有心肌梗死并接受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9~83(平均60.8)岁.根据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不全组(A组)27例,心功能正常组(B组)21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20mCi(740MBq)和18F-FDG 8~10 mCi (296~370MBq)后行双核素静态心肌灌注-代谢(DISA)显像.扫描仪器采用GE公司Discovery VH型双探头SPECT仪.结果 4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示A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B组明显扩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B组明显减低;冠脉造影(CAG)2组冠脉病变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缺损节段数与LVEF均呈负相关(r=-0.37,P<0.05;r=-0.40,P<0.05),LVEF与病变冠状动脉的支数无明显相关关系;术前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提示梗死区存活心肌愈多,术后心功能改善愈明显,而梗死区无存活心肌患者术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99mTc-MIBI + 18F-FDG双核素静态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是评价心梗后存活心肌的理想方法,可以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血管重建术的风险评估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18F-FDG hPE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斌豪;伍日照;甄作武;罗强;何彩霞;高淑清;吴月娥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56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FDG和MDP骨显像,其中35例经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他影像检查及随访证实存在骨转移病灶.对2种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骨转移患者18F-FDG hPET/CT显像阳性32例,骨显像阳性31例,灵敏度分别为91.4%和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非骨转移患者中18F-FDG hPET/CT显像阴性19例,骨显像阴性12例,特异性分别为90.5%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1.1%和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hPE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均有价值,两者灵敏度相当,前者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