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贞君;方嘉阳;邱星颖;沈丰丰;傅祥浈;戢婷;李华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VOR)联合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CM )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350例C 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 VOR诱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氟康唑(FLC)诱导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的脑脊液(CSF)指标及发热、头痛等症状消退时间、急性期病死率、治疗期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得到逐步缓解,CSF压力>330 mm Hg的患者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SF指标、发热消退时间、头痛减轻时间、头痛消失比例、急性期病死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AMB联合VOR诱导治疗方案与低剂量AMB联合FLC诱导治疗方案对于CM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可作为CM治疗的可靠方案。

  • 碳酸氢钠与氟康唑联合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蒋俊发;张一兵;石巧云;李文博;张晓明

    目的:探讨联合碳酸氢钠及氟康唑在口腔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口腔真菌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90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接受生理盐水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碳酸氢钠治疗患者为碳酸氢钠组,接受联合碳酸氢钠及氟康唑治疗患者为联合组,各30例;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7 d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碳酸氢钠组的30.00%、60.00%,3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真菌感染治疗过程中,联合碳酸氢钠及氟康唑可在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黄连素增强氟康唑对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作者:武思彤;李刚;王文;周晓燕;刘晓明;贾伟

    目的 探讨黄连素增强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住院标本分离出22份真菌标本,从临床尿管插管患者中分离出1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菌,采用纸片药敏试验及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抑菌圈直径及产膜能力;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素与氟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的MIC值;分别设置四组生长对照组、氟康唑单用组16μg/ml、黄连素单用组4μg/ml、药物联用组16μg/ml+4μg/ml,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分别测定氟康唑、黄连素及药物联用组在时间点0、4、6、8、12、24、48h随时间变迁的杀菌作用及动态杀菌作用;利用qRT-PCR检测目的基因CDR1、MDR、ALS3、ERG11、TUP1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从临床分离出1株耐药性较强的白假丝酵母,该菌具有中等强度的产膜能力;黄连素能增强耐药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RT-PCR结果显示,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CDR1、MDR、ALS3、ERG11的mRNA的表达量比生长对照组降低,而药物联用组处理后的TUP1基因比生长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氟康唑更好地抑制白假丝酵母耐药菌株的形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耐药菌提供重要的证据.

  • 制霉菌素与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纪晓霞;韩正贵;李华;萨仁;沙明旭

    目的 分析制霉菌素与氟康唑在口腔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口腔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150例于医院进行诊治的间质性肺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使用制霉菌素药膏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康唑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第4天与第9天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第4天,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49例,治疗有效率为65.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33.3%,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1,P<0.05);治疗第4天采样进行真菌培养,观察组真菌检验阳性28例,阳性率为37.3%;对照组真菌检验阳性38例,阳性率为50.7%,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指数为(58.3±13.6)分与(32.8±8.9)分;创口愈合率为75.8%与48.5%;口腔创口愈合时间为(5.1±1.2)d与(18.2±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霉菌素在治疗口腔真菌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氟康唑,并且安全性能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效果.

  • 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

    作者:朱珊;田玉岭;宋绍华;边少峰;李学玉

    目的 探究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糖尿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真菌类型分布及构成;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使用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氟康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83例糖尿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行口腔真菌涂片检查共发现致病菌92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多占51.09%;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口腔PH及白斑面积相差较小,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及白斑面积分别为(7.52±0.24)及(2.21±1.14)mm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时,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致病菌,使用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可显著改善口腔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长期卧床患者尖锐湿疣1例

    作者:夏慧华;王敏

    患者,男性,72岁,双侧脑梗塞入院,住院期间反复高热,先后给予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治疗,约2个月时出现肛周皮肤念珠菌感染,口服氟康唑(大扶康)愈.住院4个月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半个月,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数个小米粒大粉白色冠状赘生物,渐增至高粱米粒大,数日后增至10余个,沿冠状沟排列,病理报告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见空泡细胞.诊断:尖锐湿疣.

