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向腰骶髓后连合核的投射--HRP和BSI-B4-HRP跨越神经节追踪研究

    作者:王殿仕;丁玉强;朱海雷;史娟;张淼丽;李继硕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腰骶段脊髓后连合核内的分布.方法应用HRP和BSI-B4-HRP跨越神经节追踪技术.结果将HRP注射到坐骨神经后,有一定数量的HRP标记纤维出现于后连合核内,而BSI-B4-HRP标记的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全部终止于后角浅层(主要在Ⅱ层),后连合核内未见任何阳性标记.HRP标记的后根节神经元大、中、小均有,其平均直径为33.25±14.18μm,而BSI-B4-HRP标记的细胞以小型为主,其平均直径为17.59±4.80μm.HRP和BSI-B4-HRP标记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腰骶段脊髓内的分布相似,且均向后连合核投射,但BSI-B4-HRP注入例的标记量明显少于HRP实验组.BSI-B4-HRP标记的后根节神经元的数量也明显少于HRP实验组,但两者均以直径在10~20μm的小型细胞为主.结论终止于后连合核的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可能为粗纤维,而盆神经则含有细纤维.这种躯体和内脏神经在后连合核内的不同终止形式可能与针刺镇痛的机制密切相关.

  • 后连合核及其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洪桢;王殿仕

    后连合核位于腰骶尾髓的脊髓灰质后连合,含丰富的神经活性物质,并表达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与中枢及外周联系广泛,在功能上与内脏感觉的中继、内脏和躯体初级传入信息的整合、镇痛及内脏反射活动等密切相关.一些内源性物质可能通过对兴奋性及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参与对后连合核信息传递的调控.本文对后连合核及其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大鼠脑-干 SP能神经元向腰骶髓后连合核的投射

    作者:史娟;丁玉强;王殿仕;李金莲;李继硕;秦秉志

    采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脑干SP能神经元向腰骶髓后连合核(DCN)的投射状况.将FG压力注入DCN后,脑干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腹外侧部的一些FG逆标神经元呈现SP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果表明,脑干的SP能下行纤维可终止于脊髓DCN区.

  • 会阴部皮肤和盆腔内脏的伤害感受性信息在猫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的汇聚

    作者:金善学;李继硕;秦秉志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上,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躯体和内脏的伤害性刺激对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接受盆神经内Aδ纤维传入的神经元皆为特异性伤害感受或广动力范围神经元--它们可被包括会阴部皮肤的躯体感受野的机械性及强电刺激诱发.上述结果提示,Aδ纤维可能在盆腔内脏的伤害感受性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 应用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病的机制探讨

    作者:胡佐鸿

    回顾分析应用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病的文献,并应用神经元汇聚投射理论讨论了其机制.唇系带龈交穴布有三叉神经上颌神经分支,从发生的角度来看属于鳃弓神经,其传入中枢核团主要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而肛垫上皮具有泄殖腔的特征,与泄殖腔源的神经支配是相同的,主要是阴部神经和盆腔神经,其传入脊髓核团是骶髓后连合核.上述两者继而又共同投射到了臂旁核,我们猜想其上下两者的二级神经传入汇聚于臂旁核发生机能整合,产生新的神经效应,这可能是通过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病的神经机制.

  •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内脏痛大鼠行为学及骶髓后连合核中GFAP、OX4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景杰;秦明;邱建勇;段丽;曹荣;饶志仁

    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ST36)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机制.向大鼠乙状结肠注射福尔马林制作内脏痛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A、B、C和D组:A组为单纯内脏痛组;B组为预先给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再制作内脏痛模型;C组为制作内脏痛模型后再给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D组为对照组.观察大鼠痛行为表现后,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脏痛大鼠骶髓后连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OX42的表达变化.单纯内脏痛组大鼠的痛行为表现为明显,内脏痛+针刺组大鼠的痛行为表现略减低,针刺+内脏痛组大鼠的痛行为表现明显减弱.单纯内脏痛大鼠DCN内GFAP和OX42的表达明显增强;内脏痛+针刺组大鼠DCN中GFAP和OX42的表达明显减弱;针刺+内脏痛大鼠DCN中GFAP和OX42表达减低更加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明显地减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内脏痛反应,这种作用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有关.

  • 大鼠腰骶髓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向外侧臂旁核投射

    作者:裴力雨;季伟;史娟;李云庆;李继硕

    本研究应用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结合P物质受体(SP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内的SPR阳性神经元向外侧臂旁核(LPB)的投射.将TMR注入一侧LPB后,可在腰骶(L6~S2)节段观察到大量红色的TMR逆标神经元,这些TMR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DCN和IML内,多为中型(直径20~5μm)梭形、三角形或多极形;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于DCN和IML内,并以IML居多;部分TMR逆标神经元同时呈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腰骶髓DCN及IML内的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由SP介导的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将之向LPB传递.

  • 投射于腰骶髓后连合核的传递伤害性刺激的初级传入纤维的来源探索-c-fos表达方法

    作者:朱海雷;洪桢;王殿仕;徐俊卿;张淼丽;李继硕

    本课题组的既往研究曾发现,膀胱的初级传入投射纤维中有一部分传递伤害性刺激,投射于腰骶髓的后连合核.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盆腔内脏和后肢躯体性结构的伤害性刺激诱导FOS阳性反应在大鼠后连合核的表达状况,藉以确定投射于后连合核的传递痛信号的初级传入的来源.本实验分别向盆腔内脏的膀胱和直肠以及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外侧皮肤及腓肠肌等四个不同部位注入2%福尔马林溶液,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腰骶段脊髓内FOS的表达状况;并向此四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证明,将2%福尔马林溶液注入膀胱或直肠内腔后可主要诱导L6,S1,S2节段后连合核出现大量FOS阳性细胞核(25~95个/片);向小腿外侧皮肤或腓肠肌注射福尔马林溶液,则主要在背角浅层出现浓密的FOS阳性细胞核而在后连合核仅发现极少量的FOS阳性细胞核(<5个/片);在不给予福尔马林刺激的对照组,后连合核内也出现极少量散在的FOS阳性细胞核(<3个/片)即后连合核内出现极少量的传递躯体伤害性刺激的传入成分与不给予福尔马林刺激的对照组结果无明显差别,这种极少量的神经元在神经机能的传递上不应有何作用.因而,本研究结果提示,盆腔内脏来源的痛信号初级传入成分是后连合核内唯一的有机能意义的痛传入成分,意味着后连合核是研究镇痛机制的良好模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