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三种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慧芳;黄燕梅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和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3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62例,均经股动脉径路接受PCI手术治疗,按术后采取的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常规人工压迫止血组(A组)116例,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组(B组)122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组(C组)124例,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时间、舒适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B组和C组止血操作时间分别为(25.30±6.33),(2.63±0.73),(6.83±1.00) 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62,32.06;P均<0.01).A组、B组和C组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14.76±4.58),(9.85±1.44),(6.94±1.43)h,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9.62,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t分别为11.26,18.10;P均<0.01).血肿、皮肤披损发生率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舒适度差的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能有效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使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因患者有较好的舒适度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而更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种股动脉止血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陈海威;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李良;殷亚昕;张津津

    目的:比较研究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后3种股动脉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经股动脉行PTCA 228例,随机分为3组,各76例.A组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卧床2 h开始下床活动;B组采用徒手压迫30 min后,沙袋压迫8 h、24 h开始下床活动;C组采用徒手压迫30 min后,压迫器压迫6 h、24 h开始下床活动.术后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其他常规处置相同.比较3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一次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假性动脉瘤、尿潴留、淤血和腰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虽然3组止血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能使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

  • 人工压迫止血 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 Angio-seal血管缝合器在冠脉介入术中应用对比

    作者:蔡玉宇;吴沃栋;黄焕亮;郑臻

    目的:观察人工压迫止血,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术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对象本单位共完成冠状动脉介人诊治406例,男171例,年龄(62.5±7.8) 岁,女235例,年龄(64.2±8.9 )岁.进行人工压迫止血174例,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127例,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105例.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与人工压迫法比较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P<0.01):介入治疗中,Angio-seal血管闭合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6%,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为4.7%,均较人工压迫组9.2%,明显减少(P均<0.05 ),止血成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Angio-seal血管缝合器, 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而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适用性更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

  • 动脉压迫器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止血的护理

    作者:孟莉;王玮;侯黎莉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在较发达地区的城乡居民中冠心病发病率逐步上升.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血管缝合器、动脉压迫器止血效果对比观察

    作者:姬馨彤;马小二;范云智;牛拥军;马骏峰

    目的 比较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血管缝合器、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96例脑梗死患者,均行脑血管介入术(穿刺血管选择为股动脉46例、桡动脉50例),介入术后采用血管缝合器压迫穿刺血管局部止血(A组)者48例、采用动脉压迫器压迫穿刺血管局部止血(B组)者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止血时间、术后出血量、患者舒适度(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术侧肢体制动时间,观察两组排尿困难、腰背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7.3±14.5)、(70.2±18.2) min,两组比较,P>0.05;A、B组术后止血时间分别为(2.54±0.51)、(16.42±4.15) min,两组比较,P<0.05;A、B组术后出血量分别为(43.0±8.4)、(45.1±10.2)mL,两组比较,P>0.05;术后6hA、B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分别为(79.8±9.3)、(73.0±8.5)分,两组比较,P<0.05;术后12hA、B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分别为(91.6±9.2)、(86.4±8.9)分,两组比较,P<0.05;A、B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6.8±1.3)、(8.4±2.7)h,两组比较,P <0.05;A组出现排尿困难3例、腰背疼痛4例、睡眠影响4例、精神紧张7例、伤口渗血1例,B组分别为6、14、16、18、8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迅速,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较少.

  • 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器止血用于脑血管病股动脉穿刺介入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宋彦彬;李娜;郝东宁;薛皓予

    目的:比较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或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对照组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比较2组穿刺血管基本情况指标,止血效果指标,手术前后穿刺部位血管参数,并发症情况,及止血完成6、12、24 h采用Kol-caba舒适量表测评的患者舒适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检测ABI、穿刺部位股动脉周径、股动脉血流速度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一次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3d穿刺动脉小内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均未见明显变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 h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与动脉压迫器止血比较,起效迅速、患者舒适度高,且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 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徐东为;闫忠军;赵振伟;李江;张登文;屈延;高国栋

    目的 探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一次治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21例均因脑血管病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均需长时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阿司匹林肠溶片(1年).随访3个月,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治愈率为100%,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效果确定.

