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冶楚;程娟芳;倪静燕;徐海萍;鲁林花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将126例行化疗方案且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置管期间的健康状况,其中健康状况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评价。结果实施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点持续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社区医院的护理质量,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整合医疗资源,保障患者利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 心电图特征性P波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宋炳红;潘国芬

    目的:探讨心电图特征性 P 波在 PICC 置管中尖端定位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月136例需要置入PIC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在PICC穿刺成功送管至右胸锁关节时连接心电监护仪,根据心电图上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末端的佳位置。对照组常规PICC穿刺成功送导管至预测位置后,对患者进行X线拍片定位至理想位置。观察统计两种定位方法的准确率、时间、费用、预测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和患者一般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定位准确率为9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8,P>0.05);研究组所需时间为(3.16±1.57)min,费用为(7.12±0.56)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8.819,27.336;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置管预测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电定位法省时、费用低,护患双方均避免了定位中X线辐射的伤害,可作为PICC置管定位的又一方法应用于临床。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作者:陈淑华;温园香;冯艳萍

    目的 探讨外周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将9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行PICC置管,对照组50例,行周围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输液穿刺次数为(6.13±1.4),留置时间为(28.5±4.6)d;对照组穿刺次数为(27.52±6.5)次,留置时间为(2.9 ±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3,15.1;P<0.01);实验组导管机械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P<0.01);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每3天体重增长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为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

  • 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 ICC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

    作者:戴谦;刘文静;韩勤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ICC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针对主题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与解析;圈员进行头脑风暴,选择要因;根据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以及标准化。将2012年1月—2013年9月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8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68例为品管圈组,比较两组患儿的PICC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1.49%,品管圈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血液肿瘤科PICC非计划拔管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引领护士、家长走出儿童PICC维护的误区;同时可以提高圈员的管理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提高护士的自信心,促进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 四个极限体位对PICC尖端位置改变的影响

    作者:杨明玉;于丽;程艳爽;周玉虹

    目的 探讨PICC带管患者肢体的大活动范围,更好地对患者进行置管后的量化宣教.方法 选择对第1次右侧置管的患者75例,其导管尖端的位置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上3 ~4 cm处.以上肢自然下垂作为0位,即对照位;体位1为手指触碰背部到高度时;体位2为肩关节后伸到大角度时;体位3为肩关节前屈到大角度时;体位4为肩关节内收到大角度时.对4个动作定位后进行X线片拍摄,以其锁骨下静脉管道的高点作为测量零线,使用电脑软件测量每个体位时PICC尖端距零线的距离.结果 体位1及体位2时PICC尖端向上移动,体位3及体位4时PICC尖端向下移动.体位1,2,3,4时PICC尖端分别平均移动(-26.18±11.32),(-16.09±10.97),(24.36±19.05),(36.64±22.48) mm.各体位移动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据4个体位导致PICC尖端变化的范围来有效指导患者带管肢体的活动度,对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PICC导管使用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 肿瘤化疗患者PICC异位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妙君;孙木吟;罗燕珊;周纯华;张赛卿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异位的症状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396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正位处理方法.结果 396例患者中38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9.6%.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9.56%,18.18%,x2=11.253,P<0.05).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正位方法,37例正位成功,1例失败后重新置管,正位成功率为97%.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静脉,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正位方法,避免盲目的退管或送管.

  • 加药用侧孔针引导在早产儿无导丝式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李芳;鲍莹;戎惠;孟慧

    目的 介绍一种加药用侧孔针引导早产儿无导丝式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3—6月行PICC早产儿30例,将加药用侧孔针应用于早产儿无导丝PICC置管腔内心电图实时定位,置管后通过X线定位判断定位效果.结果 加药用侧孔针引导早产儿无导丝式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特异性为86.7%(26/30),置管后X线胸片定位,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3.3%(25/30).结论 加药用侧孔针引导实现了早产儿无导丝式PICC腔内心电图实时定位,通过ECGⅡ导联P波变化可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阿司匹林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旭梅;刘丽丽;吴心怡;王莉

    目的 本研究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评价阿司匹林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INAHL护理全文数据库、Elsevier、PubMed、EBSCO全文数据库,辅以互联网络检索,收集所有探讨阿司匹林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标准和Newscastle-Ottawa scale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章(3064例患者),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5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3.66,95%CI=0.42~0.77,P=0.0002);试验组1周内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2.99,95%CI=0.14~0.67,P=0.003);试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OR=2.63,95%CI=0.04~0.63,P=0.008).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4.47,95%CI=0.16~0.49,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用于预防PICC相关的血栓,但是其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 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张玉珍;苏迅;刘菊琴;董雪;张芳

    目的 调查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原因和纠正方法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354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32例导管异位发生的相关因素,在未拔导丝前予以正位.结果 导管异位发生在年龄> 60岁者较≤60岁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33,P<0.05);87.5%发生于置管侧静脉中;左上肢置管的异位率较右上肢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52,P<0.01);头静脉置管者异位率为15.79%,而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置管者分别为8.89%和8.12%.导管异位率与患者的性别、穿刺方法及病变部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异位者正位均获成功.结论 娴熟的技术是置管成功的保证,对高龄患者置管要谨慎,尽量选择右上肢静脉置管,以贵要静脉为首选,次之为肘正中静脉.带导丝立即在X线下视导管异位的具体情况,变动患者体位并随其吸气不失时机地正位.

