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性贫血症小鼠血液的介电性能变化

    作者:梁艳秋;沈斌;高炜淇;尤楚;洪梦琪;马青

    目的 观察实验性贫血症小鼠血液的介电性能改变,为贫血症研究提供新的血液电生理方法和指标.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贫血症实验A组和B组,贫血症模型制备采用每一个体腹腔注射苯肼(0.04 mg/g和0.07 mg/g)3次,每次注射间隔约72h.在0.1~100MHz范围,利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各组动物血液的交流阻抗,通过频域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频谱、电导率虚部频谱和介电损耗角正切频谱的数据分析,观察实验性贫血小鼠血液介电性能的改变,以及红细胞比容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苯肼实验组的介电常数低频极限量(εL)和介电增量(△ε)减小,其绝缘性降低,电导率(κL,κh)升高,电导率增量(△κ)降低.第二特征频率f2减小,介电损失峰值(△ε"max)、电导率虚部峰值(△κ"max)和损耗角正切峰值(△tanδmax)均降低.结论 苯肼导致小鼠血液的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明显降低,血液介电常数ε谱线向低介电绝缘区移动,电导率κ谱线向高导电区移动,引起血液介电性降低和导电性增加现象,且此现象呈现苯肼剂量的依存关系.

  • 人肺鳞癌细胞电阻抗谱测量实验研究

    作者:张倩;方云;董长征;马青

    在1 kHz~100 MHz范围内,采用Agilent 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测量人肺鳞癌SK-MES-1细胞悬浮液的电阻抗,通过电阻抗频谱图和Nyquist图的分析,提取肺癌细胞电阻抗频谱的特征参数,并与人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肺癌细胞与正常人肺细胞悬浮液的电阻抗谱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肺鳞癌细胞的电阻抗实部增量大值(△Zmax)和电阻抗虚部峰值(Z"P)与细胞体积分数(Φ)呈线性关系;肺鳞癌细胞悬浮液阻抗谱的特征频率(fc)低于正常人肺细胞的54.72% (P <0.001),并且不受细胞体积分数的影响.这表明,细胞悬浮液阻抗谱特征频率可以用于区分肺鳞癌细胞和正常人肺细胞,可为肺鳞癌细胞的鉴定与分型提供电生理指标.

  • 人结肠上皮NCM460细胞电阻抗谱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阳;包秀玲;杨淑娟;于冬雁;汤治元;赵鑫;马青

    目的 研究细胞容积比值(cell volume ratio,CVR)对人结肠上皮NCM460细胞电阻抗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不同浓度NCM460细胞的电阻抗值和相位角,经过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以及Nyquist图的综合分析,提取NCM460细胞的特征参数,观察细胞容积比值对NCM460细胞电生理性能的影响.结果 1)细胞容积比值对阻抗幅值大增量(△Zmax)、相位角峰值(ιp)、低频阻抗值(ReZL)和阻抗虚部峰值(ImZp)等均有影响,并它们与细胞容积比值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2)特征频率(fc)与细胞容积比值无关,它来源于细胞膜的界面极化效应,是NCM460细胞对交流电场响应的电阻抗谱标志性参数.结论 电阻抗谱方法能够获取NCM460细胞电学特征,为进一步的结肠癌细胞电生理研究提供了观测指标与方法.

  • 间断性低氧对大鼠腓肠肌介电性能的影响

    作者:马青;王力;张红波;陈林

    目的:在40 Hz~110 MHz频率范围观察间断性低氧暴露4周大鼠离体腓肠肌细胞介电性能的改变.方法:采用低压氧舱建立模拟低氧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间断低氧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离体大鼠腓肠肌的交流阻抗,通过频域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频谱、电导率虚部频谱和介电损耗角正切频谱的数据分析,观察间断性低氧暴露对大鼠离体腓肠肌细胞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间断性低氧暴露4周大鼠腓肠肌的介电常数(εL,εh)降低,介电增量△ε减小,绝缘性降低;低频电导率κL升高,高频电导率κh降低,电导率增量△κ降低;特征频率(f1,f2)增加;介电损失峰值ε″peak、电导率虚部峰值κ″peak和损耗角正切峰值tgδpeak均降低.结论:间断性低氧暴露致骨骼肌细胞介电性能降低,但其特征频率增加.

