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麦冬多糖在正常和缺血大鼠心脏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晓;卢智玲;徐德生;冯怡

    目的:研究麦冬多糖在正常和缺血大鼠心脏分布差异程度,并分析差异原因,为其作用机制的确定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以50 mg·kg~(-1)剂量静脉注射给予正常组和心肌缺血组大鼠麦冬多糖,分别于给药后的5,10,30,60 min时间点取心脏,用HPGPC-RF测定多糖组织分布情况.结果:心肌缺血组除30 min时间点外,其余各个时间点均比正常组的分布明显增多,且经SPSS软件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所导致的增强的透过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the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要强于血流减少对麦冬多糖分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麦冬多糖靶向心肌缺血区而发挥其药理活性.

  • 实体瘤的EPR效应及治疗策略

    作者:梅梅;袁守军

    大多数实体瘤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如血管高密度、结构完整性差,淋巴回流障碍,局部血管通透性介质浓度高等.大分子物质和脂质在肿瘤组织透过性增强及滞留效应称作EPR效应,此现象存在于多数实体瘤中.EPR效应促进了大分子类物质在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分布,可以增加药效并减少系统副作用.本文详述了EPR效应的基本理论,增强EPR效应、促进大分子药物肿瘤被动靶向性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大分子药物的实体瘤化疗策略和影响因素.

  • EPR作用及其在抗肿瘤大分子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郝爱军;张宁;郭兴家;张相军

    研究表明肿瘤或炎症附近组织的渗透性比正常组织大,大分子物质较易进入并积聚到肿瘤细胞附近,实现肿瘤的被动靶向.这种作用被称为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EPR效应的发现在药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EPR作用在靶向药物设计和开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EPR靶向作用机理,近年来陆续研究和开发了许多高分子药物,其中很多已经上市.本文主要综述了有关EPR效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基于EPR效应的靶向药物设计原理,探讨了EPR效应在抗癌药物靶向传递方面的应用.

  • 聚氨基酸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德华;欧歌;张凯;戴伟;向大雄

    聚氨基酸胶束是一类新型的聚合物胶束,具有高效、长效及药量高载等特点.抗肿瘤药物通过化学结合或物理包裹的方式进入胶束内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在EPR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效应作用下,聚氨基酸胶束纳米粒可以有效地蓄积于肿瘤组织中达到很好的抗肿瘤效果,并减少药物在其他正常组织中的分布而降低毒副作用.本文综述了聚天冬氨酸、聚谷氨酸和聚赖氨酸三类聚氨基酸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理化性质、特点及其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对各个研究实例进行简要介绍.

  • EPR效应在实体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琳;熊素彬

    目的:综述EPR效应在实体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介绍了调节EPR效应的主要血管调节因子,基于EPR效应的药物载体设计以及EPR效应的应用。结论:EPR效应是实体瘤组织的一种特殊现象,使大分子药物和胶粒载体在肿瘤组织透过性增强,滞留延长,为实体瘤靶向治疗提供崭新的研究方向。

  • 脑肿瘤靶向递药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刘瑜;魏晓丽;应曼;黄志刚;陆伟跃

    脑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其特有的屏障结构阻碍了药物有效进入.以脑胶质瘤为例,对现有脑肿瘤主要靶向策略作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了脑肿瘤靶向递药的新理念——系统靶向(或全过程靶向)递药,即集脑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特征靶向策略于一体,设计对脑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脑肿瘤靶向治疗目标.

  • 萝卜硫素脂质体对S-180肉瘤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徐雅;金涌;黄博;鲍婕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SFN)脂质体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并讨论其可能机制.方法 首先体外观察SFN脂质体组及游离药物组对S-180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进行细胞内药动学实验.然后建立S-180肉瘤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SFN脂质体组及游离药物组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检测肿瘤中药物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FN脂质体对荷瘤小鼠金属蛋白酶(MMP)-2的影响,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检测试剂盒检测荷瘤小鼠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SFN脂质体抑制S-180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33.1 μmol/L,小于游离SFNIC50 44.3 μmol/L.细胞内药动学参数提示,SFN脂质体进入S-180细胞内的程度较游离SFN增加.SFN脂质体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荷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与相同剂量游离SFN(50 mg/kg)比较,脂质体的抑瘤率(44.09%)增强近一倍(24.55%),生命延长率有所增加(P<0.01).中、高剂量的SFN脂质体明显下调小鼠肿瘤部位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高剂量浓度的SFN脂质体用药后,明显下调小鼠瘤组织中的MMP-2蛋白的表达(P<0.0t).结论 SFN脂质体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作用强于游离SFN.其机制可能与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抑制基质MMP-2活性来阻止肿瘤细胞的入侵,并使得一氧化氮合成酶浓度降低减少一氧化氮分泌,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肿瘤组织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等有关.

  • 经鼻递脑机制及基于EPR效应的脑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玲玲;杨明;李楠;谭裕君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结构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而作为特殊给药系统的脂质体具有鼻腔给药的诸多特点,经鼻腔给药并且利用肿瘤的长滞留效应(EPR效应)或“炎症靶向”达到脑靶向作用,可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近年来经鼻递药结合EPR效应的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外有关经鼻递脑途径的机制、影响因素,探讨了经鼻给药结合EPR效应的脑靶向脂质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