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作者:董宇翔;张萌;孙晓峰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 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庄垂加;阮传亮;黄聪阳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颈椎夹脊穴和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分为针刺组55例,药物组4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药物组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太极通天液和西比灵.结果:针刺组治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3%;药物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7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

  •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作者:梁立安;陈文;胡湘;杨文新;林周杰;陈尚杰;蒋垂刚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VBI)临床疗效的佳方案,并探讨其治疗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A组)、针刺治疗组(B组)、推拿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A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A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Vm、PI和血管弹性指数(DI)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推结合疗法对改善椎-基底动脉的Vm、PI、DI以及VBI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作用,且优于单纯针刺和推拿疗法,是目前治疗VBI的佳方法之一.

  • 不同穴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研究

    作者:孙健;单秋华;陈新勇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组针刺后椎-基底动脉的vsys较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或C4~C6夹脊组或两者同用,均可使VB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ys值升高,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但从即刻改善程度来说,两者之间未发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齐志强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 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 择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脂的调节

    作者:张玉杰

    背景: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是脑卒中的预报信号,发病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任其自然发展约有1/3患者在以后数年内会发生脑梗死,尤其是在第1次短暂缺血发作后1~6个月是发病的高危时期,因此早期治疗甚为重要.目的: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调节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方法:①选择2003-01/2004-06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松山医院中医科住院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66例,男47例,女19例.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择时治疗组38例和不择时治疗组28例.②择时治疗组:选择每日辰时(7:00~9:00)应用足三里穴进行温针灸,每日针灸1次,每次每穴留针20 min,配合中药葛根通络汤,1次/d,辰时一次性温服,10 d为1个疗程.不择时治疗组:除辰时以外,随意选择时间治疗,其治疗方法与择时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用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100;用沉淀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③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和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②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个疗程结束后,择时治疗组显著好转率明显高于非择时治疗组[79%(30/38),43%(12/28),P<0.01].②择时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 10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选择适当的时间针灸并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好于非择时治疗,且可更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

  • 针灸和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娣文;王玉龙;佘江健;李小萍

    目的:探讨针灸和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TCD检查并予针灸和手法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27例,减慢3例,其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针灸、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灸联合手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疗效观察

    作者:朱福平;庄礼兴;杨顺益

    [目的]探讨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34例CSA患者分为治疗组17例,予以压灸百会穴及局部电针法;对照组17例,采用单纯局部电针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F1α)含量变化及6-kto-PGF1α/TXB2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分别为9例、4例,显效为6例、6例,好转为2例、5例,无效为0例、2例,治疗组愈显率为88.2%,优于对照组的58.8%(P<0.05).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和6-keto-PGF1α/TXB2值(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6-keto-PGF1α含量、6-keto-PGF1α/TXB2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提示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CSA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这可能与其通过改善脑循环,从而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

  • 针刺配合蠲痹汤治疗颈性眩晕40例

    作者:兰怡;肖引;张炜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医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4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扩管中西药物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达97.5%;1年后随访,有效率91.9%.结论:针刺及中医药综合治疗可行气血、通经络、调整和改善椎动脉、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恢复正常生理曲度解剖结构,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使椎-基底动脉改善,达到脑部血液循环改善,使颈椎退变而成的眩晕缓解和消除.

  • 针刺推拿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63例

    作者:武雪宇;庄海春;承伯钢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针刺按辨证分型取穴,肝阳型取风池、太冲、肾俞等,痰瘀型取百会、印堂、内关等气虚型取气海、血海、脾俞等,推拿施一指禅手法;对照组26例用血塞通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86.7%.提示: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针刺选穴具有明确针对性,提高了疗效.

  • 针刺夹脊穴配合颈牵引治疗颈椎病186例

    作者:李雅慧;李建山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穴位取颈夹脊3~7段为主,同时配合风池、颈百劳、肩井、外关,另外再施行颈椎牵引.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24%.提示:针刺颈夹脊穴可通经活络,舒筋活血,改善局部微循环,对调节神经、血管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配合颈部牵引可以加大各椎体间的间隙,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状态而减轻症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