  • 电子耳蜗[耳显微外科(三十八)]

    作者:王正敏

    1 听神经纤维对声的反应耳蜗基膜的各频率区声音刺激所引出听神经纤维的调谐曲线是不同的,各调谐曲线有其自己的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CF是指在该频率处,引出一定幅值电反应所需的声强度低.

  • 人工耳蜗学

    作者:王正敏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按原文应译成耳蜗植入.20世纪50年代,法国D′journo和Eygies等在人体发现电流刺激听神经可产生随电流频率而变动的音高和随电流强度而不同的声响.20世纪60年代,美籍华裔生理学家N. Kiang发现听神经各纤维分别传导各自的特征频率,揭示了听神经位置编码的机制.

  • 乳腺电阻抗扫描系统组织特征频率拟合的研究

    作者:郑均安;张峰;王浩;鲍旭东

    研究多频电阻抗扫描系统中激励频率分布对于组织特征频率ωc拟合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局部频率拟合的方法,提高特征频率的拟合精度,增大良恶性病例间的区分度.根据三种不同模式下的拟合结果,分别求取良性病例与恶性病例特征频率的分布距离,根据分布距离的大小来判断测量数据以及拟合方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采用局部拟合方法后,分布距离较全局拟合方法有了明显的提高.

  • 基于小波变换的离子单通道信号的分析方法

    作者:陈振宇;郭兴蓬;董泽华;李之望

    在单通道信号处理中引入尺度能量分布的概念,利用小波变换,通过提取具有特征频率的高频信号,可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将单通道信号清晰地检测出来,消除噪声干扰.本文提供的方法在离子通道信号处理中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 人工耳蜗植入电极输出频率与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失匹配的研究进展

    作者:鹿伟理(综述);张灜(审校)

    人工耳蜗是一种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此装置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从而产生听觉。然而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听力康复情况和言语识别能力存在差异,这除了受患者耳聋发生的年龄、耳聋时间长短、螺旋神经节存活情况、人工耳蜗植入年龄、电极是否成功插入、可用电极数量、植入后康复训练时间、有无其他残疾(如认知障碍)、言语处理策略、调机质量、康复训练情况、植入者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以外,近年来有人发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输出频率与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的失匹配也与此有关。关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输出频率与基底膜的特征性频率失匹配的发生率国内目前尚无大样本的统计,但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已有报道。Skinner等[1]发现26例受试者的耳蜗顶端电极的输出频率与耳蜗的特征性频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匹配现象,严重的失匹配达3300 Hz以上;Nardo等[2]也发现5例受试者的人工耳蜗顶端的3~4个电极的输出频率比耳蜗特征性频率高1~2个倍频程,其他学者也发现了类似失匹配现象[3~7]。为了增进对这一现象的了解,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电极输出频率与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失匹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小鼠初级听皮层第6层同侧响应神经元对对侧响应特征频率的修饰加工

    作者:严林清;张新贵;肖中举

    目的 研究C57BL小鼠初级听皮层第6层(L6)双耳整合的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在体清醒动物膜片钳技术和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相结合.结果 电生理结果表明具有同侧响应的神经元在双耳反应中特征频率(CF)有所改变,抑制性输入和兴奋性输入的听觉优势度指数(AD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跟不给声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荧光双染结果进一步证实实验组中有同侧响应的神经元大部分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P<0.01).结论 L6同侧响应神经元对对侧响应的CF具有抑制性修饰加工作用.

  • 人体耳穴的α-色散

    作者:朱兵;刘弢;朱泾文

    介绍40例近视眼病例的耳穴耗散特性实验研究.在交变电场1~100 kHz频域内,耳穴耗散特征关系logZ~logf与皮肤组织的α色散相似,耳穴耗散效应主要发生在体表皮肤层.特征频率fo与病理变化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系数约0.8,fo具有反应病变和病位的特异性,P<0.01.耗散驰豫时间τ的不同,可以标志生物组织中大分子构象的差异,由此设想,耳穴及其反应病变特异性的本质可能与耳穴皮肤层生物组织中的大分子构象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