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乳头瘤病毒2(HPV-2)变异株的突变E2蛋白转录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雷艳君;高晨;姜慧英;韩俊;陈建明;石琦;周伟;袁育康;董小平

    皮肤寻常疣的发生与多种基因型别HPV的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1例临床罕见的寻常疣患者感染的HPV-2毒株LCR及E2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别构建含HPV-2变异株及原毒株LCR的重组CAT基因报导质粒pBLCAT-LCR和表达突变及野生型E2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2,通过瞬时转染HeLa细胞,研究变异株启动子活性及突变E2蛋白的转录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患者感染的HPV-2变异株LCR及E2基因均存在多处点突变.变异株早期启动子活性明显高于原毒株;突变的E2蛋白转录抑制作用较野生型E2蛋白显著降低;变异株LCR上E2结合位点核苷酸的突变明显降低E2蛋白对病毒早期启动子的抑制作用.提示HPV-2变异株启动子活性增强及突变E2蛋白转录抑制作用的降低与这一罕见巨大寻常疣临床表型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 宫颈癌标本中HPV16的E6、E7和LCR的变异研究

    作者:余霞;陈霖;王小玉;邹阮敏;朱再胜

    目的:探究分析E6、E7和LCR(long control region,LCR)在宫颈癌标本中HPV16中的变异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病理实验室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留存的HPV16阳性宫颈癌标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CR技术进行E6、E7和LCR片段的扩增处理,并采用DNA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分析E6、E7和LCR的变异表现.结果:E6基因中常见变异为T350G(67.27%),E7基因中常见变异为T789C(72.67%),LCR常见变异为G7521A (90.90%),LCR区中出现G7799A、A7636C、C13T、C7678T新变异,E7区高度保守,YY1转录因子结合点是LCR变异的主要集中点.结论:宫颈癌标本中HPV16存在E6、E7和LCR变异情况,分析高危型HPV变异有助于宫颈癌HPV的早期诊断,可将其应用于宫颈癌防治的疫苗设计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 E6 E7 LCR
  • 沙眼衣原体与男性不育关系探讨

    作者:陈俊清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自我院男科门诊的365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生育男性98例作为对照组,留取首段尿标本,应用连接酶链反应(LCR)法检测尿液中CT.结果 365例男性不育患者尿液中CT阳性92例,阳性率25.2%,正常对照组98中CT阳性7例,阳性率7.1%.男性不育组尿液中CT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沙眼衣原体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

  • 沙眼衣原体培养、LCR与荧光PCR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意义

    作者:王宝玺;朱学骏;倪安平;叶顺章;乐嘉豫;郑和义;刘全中;王千秋;魏超

    为了比较细胞培养、连接酶链反应(LCR)和荧光PCR技术在检测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标本沙眼衣原体的意义.分别在国内5家临床医院性传播疾病门诊收集到673份尿道/宫颈拭子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培养和荧光PCR检测,检测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采用LCR复检,比较分析PCR与培养、LCR以及综合结果的相符性.结果合格病例616例,培养和荧光PCR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33%和27.1%,与培养相比,荧光PCR法的敏感性为100%.LCR复核标本200份,与之相比,荧光PCR的敏感性为98.6%,特异性89.5%,YI指数为0.881.综合分析证明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为98.78%,特异性为98.67%,YI指数0.9745.结合临床表现发现,男性患者出现尿道炎症体征意义大于症状,而在女性患者症状或体征均不特异.结果表明国产荧光PCR技术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沙眼衣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质控与监督是本方法得以正确应用的关键.

  • 男性泌尿道沙眼衣原体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朱晓亮;彭学标;张三泉

    我们对104例拟似衣原体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拭子,采用衣原体快速免疫测定法(EIA)、PCR法和LCR法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R分别为100%和95.6%;LCR为94.4%和100%;EIA为86.1%和100%.PCR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95.6%);LCR和EIA敏感性均低于PCR,但特异性均高于PCR.

  • 淋球菌核酸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艳青;王丽;刘全忠

    由于淋病发病率较高,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淋病后遗症,因而临床需要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而目前淋球菌检测的金标准--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显然为淋球菌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但如何能有效而特异地检测淋球茵,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淋球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淋球菌 核酸检测 PCR LCR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