  • 氟康唑在外周干细胞移植术后预防真菌感染的研究

    作者:吴永芝;王莉莉;于洪艳

    在干细胞移植术中,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的白细胞下降至0×109/L时,并发真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给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带来了阻力.我院自1997年10月份开展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术以来,用氟康唑口服预防真菌感染收到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酵母样真菌感染及对氟康唑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冯羡菊;徐岷

    目的了解酵母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用氟康唑对其进行药物敏感监测. 方法选择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培基上不同颜色菌落,用API20AUX做菌种鉴定;用纸片扩散法与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结果 295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179株、热带念珠菌51株、近平滑念珠菌42株,三者占酵母样真菌分离率的92%,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除对3株光滑念珠菌全部耐药外,对其余菌株MIC值均在0.125~4μg/ml之间. 结论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等为主,且对氟康唑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院内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80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作者:李娅娟;李恩泽;时萍;孙术红;任炜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病原菌的种类、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收集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 2年中共收集88株真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其中确诊或疑诊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72例,占81.8%,其次为新型隐球酵母菌8例,占9.1%,曲霉菌属5例,占5.7%,其余为其他真菌;其中假丝酵母菌属中常见的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共48株,占66.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2株,占16.7%,再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株,占11.1%,后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各2株,分别占2.8%.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仍然是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假丝酵母菌属中常见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氟康唑仍是治疗假丝酵母菌属尤其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有效的药物.

  • 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常东;蒋伟;黄志红;沈玉杰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的特点,常见的菌种及各种真菌对氟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真菌,采用chromG A显色培养基及用VITEK自动化细菌生化分析仪YBC卡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真菌的科室血液肿瘤科占27.3%,干部病房占18.1%,呼吸科占16.2%,重症监护室占15.9%;白色念珠菌常见,占分离菌的6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9.6%,克柔念珠菌3.2%;各种真菌对氟康唑的体外抗菌活性,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1.0%,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89.3%,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57.1%,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仅为18.2%.结论医院患者真菌的感染主要多发生于肿瘤、血液病患者以及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真菌的感染逐渐增加;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邹外一;彭丹心;高翔;罗绍凯;李娟;蓝惠霞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 结果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占72.2%,病死率达38.9%,真菌败血症的发生与原发病、强烈化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有关;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3%、63.6%.结论非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有增多之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防治是关键,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

  • 大蒜素、氟康唑对医院感染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施金玲;蔡璇;孙端阳;李从荣;彭少华

    目的研究大蒜素、氟康唑对临床分离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中西药对酵母菌的耐药现状.方法286株酵母菌由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标本中分离,菌种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YBC卡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蒜素和氟康唑对酵母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大蒜素和氟康唑对酵母菌的MIC50、MIC90.结果经鉴定临床分离的酵母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占67.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7.5%、光滑假丝酵母菌8.4%、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5%等;大蒜素对各类酵母菌均有抑菌作用;氟康唑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医院深部酵母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提示临床在不明确何种酵母菌感染的情况下,中西药联合使用,可能得到好的疗效.

  • 纸片真菌药敏法与浓度梯度法检测氟康唑对8种酵母样真菌的敏感性

    作者:胡云建;张秀珍

    目的比较Neo-Sensitab纸片真菌药敏试验与浓度梯度法(Etest)真菌药敏试验的符合率,了解临床常见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Neo-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和Etest方法检测氟康唑对常见临床分离的 362株酵母样真菌的敏感性. 结果用Etest法和纸片法检测362株真菌对氟康唑的总敏感性分别为77.9%和76.5%;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新型隐球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0%、白色假丝酵母菌97.8%、热带假丝酵母菌95.5%、隐球菌属为50%、光滑假丝酵母菌8.7%和克柔假丝酵母菌0;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2.8%;纸片法真菌药敏所测敏感菌株,Etest全部为敏感;Etest有5株为敏感,纸片药敏法则为SDD; Etest有18株为SDD, 纸片药敏法则为R, Etest有3株为R,其纸片药敏法为SDD. 结论 Neo-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法具有操作简便和判读结果清晰等特点,但对于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和耐药株与Etest比较存在差异;氟康唑对新型隐球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保持了很好的抗菌活性.

