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脾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丁晓红;赵瑞占

    目的 观察中药运脾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西医抗炎、抗病毒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运脾颗粒口服.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44%,2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脾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 运脾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童鑫;唐燕燕

    目的 对运脾颗粒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研究.方法 对陈皮、当归、苍术、鸡内金分别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以橙皮苷为指标成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定性鉴别简便易行;含量测定方法中橙皮苷分离较好,橙皮苷柱效比较理想,其理论塔板数大于2 000.加样回收率为101.70%.结论 本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并为运脾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 运脾颗粒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作者:王炯;李永新;葛新春;梁海宁

    运脾颗粒是由我院首席主任医师、教授王自立经验方-运脾汤改制而成.运牌汤在临床上应用数十年来疗效显著,为了方便患者,我们研制成了无糖型颗粒,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运脾颗粒止泻止呕镇痛与肠推进作用研究

    作者:陈大业;彭玉;刘文

    目的 考察运脾颗粒的止泻、止呕、镇痛与肠推进作用.方法 以小鼠生大黄腹泻模型研究止泻作用;以家鸽硫酸铜模型研究止呕作用;以小鼠醋酸扭体法研究镇痛作用;以小鼠炭末法研究肠推进作用.结果 运脾颗粒能显著减少小鼠稀便率和腹泻指数,显著提高家鸽呕吐潜伏期,同时降低呕吐次数与呕吐频率,明显提高小鼠疼痛抑制率,明显增强小鼠炭末推进率.结论 运脾颗粒有止泻、止呕作用,也有一定的镇痛与促进肠推进作用.

  • 运脾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及胃肠激素SP、VIP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国珍;宋瑞平;舒劲;张晓明;王煜;卢雨蓓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FD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运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用适度夹尾刺激为主的复合因素复制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宏观表征,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胃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肠组织SP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胃窦组织VIP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水平上调,胃窦组织VIP mRNA表达水平下调;运脾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窦组织SP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肠组织VIP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与多潘立酮组比较,运脾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窦及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水平上调,VIP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颗粒通过对FD大鼠胃肠激素SP、VIP mRNA水平的多靶点双向调控,促进FD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功能,进一步改善FD大鼠的胃肠运动及感觉异常,是运脾颗粒防治FD的作用机理之一.

  • 运脾颗粒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研究

    作者:陈大业;刘文

    目的:优选运脾颗粒的佳提取、浓缩与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苍术素、柚皮苷、橙皮苷、浸膏率、复方挥发油为综合测评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因素,考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浸膏流动性与干浸膏成品质量优选浓缩与干燥工艺.结果:运脾颗粒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1.5小时,水煎3次,依次为5h、1.5h、1h,每次加水量为药材的6倍,浓缩与干燥的优条件为减压(0.06~0.08Mpa)70℃浓缩,80℃干燥.结论:运脾颗粒的提取、浓缩与干燥工艺稳定、可行,评价指标可靠、合理.

  • 运脾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刘文;陈大业

    目的:建立运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或称薄层层析)对处方中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运脾颗粒中柚皮苷与橙皮苷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柚皮苷和橙皮苷分别在0.0296~0.296、0.0174~0.174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1(N=6)、1(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0%、99.03%,RSD分别为0.56%(N=6)、0.45%(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运脾颗粒剂的质量.

  • 运脾颗粒成型工艺、临界相对湿度和质量标准提取工艺的考察

    作者:陈大业;刘文

    目的:对运脾颗粒成型工艺、临界相对湿度(CRH)以及质量标准的含测提取方法进行考察研究.方法:以颗粒的成型性、休止角、溶化性以及吸湿性作为测评指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乙醇不同浓度、不同用量对其成型性综合测评指标的影响;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先测定复方运脾颗粒的吸湿率并绘制吸湿平衡图,再考察复方运脾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CRH);比较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溶媒容量对运脾颗粒中柚皮苷与橙皮苷的含量.结果:在60%的相对湿度下,以每59浸膏粉加阿斯巴甜0.025g,加70%的乙醇0.4mL为制粒工艺条件;运脾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60%;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称取本品颗粒0.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水浴回流60min.结论:该制粒工艺经济、稳定、可行,可以作为运脾颗粒制粒工艺条件;运脾颗粒制粒、分装及贮存应控制在60%的临界相对湿度以下;优化提取的工艺条件简便、稳定可行.

  • 运脾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马国珍;舒劲;王煜;宋瑞平;张晓明;卢雨蓓;田苗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对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1 5只,造模组55只,按适度夹尾刺激为主的复合因素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2组各随机抽取5只,并测定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运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每组1 0只.空白组及模型组的大鼠每日用生理盐水以0.01 mL/g灌胃,运脾颗粒高、中、低各剂量组分别配置成0.216 g/mL、0.108 g/mL、0.054 g/mL均以0.01 mL/g灌胃,西药组将多潘立酮片研碎成粉末制成0.27 mg/mL的混悬液以1 mL/100 g灌胃,6组均2次/d,给药14天.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食量、毛色、激惹情况、精神状态及粪便性状等一般情况;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体质量、食量,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脾颗粒各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血清MTL、GAS含量升高,血清CCK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且运脾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MTL、GAS、CCK含量变化与西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颗粒可增加肝郁脾虚型FD大鼠进食量及体质量,改善模型大鼠的精神状态、粪便、毛色等宏观表征,可能与运脾颗粒上调模型大鼠血清MTL、GAS及下调血清CCK的水平有关,也是运脾颗粒防治FD的作用机理之一.

