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肾壮骨颗粒治疗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28例

    作者:罗彤;高毅;尹义辉;师伟;邢文哲

    目的 观察温肾壮骨颗粒治疗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肾壮骨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壮骨颗粒治疗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对照人群血清骨钙素水平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刘仲宇;叶瑜;戎利民

    目的 比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与对照人群血清骨钙素(serum osteocalcin,sOC)水平.方法 荟萃分析.检索CENTRAL、PubMed和CNKI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筛选关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对照人群sOC水平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在不同性别及检测不同sOC分子片段的情况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对照人群体内的sOC水平,以获得相关临床证据.结果 共纳入22项女性研究(包括2906人)以及13项男性研究(包括1338人).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组与对照组相比sOC水平明显升高[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59,5.84),P=0.0006],与PMO的高骨转换率相符.而男性原发性OP发病机制不同于PMO,OP组与对照组相比sO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5% CI(-2.31,3.98),P=0.60],此结果可能与男性原发性OP骨代谢状态较为复杂且存在异质性有关.结论 PMO患者sOC水平升高,结果对于PMO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男性原发性OP患者sOC水平变化情况仍有争议,综合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无差异.sOC检测尚缺乏统一标准,本研究结论尚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3年临床观察

    作者:陈飞;陈月云;刘瑶;王安才;周进;胡素颍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3年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PMOP患者97例.每月三次静脉输注帕米膦酸钠30mg.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 mg~1200mg和活性维生素D 0.25ug.疗程3年。定期测定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与全髋骨密度值(BMD)及骨转换标记物(血清CTX、尿CTX、NTX、血清TRACP5b)。结果 ①治疗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BMD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②治疗6个月,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尿CTX/Cr、尿NTX/Cr、尿吡啶啉/肌酐(PYD/Cr)、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YD/Cr)和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后各骨转换标记物仍维持较低水平,但无进一步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6个月时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与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BMD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1)。③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新发骨折2例。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是治疗PMOP安全有效,早期骨转换标记物的下降与3年后骨密度的改善呈负相关。

  •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3年临床观察

    作者:陈瑾瑜;盛正妍;游利;陈琳;潘凌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3年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骨质疏松门诊PMOP患者115例,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 每周1次,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 mg和活性维生素D 0.25 μg,疗程3年.定期测定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与全髋骨密度值(BMD)及骨转换标记物.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 治疗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增幅分别为8.1%、3.5%和4.0%.治疗6个月,血清ALP、骨钙素和尿钙/肌酐比值分别下降16.7%、24.1%和13.4%,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后各骨转换标记物仍维持较低水平,但无进一步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6个月时骨钙素和尿钙/尿肌酐比值的变化与3年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BMD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1),血清ALP与腰椎BMD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231,P<0.01).治疗期间新发骨折4例.结论 阿仑膦酸钠是治疗中国PMOP患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治疗6月可显著降低骨转换标记物,3年中显著增加骨密度,而且,早期骨转换标记物的下降与3年后骨密度的改善呈负相关.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作者:王洪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重建异常的代谢性骨病,不仅骨量丢失,且骨质结构改变,骨质量下降.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脊柱前后位L1~L4和髋部股骨颈、大粗隆、全髋骨密度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T值<-2.5个标准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常规拍摄腰椎、股骨上端和跟骨等X线照片,观察骨密度和结构改变;并参考骨转换标记物测定和有关临床症状综合判断.骨质量评估技术的应用将对更全面地诊断骨质疏松症起到明显推动作用.

  • 绝经后妇女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与骨密度、骨转换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展磊;魏秋实

    背景: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属于类固醇激素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可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活性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研究发现高加索男性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等位基因突变与腰椎骨密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在绝经后妇女中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是否与骨密度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检测绝经后妇女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及其与骨密度和骨转换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55名绝经后妇女和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25羟维生素D、骨钙素和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同时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L1-4及股骨颈骨密度.结果与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骨钙素水平呈负相关.说明低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可能参与绝经型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且可能调控骨转换水平.

  • 帕米膦酸二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骨转换标记物的影响

    作者:耿吉青;刘玲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对照组仅给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分别于治疗后6、12个月观察2组患者骨痛改善情况、骨密度(BMD)、骨转换标记物等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骨痛VAS评分、各部位BMD水平、骨转换标记物以及血清护骨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骨痛VAS评分、骨转换标记物以及OPC、RANK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发生恶心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激活成骨细胞功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从而显著改善骨痛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