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颈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技术及质量控制

    作者:邵少慰;罗巧明

    细胞DNA倍体分析法[1]是一项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新技术,该技术将Feulgen染色法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相结合.Feulgen染色对显示细胞核DNA含量既精确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2],其原理是利用硫堇等染料对细胞核DNA产生特异性着色;细胞核着色的深浅代表DNA含量的多少,将着色强弱不等的细胞核通过自动扫描显微镜转化为光密度值(IOD),通过计算机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处理.

  • 医用RSH微波仪在冷冻组织印片Feulgen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朱建平;任力;郑吉春;李炜

    快速冷冻是目前病理术中快速诊断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冷冻易造成组织细胞的变形、不易做连续切片、不易切成薄片,故冷冻诊断风险性很大.传统的Feulgen染色[1]及改良Feulgen染色[2]时间长,不适合辅助冷冻快速诊断.本研究使用专业的医疗设备对新鲜组织印片进行Feulgen染色后,利用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判定结果,探讨该技术在辅助快速冷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兔眼辐射损伤后角膜和晶体上皮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

    作者:高亚兵;杨瑞彪;彭瑞云;杨红;马俊杰;熊呈琦;张建;王德文

    利用改良Feulgen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剂量60Coγ射线(0、10、20和30Gy)和照后不同时间(3、15天和1、3、6个月)的兔眼角膜和晶体上皮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组DNA含量的MOD和IOD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辐射能引起角膜及晶体上皮细胞核中DNA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因此角膜及晶体上皮细胞DNA含量测定可以作为眼辐射损伤的指标之一,为其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 两种染色方法在细胞核DNA含量检测中的应用及比较

    作者:焦红丽;冶亚平;夏潮涌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两种Feulgen染色方法达到佳染色效果的水解时间段,为科研和临床的应用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 选取5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的肝组织,制成肝细胞涂片,分别在室温和60℃温度下水解不同时间,应用改良和快速两种方法染色,TIGER图像分析仪检测和分析单个肝细胞核的DNA含量.结果 (1) 不同大鼠肝细胞涂片在同一水解温度、时间作用下,相同DNA倍体含量肝细胞的DNA含量大致相同,CV值均小于10%;(2) 二、四、八倍体肝细胞核的DNA含量比值均接近2或4;(3) 同一大鼠相同水解温度不同水解时间,同一倍体的肝细胞核DNA含量存在差异:60℃水解温度下,IOD(5~7 min)>IOD(9~15 min)>IOD(1 min,20 min),室温水解温度下,IOD(50 min)>IOD(20~30 min,70~90 min)>IOD(5~1 min,100 min).结论 HCL水解肝细胞涂片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能理想的染色,快速法和改良法Feulgen染色达较佳染色效果的时间段分别为:快速法5~7 min,改良法20~90 min.

  • Schiff试剂配制方法改良并应用于实验教学

    作者:王庆松;李宝红;俞豪

    目的 探讨两种Schiff试剂配制方法 以及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的染色效果对比.方法分别采用传统配制方法和改良冷配法配制Schiff试剂.热配法:将碱性品红溶于沸水,并趁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以及亚硫酸氢钠,4℃避光静置过夜.次日加入活性炭,振荡脱色,过滤后即得.冷配法:将碱性品红直接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后加入亚硫酸钠,充分振荡溶解即得.采用蟾蜍全血涂片的Feulgen反应,比较两种方法配制的染液的染色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配制的Schiff试剂均将蟾蜍红细胞的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染色效果相当.结论 Schiff试剂改良冷配法操作简便快捷,染色结果清晰,更适于实验教学活动中.

  •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作者:李冬梅;韩晓冬;龚昳

    目的建立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培养方法,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环境化合物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提供条件.方法采用两步胶原酶消化,提取出生10 d的ICR雄性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用Tris-HCl处理后除去生精细胞,进一步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Feulgen染色法鉴定支持细胞.结果培养的支持细胞增生活跃,纯度>95%,Feulgen染色后明显可见支持细胞核内的双极小体.结论酶消化法分离和Feulgen染色法鉴定大鼠支持细胞简单易行,且细胞纯度较高.为今后研究生殖毒理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 盐酸水解对Feulgen染色的作用

    作者:李媛;金岩;刘源;董绍忠;周峻;刘涛

    目的 探讨盐酸水解在Feulgen染色中的作用,在提高染色质量的同时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的染色方法.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部低分化鳞癌、高分化鳞癌各30例,分别用3种不同盐酸水解方法进行Feulgen染色,比较3种水解方法的染色效果,并进行肿瘤细胞DNA含量分析.结果 与结论热酸解时DNA酸解时间非常短暂,要控制醛基大量很困难.室温下盐酸水解(冷酸解)细胞核染色深,结构清晰.细胞核DNA异倍体含量的测量能清楚地反映口腔鳞癌细胞的恶变程度.冷酸解情况下,醛基释放时间则大大延长,且步骤简化易行,一步水解代替了传统三步法,不必精确控制盐酸水解温度及时间,且所获得效果满意,是较为适合的水解方法.