  • 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黎黎;柳春玲;沈玉鹏;牛亭惠;杜丽东;吴国泰

    目的:探讨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和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儿宝颗粒,1.75g/kg)、运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4.20、2.10、1.05 g/kg),每组10只,采用特制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厌食症大鼠模型,造模和给药期间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和摄食量,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含量,取胃窦部胃壁组织,制备组织匀浆,ELISA法测定胃窦GAS及SS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体质量和24小时摄食量明显减少,血清和胃窦GAS含量明显降低、SS含量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运脾颗粒不同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和24小时摄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高、中剂量组血清GAS均升高,胃窦GAS升高,胃窦SS降低(P<0.05).结论: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黎黎;任耀全;柳春玲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小儿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运脾颗粒治疗组40例予运脾颗粒治疗,1~3岁3 g/次,3~6岁4.5 g/次,6~12岁6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儿宝颗粒对照组40例服用儿宝颗粒,1~3岁5 g/次,4~6岁7.5 g/次,6岁以上10 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90.00%,2组疗效接近;治疗后2组患儿食量、体质量均升高,症状积分均下降;治疗组食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疗效确切。

  • 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柳春玲;周黎黎;牛亭惠;杜丽东;吴国泰

    目的:探讨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儿宝颗粒,1.75 g/kg)、运脾颗粒高剂量组(4.20 g/kg)、运脾颗粒中剂量组(2.10 g/kg )、运脾颗粒低剂量组(1.05 g/kg ),每组10只,模型建立后灌胃给药。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不同剂量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不同剂量组24小时摄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大鼠脾脏指数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一定的调节作用。

  • 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SP和VIP含量的影响

    作者:左进;甄熙奎;王炯;吴世铖;邢瑞林

    为观察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药效与机制,为该药治疗便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麻仁对照组(C组)、运脾颗粒大剂量组(D组)、运脾颗粒中剂量组(E组)、运脾颗粒小剂量组(F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末次灌胃后测量肠道墨汁推进率;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出结肠组织匀浆中SP、VIP的含量.结果显示,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D组效果优于C组(P<0.05).运脾颗粒可明显增加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SP及VIP的含量,D、E、F组均优于C组(P<0.05),D组明显(P<0.01).结果表明,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且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中SP及VIP的含量来提高肠道传输功能.

  • 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及MTL和NO的影响

    作者:甄熙奎;左进;王炯;于牧;吴世铖;邢瑞林

    为通过观察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血浆和结肠组织中胃动素(MTL)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以探讨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麻仁对照组(C组)、运脾颗粒大剂量组(D组)、运脾颗粒中剂量组(E组)和运脾颗粒小剂量组(F组)进行实验.A组正常饲养,B~F组均应用复合造模法建立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第15天开始,分别为各组小鼠灌服相应药物(A、B组为生理盐水,C组为0.73g/kg麻仁软胶囊液,D~F组分别为7.28g/kg、3.64g/kg、1.82g/kg运脾颗粒),每天1次,连续14d.末次灌胃后,测定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浆及结肠组织中MTL的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小鼠结肠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及其血浆和结肠组织中MTL含量明显降低,结肠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F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及其血浆和结肠组织中MTL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C组比较,D、E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及其血浆和结肠组织中MTL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C组与F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运脾颗粒能增强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浆和结肠组织中MLT含量及降低结肠组织中NO含量而增强肠道传输功能.

  • 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

    作者:甄熙奎;左进;王炯;于牧;吴世铖;邢瑞林

    为探讨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分两个实验进行,实验1:应用番泻叶致泻、饥饱失常、限制饮水等复合造模法建立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模型组),观察造模期间小鼠一般体征变化,计算小鼠平均每日体质量和粪便干重;造模结束后测量墨汁在肠道内的推进距离,计算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并与正常小鼠(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以确定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实验2: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麻仁组(0.73g/kg)、运脾颗粒大剂量组(7.28g/kg)、运脾颗粒中剂量组(3.64g/kg)和运脾颗粒小剂量组(1.82g/kg),于造模成功后第15天开始,为各组小鼠分别灌服以上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4d,末次给药后分别测定并对比分析各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结果显示,(1)造模小鼠与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模型建立成功.(2)运脾颗粒大、中剂量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明显高于麻仁组,P <0.05;运脾颗粒小剂量组和麻仁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复合造模法可成功建立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运脾颗粒能增强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肠道传输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