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联合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作者:李娜;代艳;郭丽

    目的 分析激光联合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69只眼)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34只眼)行激光治疗及研究组33例(35只眼)行激光联合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其佳矫正视力、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9个月的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3个月、9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分别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9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薄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单一激光治疗,激光联合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但其远期疗效如何仍需今后进一步探讨.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静

    目的 通过放射线60Co照射SD大鼠,观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以探讨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Gy组、30Gy组(每组15只),60Co照射大鼠制备实验模型.之后分别于照射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处死10Gy、30Gy、正常对照组各1组动物(每组5只).做大鼠视网膜铺片,光镜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随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检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1]1个月,10Gy、 30Gy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3个月:30Gy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6个月:30Gy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4]对照组间随时间改变比较无显著差异;[5]6个月:10Gy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射线60Co照射SD大鼠后,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并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愈加严重.这就为探讨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清云;李加青;袁玲;李涛;李建桥;胡旭颋;唐仕波

    目的 研究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明确其对发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v,PDR)9名患者10只眼,在行玻璃体腔注入Bevcizumab(1.5mg)治疗前分别抽取100μl前房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只眼,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分别抽取lOOμl前房水,所有房水样本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VEGF浓度.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三组患者术前房水中VEGF浓度进行分析,用Mann-Whitney U分别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与PDR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结论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VEGF可能是引起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 不同放射剂量下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与氧化应激因子的变化

    作者:邓永红;严然;刘爱琴;段俊国

    目的 通过直线加速器照射大鼠眼部制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与氧化应激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45只2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 Gy组、30 Gy组,每组15只.直线加速器照射眼部,单次剂量10 Gy.10 Gy组放射1次.30 Gy组每周放射1次,连续3周,合计剂量30 Gy.放射后正常饲养3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并取眼球.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黄嘌呤法测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以及ELISA法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 造模后3个月,30 Gy组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松散,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水肿,10 Gy组模型大鼠视网膜仅神经节细胞层轻微水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 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88.80±16.44)U·mgprot 1(p<0.05)、(11.02±4.02) nmol· mgprot-1(P<0.01)、(16.89±6.02)U· mL-1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78.50±18.09)U·mgprot-1、(15.26±5.34) nmol·mgprot-1、(28.66±8.82) U·mL-1,三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10 Gy组比较,30 Gy组MDA含量和ROS含量均升高(均为P <0.05).结论 直线加速器放射造模时,30 Gy为佳放射造模剂量,造模后大鼠视网膜SOD活性降低,MAD及ROS含量均升高,可能是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基础.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大鼠玻璃体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玉凤;周平

    目的 通过放射性60Co照射SD大鼠制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模型,探讨在RR的发展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Gy组和30Gy组,每组15只.60Co射线照射制作RR模型.分别于3、6、9个月时检测RR大鼠血清及玻璃体中的VEGF质量浓度,并制作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铺片.结果 30Gy组与10Gy组大鼠玻璃体中VEGF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Gy组与10Gy组大鼠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铺片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逐渐加重.结论 在RR大鼠模型中,VEGF参与RR的发展.随时间延长玻璃体中VEGF质量浓度增加,后者与RR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发展呈正相关,为临床上治疗RR提供理论依据.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作者:杜军辉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是指人体接触放射线或放射治疗后发生的一类视网膜病变.在中国,多见于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后.虽然随着放射设备的改进和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的靶向性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少,但疗效的提高使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而终表现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增高.因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与一些常见视网膜血管病变有相似之处,故临床易被忽视或误诊;而没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往往终导致无法挽救的视力丧失.因此,应引起眼科和肿瘤科医师的重视.就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尤其是近年来新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补精益视片对大鼠放射性视网膜氧化损伤的影响

    作者:邓永红;严然;刘爱琴;段俊国

    目的 探讨补精益视片对大鼠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氧化损伤的影响,为中医防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及类似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及补精益视片高、中、低剂量共6组,每组15只.造模后正常饲养3个月,再连续灌胃治疗1个月,对照观察治疗后各组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和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结果 治疗1个月后,(1)视网膜组织形态:地塞米松组和补精益视片各组视网膜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或P<0.05),ROS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中药高剂量组SOD活性增强(P<0.01或P<0.05),ROS含量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MDA含量降低(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ROS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补精益视片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ROS含量而减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氧化损伤.

  • 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周平;张步林;李智贤;李艳宁;李坚

    目的:探讨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管因素对其视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ve Retinopathy,RR)36例70只眼;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adiative Optic Neuropathy,RON) 13例25只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鼻、颞侧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并与26例(52只眼)正常对照组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组和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组CRA和SPCA的PSV、EDV明显降低 (P<0.01和P<0.05);CRA、SPCA的RI明显升高(P<0.05),OA除EDV明显降低(P<0.01)外,PSV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存在视网膜CRA、SPCA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视网膜CRA、SPCA的供血不足密切相关.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病因病机初探

    作者:严然;叶河江;刘爱琴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是严重威胁视力的疾病,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有探究,但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讨论较少,本文从中医经脉、络病理论讨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并加以论述.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柏瑜;段烈英;刘星利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是由于放射线对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损害引起的迟发性、进行性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1]。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常因头颈部肿瘤接受放疗后出见,临床常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渐进性、不可逆性下降[2]。放射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能有效对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放射性视网膜病变越来越引起眼科和肿瘤科医师的重视。但有关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将我院对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早期PRP与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RR的疗效

    作者:刘茹;谢丽莲;田涛;罗乔英

    目的:观察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确诊为因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RR的患者21例41眼,早期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3mo佳矫正视力(BCVA)、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变化、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3mo,视力提高6眼(14.6%),视力不变31眼(75.7%),下降4眼(9.7%).2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9眼(75%)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22眼(68.7%)原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7眼(21.8%)原视网膜无灌注区(NPA)缩小>5个DA,总有效率90.5%.1眼发生玻璃体出血,未见视盘及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早期PRP与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是有效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激光单独或联合 Bevacizumab 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赵晓静;杨程成;郑晖;李斌辉;李勤

    目的:探讨激光单独或联合bevacizumab 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01/2014-01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确诊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并接受激光单独或联合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43例43眼,其中行激光联合bevacizumab 玻璃体腔注射(1.25 mg )患者共21例21眼,单独激光治疗患者共22例22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wk,1、3、6mo,1a的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BCVA )、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1) BCVA:激光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BC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2wk,1、3、6mo BCVA逐渐提高,在治疗后6mo时BCVA提高明显,上述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 a与治疗前BCVA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与联合组对比:治疗后2 wk ,1、3、6 mo两组BCVA比较,联合组在上述各个时间点均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a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黄斑中心凹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 CMT ):激光组:治疗后2wk,1、3、6mo的CMT逐步变薄,在治疗后6mo CMT薄,上述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a与治疗前相比CMT变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2wk,1、3、6mo的CMT逐步变薄,在治疗后6 mo CMT薄,上述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a两组患者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激光组与联合组对比:治疗后2wk,1、3、6mo两组CMT比较,联合组各个时间点均较激光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1 a两组患者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短期(6mo)内激光联合bevacizumab 玻璃体腔内注射在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提高视力方面较单独激光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但促进黄斑水肿消退长期效果欠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