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对二尖瓣脱垂瓣环动态变化的定量研究

    作者:崔翼靖;陈昕;张慧慧;周文艳;杨军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RT-3DTEE)分析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瓣环立体结构在全心动周期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 57例行RT-3DTEE检查,对照组33例,二尖瓣脱垂患者(MVP组)24例.应用二尖瓣定量分析软件于舒张早、中、晚期(ED,MD,LD),收缩早、中、晚期(ES,MS,LS)测量二尖瓣瓣环.结果 (1) MVP组DAP于ED大,DAlPm至LD大,逐渐减小至ES,H于LD至LS升高,H/DAlPm至MS大,E2D至ES大.(2)与舒张期相比,MVP组DAP于MS明显减低,H、H/DAlPm于LS明显增大,E2D于MS明显增大(P<0.05),而DAlPm各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P瓣环是动态变化的,收缩期仍保留“马鞍形”结构,但运动幅度增大.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对瓣环形态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孟璞;高一鸣;孙欣;王志民;凤玮;郑哲;李永青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定量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前后瓣环三维立体结构的变化.方法 入选二尖瓣脱垂并单纯施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38例为病例组,对照组20例.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观察并使用Qlab软件分析瓣环结构.结果 病例组术前瓣环前后径、横径、2D投影面积、3D面积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椭圆度减小(P<0.05),高度、3D面积与2D投影面积之比及高度与横径之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病例组术后瓣环椭圆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相近,其余各指标均显著减小(P均<0.05).结论 二尖瓣脱垂患者瓣环扩张、形态趋于圆形;成形术后瓣环明显缩小、椭圆形态恢复、马鞍形态扁平化,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意义值得随访观察.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不同部位缺血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瓣环形态及功能变化

    作者:陈健;何怡华;韩建成;谷孝艳;张烨;王林林;冯天鹰;薛超;李虹;王如瑛

    目的 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对比分析不同部位缺血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瓣环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规律,为外科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前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各11例(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和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RT-3D-TEE检查,获取完整心动周期内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并使用Qlab软件后处理分析计算二尖瓣瓣环大投影面积A-max、二尖瓣瓣环投影面积变化率A-change、二尖瓣瓣环大面积出现于R-R间期的时间点AR-R%、二尖瓣瓣环大周长C-max、二尖瓣瓣环周长变化率C-change、二尖瓣瓣环大高度H-max、二尖瓣瓣环高度变化率H-change、二尖瓣瓣环在长轴方向大位移D、二尖瓣瓣环大前后径DAP、二尖瓣瓣环大左右径DAIPm及上述两种径线比值DAIPm/DAP.结果 对照组A-change、AR-R%、C-change、D分别为(22.5±5.7)%、(54.6±5.0)%、(13.9±4.2)%、(15.1±1.8)mm,前壁病变组分别为(18.4±4.1)%、(58.8±5.8)%、(12.5±2.9)%、(11.2±1.6)mm;下后壁病变组分别为(16.0±4.1)%、(62.8±7.1)%、(8.0±2.6)%、(11.1±2.3)mm,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80、7.245、9.827、22.346,P<0.05).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chang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2;t=-3.53,P=0.001),但前壁病变组与下后壁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258).对照组、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的AR-R%均出现在舒张期,下后壁病变组AR-R%出现的时相较其他各组明显延迟.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R-R%均高于对照组,且下后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但前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63);同时下后壁病变组AR-R%也高于前壁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13).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C-change均低于对照组,且下后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00),但前壁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18);同时下后壁病变组C-change也明显低于前壁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05).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的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00;t=-5.57,P=0.000),但前壁病变组与下后壁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903).对照组、前壁病变组、下后壁病变组A-max、C-max、H-max、H-change、DAIPm、DAP、DAIPm/D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40、1.440、0.391、1.421、0.046、0.926、1.107,P均>0.05).结论 采用RT-3D-TEE定量评价不同部位缺血致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是可行的.下后壁缺血性心肌病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瓣环运动受损相对更明显,外科可进行针对性二尖瓣成形治疗.

  • 双源螺旋CT对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机制的研究

    作者:姚莉萍;孙锟;陈笋;邱峻蔚;刘明;虞凌葳

    目的 运用双源螺旋CT(DSCT)探寻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反流机制.方法 超声诊断为二尖瓣反流并行CT检查的46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3.57岁.二尖瓣反流组依据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轻度反流组(20例)、中度反流组(14例)、重度反流组(12例).分别在CT图像上测量收缩中期幕状面积、幕状高度、二尖瓣瓣环前后径、联合间距离等二尖瓣装置形态参数.另随机选择无二尖瓣反流的体检者4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在幕状面积、幕状高度、瓣环前后径、收缩中期和舒张末期瓣环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瓣环联合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在舒张期左心室短轴长度、球形度,收缩期左心室长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间距变化度、左心室长径位移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功能检查对二尖瓣反流机制研究有重要价值.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乃因心室-瓣膜环受过重前负荷而扩张,导致前外侧乳头肌腱索对前叶体部的过度牵拉,致使精确闭合的双侧瓣叶产生前叶的运动不对称导致对合面积的减少,产生反流.

  • 起源于二尖瓣瓣环的心脏粘液瘤一例

    作者:张洪伟;干昌平;朱达;武忠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活动后疲乏、气促20余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8/92 mm Hg.神志清楚,心律齐,心尖区闻及双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示左心房内异常团块回声大小约2.0 cm×3.0 cm×1.5 cm,稍弱回声,附着于二尖瓣前叶根部,基底较宽,团块部分与二尖瓣前叶粘连,舒张期部分团块随心脏运动进入二尖瓣口(图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