  • 健康管理在维吾尔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胡玲;张庆庆;唐英;郑艳

    目的 对维吾尔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评价干预效果及差异.方法 将140例PICC置管患者按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各7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健康管理方法即由健康管理小组基于网络医疗平台应用电话、短信、QQ群和PICC园地论坛等管理方式进行健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得分、PICC导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实施健康管理前后,汉族患者导管自我管理总分与健康行为总分差值分别为(72.21±36.48),(48.43±46.20)分,分别优于维吾尔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78,12.040;P<0.05).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和导管断裂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维吾尔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60,4.334,4.758,6.085,6.765;P< 0.05).结论 系统规范健康管理能够降低化疗间歇期PICC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应加强针对维吾尔族患者的健康管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

  • 循证护理在PICC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李蓉;杨小莉

    目的 探析循证护理在PICC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 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or PICC”and“循证护理or循证”为检索式,检索CNKI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刊出的文献,对文献采用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献,96.15%的作者机构来源于医院,88.46%的文献未列出检索策略,96.15%的文献未对证据进行质量分析,69.23%的文献未提及或采用了主观方法评价循证护理效果.静脉炎、导管堵塞和感染是PICC循证护理文献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结论 PICC循证护理文献的质量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实施与运用循证护理的基本能力培训,尤其是在专科护理技术方面.

    关键词: 循证护理 PICC 现状
  • ADOPT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希望水平与适应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素丽;潘恋俊;董丽萍;储文雅

    目的 研究ADOPT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希望水平与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ADOPT模式干预,采用个体化指导、集体干预、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及家访的干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根据患者的不同适应需求予以一对一的指导,与患者共同进行效果评价.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及家访对患者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并及时调整解决方案,重新制定计划目标.观察其干预后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希望水平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希望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OPT模式可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希望水平,改善其PICC置管后出现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PICC 置管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静;李萍;孔令香;丁凤玲

    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引起的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其中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损伤较大,临床多应用可降低血管损伤及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PICC置管。 PICC置管术属于侵袭性操作,又因化疗时间较长,可能出现导管阻塞、辅料污染、感染、静脉炎等发病者,故PICC置管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妇科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办法进行综述。

  • PICC 在新生儿科的应用现状

    作者:陈晓春;贾玉双;张丽萍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循着静脉走向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 PICC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美国新生儿科临床[1],于1996年在我国新生儿临床开展[2],PICC技术在新生儿科临床中的开展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功救治开辟了循环通路[3],PICC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具有许多优势[4],是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可缺少的技术。如今,PICC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临床,但由于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大量研究表明PICC在新生儿科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及并发症[5],因此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新生儿PICC置管及维护,降低PICC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综述旨在了解国内外新生儿科临床中PICC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以期为新生儿PICC置管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新生儿PICC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对策

    作者:杨海娥;刘惠丽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1-2]。如今,PICC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解决了新生儿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3]。但PICC不是一项无害操作,大量研究表明PICC存在潜在风险及并发症[4-5],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治疗与能量供应,如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则会导致致死率的提高。

  • 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

    作者:付春华;于莹;赵淑燕;沈红梅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现状及护理进展.方法PICC置管方法,置管后并发症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的原因、预防及再通方法,导管液的选择,带管回家的护理,拔管的护理等几个方面综述.结果笔者认为PICC的临床应用,无论是抢救危重病人,还是肿瘤病人的化疗,手术及烧伤病人的静脉高营养等,均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方便输入各种药物,且操作简单,直观,费用可以接受.结论在未来的输液理念中,护理工作者们将在PICC的应用领域中不断探索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方法,使用将更得心应手.PICC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PICC 临床 应用 护理 进展
  • 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健康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郑艳;唐英;侯铭;李萍

    PICC在肿瘤化疗中不仅可以减少血管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使化疗方案安全、按时、准确无误地进行,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保护血管,避免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1]。化疗间歇期患者携带PICC导管出院回家,在此期间留置的导管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维护将直接影响导管的可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为了安全有效地留置导管并保证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现对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健康管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 PICC置管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红;李艺

    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术[1],PICC也存在着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在置管障碍中,送管困难发生率均排在首位.送管困难指在置管过程中送管有阻力,或虽然导管已置入,但由于阻力原因而无法使导管头端到达正确的血管位置,PICC导管头端的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处,而不进入右心房[2].

  • 国内PICC留置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向荣;代海燕;陈海珍

    对国内PICC应用范同的扩展、穿刺方法、穿刺血管的选择、穿刺时患者的体位、预测置管长度以及导管固定方法和封管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护士在导管的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管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占,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 PICC 进展
  • 减少PICC置管出血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杨金菊;丁敏;姜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导管植入术[1-2],适用于化学治疗及长期输液的患者.但该技术有一些并发症,其中穿刺点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多发生在置管时及置管后1~3 d内,部分患者可于置管后1周左右发生[3].

3412 条记录 13/171 页 « 12...10111213141516...17017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