  • 盐酸水解对Feulgen染色效果的探讨

    作者:李媛;金岩;刘源;董绍忠

    在常规病理诊断过程中,单靠病理组织细胞形态判断肿瘤良恶性有时仍较困难,须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其中Feulgen染色由于显示细胞核DNA相对含量时较精确,且该法与图像分析相结合进行倍体分析在肿瘤诊断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已逐渐成为临床重要辅助手段.常规Feulgen染色时间和染色效果易受盐酸水解时间和温度影响,染色步骤较为繁杂,需耗时2 h.我们选用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不同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旨在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的染色方法,提高染色质量[1,2].

    关键词: Feulgen染色 舌肿瘤 DNA
  • 基于图像分析的DNA定量分析研究

    作者:汪天仪;刘树楠

    目的 运用ICM(Image Cytometer)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在给出细胞形态学参数的同时对DNA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能有效地协助医生对诸如肿瘤等多种病症做出诊断.方法 以武汉大学光谱与成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全自动DNA细胞图像定量分析仪"(DNA-ICM)为平台,对鸡血红细胞和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薄层制片,用Feulgen染色法染色,对DNA-ICM上获取的细胞染色图像进行扣背底算法处理.结果 用冷酸解法对两种细胞进行Feulgen染色后细胞着色较深且均匀;进行扣背底算法处理后的细胞图像的灰度值方差为0.524,比不进行处理时(0.919)要小. 结论 冷酸解法更适用于鸡血红细胞和宫颈脱落细胞的Feulgen染色;扣背底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视场不匀带来的误差.

  • 雷公藤对大鼠肾上腺细胞核DNA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龙;黄光照;李中;张益鹄;刘良

    目的:观察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TWEE)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及皮质束状带细胞核DNA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雷公藤的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TWEE和泼尼松分别给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灌服1个月,同时设置对照组,利用组织学HE染色及Feulgen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肾上腺变化.结果:TWEE组肾上腺皮质明显增厚,束状带细胞浆充满类脂质空泡;皮质全层细胞核分布较稀疏,细胞核较大,但染色较浅淡.结论:TWEE能促进肾上腺束状带细胞核DNA功能活性,具有刺激肾上腺束状带细胞增生和类脂质分泌的功能.

  • 外阴白色病变增生型营养不良与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细胞形态及DNA含量分析

    作者:尹伶;濮德敏

    比较了增生型营养不良与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基底细胞核形态及DNA含量.结果显示,增生型营养不良其基底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均较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明显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积分析分光密度、DNA含量亦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

  • 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丽萍;马俊;梁若玲;江浩;李静娴;蔡丽逢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食管病灶脱落黏膜细胞的DNA倍体分析对食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胃镜直视下刷取的食管病灶黏膜细胞进行DNA含量及倍体分析,以黏膜病理组织镜下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食管病灶黏膜细胞DNA倍体分析对食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病理诊断为食管癌43例,良性病变61例分析发现,食管癌中有34例DNA倍体异常,良性病变中有4例DNA倍体异常,其诊断食管癌灵敏度为79.07%,特异度为93.44%,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86.36%,阳性似然比为12.05,Youden指数为72.51%.食管癌患者的黏膜脱落细胞DNA的倍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在食管癌患者中,分化程度越低DNA倍体的含量越高,DNA倍体的含量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 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对食管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为大规模开展食管脱落细胞进行分子普查奠定了基础.

  • 细胞DNA定量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曾一芹;左江成;曾玉荣;孙小蓉;李祖铭

    目的 探讨Feulgen染色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3 162例妇女,每例妇女制备2张宫颈细胞液基薄层片,1张进行巴氏染色及TBS诊断,另1张进行Feulgen染色,以细胞DNA倍体分析仪进行DNA定量检测.结果 3 162例患者TBS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2例;DNA定量检测检出3个五倍体及其以上多倍体细胞者64例.32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15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原位癌、浸润癌,其中10例为LSIL、HSIL,DNA定量检测检出3个或3个以上五倍体及其以上多倍体细胞者13例.缩短Feulgen染色步骤中的酸化或染色时间可影响细胞形态、细胞检出数量及平均光密度.结论 Feulgen染色在DNA倍体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DNA倍体分析可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测.

  • 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新;沈忆文;顾云菊;刘志萍;孙淑惠;赵子琴

    目的研究人死后各器官组织细胞DNA降解变化规律,探讨其在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已知死亡时间人尸体的心、肝、脾、肾,按死后6,12,24和48h四个时间段取材,制成石蜡切片,经Feulgen染色并图像分析;同时将各器官组织按不同时间段取材,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1)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经FCM检测,脾细胞核DNA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现较好的下降梯度,而心、肝、肾,则由于自溶较快,死后6h细胞核DNA含量已很低,其变化情况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不佳;(2)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染色强度指数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1)机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以脾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具相关性,肝、肾次之,而心差;(2)方法学分析,图像分析技术(IAT)与流式细胞术(FCM)两种检测方法在研究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各有利弊,可互补不足.

  • 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志萍;陈新;沈忆文;赵子琴;顾云菊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断颈处死后于不同时间段取心、肝、脾、肾器官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等处理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在620nm波长处检测各组不同器官组织细胞DNA含量,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各器官组织细胞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脾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具相关性,肝、肾次之,而心差;死后48 h,各器官组织细胞仅存微量完整的细胞核DNA.结论机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应用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