  • 真菌败血症17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李湘燕;赵彩芸

    目的 分析真菌败血症可能的一些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1995~2004年间医院诊断的真菌败血症1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 真菌败血症占10年间医院所有诊断败血症的5.52%;17例患者中主要菌种为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有6例患者局部病灶真菌培养阳性;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7.06%),留置尿管(41.18%)、留置静脉导管及体腔引流管(41.18%)、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76.47%)、化疗(17.65%)、进入ICU治疗(29.41%)及粒细胞减少(29.41%)为可能相关因素;死亡率70.59%. 结论 非白色念珠菌属感染比例增多,中心静脉插管与深部真菌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剂量偏小.

  • 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及Erg1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王明永;翟晶晶;左萌洁;薛宁;刘萌萌;凌明智;高继娟;邢骏;田文倩;胡亚会;于凤婷;谭耀鹏;王凡平

    目的:分析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阐明耐氟康唑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医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287株假丝酵母菌属,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M27‐A3推荐的微量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从177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中筛选出7株对氟康唑耐药株,对氟康唑靶酶基因 Erg11进行PCR扩增、测序,与Genbank上标准序列(X13296)比对分析。结果在7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株和1株敏感株中共发现25个点突变,其中15个同义突变,10个错义突变,10个错义突变分别为 V51G、Y53H、C75W、Y79D、V94G、D116E、K119N、K128T、D153E、E266D ,其中V51G、Y53H、C75W、Y79D、V94G是新发现的。结论成功分析了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及Erg11基因突变。

  • 7例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石荔;羊红燕

    目的 探讨医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2009年7例真菌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7例中,易感危险肉素以严重基础疾病(100.0%)、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6.0%)、应用糖皮质激素(57.0%)为突出;主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病死率为86.0%.结论 败血症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患者中,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应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剂量偏小.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曹凤林;毕铮铮;谷光宇;杨小清;孙鹏;王洋;郑少雄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对32例患者的临床综合分析显示,痰培养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43.75%).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34.38%),这两种真菌为主要的致病菌,氟康唑对93.75%的真菌有效;胸部X线缺乏特异性,但片状阴影(62.50%)和团絮状阴影(37.50%)占多数;87.50%的患者曾经应用>2种抗菌药物且>10 d;81.25%的患者同时合并>3种的并发症;65.63%的患者口腔黏膜发现白色菌斑;患者的好转治愈率为68.75%,病死率为31.2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病死率高,治愈的关键是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首选用药和预防用药.

  • 口服氟康唑对细菌性腹膜炎腹膜透析患者继发真菌性腹膜炎的影响

    作者:杨国凯;洪富源;吴家斌;魏立新;林苗;舒贵扬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细菌性腹膜炎治疗同时,予口服氟康唑对继发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160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干预组在腹腔给药抗感染期间同时予氟康唑100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仅单纯给予腹腔给药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疗程结束后1~5个月观察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以评估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组仅2例出现继发性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9例继发性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发现2例原发性真菌性腹膜炎,所有真菌性腹膜炎均予氟康唑静脉注射抗真菌治疗。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患细菌性腹膜炎时使用抗菌药物易导致继发性真菌性腹膜炎发生;在治疗细菌性腹膜炎疗程中,同时使用氟康唑可显著地减少继发性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 卡泊芬净治疗耐氟康唑深部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作者:倪坚军;徐颖颖

    目的 研究卡泊芬净对氟康唑无效的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评价药物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真菌感染的ICU患者,其中明确诊断16例,临床诊断19例,拟诊16例,全部病例均使用过氟康唑无效后给予卡泊芬净注射液治疗.结果 51例患者经卡泊芬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45.1%;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50.0%、47.4%和37.5%;临床治疗有效时间为3~17 d,中位有效时间为5.5d.结论 卡泊芬净对氟康唑无效的重症监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 氟康唑防治结核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鑫君;徐颖颖;张相彩;倪坚军

    目的 观察氟康唑防治结核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对防治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12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目标治疗组68例,确定为深部真菌感染后选用氟康唑治疗,经验治疗组54例,发现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即用氟康唑治疗,剂量与用法与目标治疗组相同.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4%、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9%,5.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验性预防应用氟康唑可以较快地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降低死亡率.

1787 条记录 8/90 页 « 12...567891011...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