  •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应用

    作者:周明;曹亚红;王崇全;王俊峰;党书毅;詹中群;何朝荣;吴瑞霞;彭贵海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59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43例人工传统压迫止血.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3.0±1.5)min比(20.0±2.5)min,P<0.001]和下肢制动时间[(8.0±1.2)h比(17.0±4.2)h,P<0.001]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两组无差异.结论 经皮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缩短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华先平;方志成;许海军;王玮

    股动脉穿刺是目前介人检查的主要路径.对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传统方法是徒手压迫穿刺点止血约15-30 min后再行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0~24 h,患者制动时间过长,腹胀、尿潴留、腰腿痛等不良反应多,故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丞待改进[1-2].

  • 冠脉造影术后两种股动脉止血方法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晓舟;靳晨亭;陈丽璇;朱桂平;雷达;周万兴

    目的 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采用Y-M-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B组采用Angioseal闭合器缝合法止血,两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相同,比较两组开始活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①A组止血的成功率为98.8%(79/80),B组止血的成功率为98.8% (79/8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床上开始活动时间:A组为(21.96±1.91)min,B组为(19.26±1.5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主要并发症发生率:A组1例,B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患者的舒适度:A组1例尿潴留;B组1例背痛.结论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尿潴留和背痛等不适的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强;童辉;肖竣;佘强

    目的 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2例经股动脉介入检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5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27例作为试验组;另117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术后即刻压迫止血的61例患者作为治疗即刻组,术后2 h压迫止血的56例患者作为治疗2 h组.比较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介入检查术后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2 h压迫止血组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即刻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在介入治疗术后2 h应用可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竞淘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8例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2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瞿广素;罗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使用动脉压迫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护理中应注意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9月在我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和)支架置入术的386例患者使用动脉压迫器的情况.结果 使用桡动脉压迫器病例67例,股动脉压迫器319例.结果 显示桡动脉及股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100%及99.4%,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制动时间分别为:(8.1±0.8)h及(11.5±2.7)h(P<0.05),卧床时间为:(9.2±1.1)h及(20.9±4.7)h(P<0.01).但股动脉压迫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多于桡动脉压迫器.分别为:40.1%及4.5%(P<0.01),其中多见为皮肤损伤.结论 桡动脉及股动脉压迫器均能有效止血,且卧床时间短,但使用股动脉压迫器的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情况较多,应加强临床护理.

  • 冠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作者:周浩

    目的 对冠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 对2012年5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脉介入病患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随机抽取的形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动脉压迫器止血,而对照组则是采取人工压迫法止血.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及止血效果.结果 动脉压迫器的操作时间少、止血时间短、止血的成功率高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脉压迫器的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止血效果显著,同时也减轻了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 动脉溶栓术后动脉压迫器止血引起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策略

    作者:杨瑾;潘慧;陆晨辉;曹传武;钱佳;张家兴;李茂全

    目的:分析介入溶栓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压迫股动脉止血引起皮下血肿的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1-8月在我院行下肢股动脉穿刺置管行动脉溶栓术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溶栓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并引起皮下血肿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2例患者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常规压迫8.5 h 后,拆除动脉压迫器,未出现皮下血肿22例;因出凝血时间延长,导致皮下血肿3例;因患肢活动导致压迫器位移,引起皮下血肿5例;穿刺点位置过高,致使动脉压迫器固定欠妥,引起皮下血肿2例,所有患者长期随访并未出现功能及行走异常。结论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生穿刺点皮下血肿的预防,重要的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巡视观察。术前患者的入科宣教和专科知识指导。术后严密周到的观察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是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的关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