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比较牡丹皮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

    作者:李娴;卫向龙;赵学龙;丁安伟

    目的:研究牡丹皮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皮炒炭前后有变化的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开始降低;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等含量下降.结论:通过分析牡丹皮炒炭前后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 丹皮炭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李鹏;赵学龙;张丽;丁安伟

    目的:建立丹皮炭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整体控制和评价丹皮炭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ederaODS-3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1)-0.5‰三氟乙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8.nm.以丹皮酚为参照物,对10批丹皮炭进行指纹图谱的分析.结果:建立了丹皮炭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10批炭品的相似度在0.830~0.991.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专属性地研究丹皮炭的指纹图谱,为有效地控制该饮片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不同炮制工艺丹皮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

    作者:丁安伟;张丽;赵学龙;李娴

    目的:研究牡丹皮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丹皮炭的炮制机制.方法:取生丹皮及经不同炒炭工艺制得的丹皮炭,加乙醇50 mL超声30 min 2次,再经聚酰胺柱纯化后采用HPLC,在360 nm波长处,流动相甲醇-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条件下,测定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丹皮炭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炒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不同炮制条件对丹皮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总体变化趋势是高温长时间导致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 丹皮炭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娴;张丽;丁安伟

    目的 研究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人鼠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SD种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4,5-腺苷二磷酸二钠盐(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栓素B_2 (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水平,以及大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活件的影响.结果 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均能提高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提高大鼠血浆中TXB_2的量而降低6-keto-PGF_(1α)的量;对大鼠血浆t-PA和PAI-1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可能是通过调节TXB_2、6-keto-PGF_(1α)的量来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发挥止血、凝血作用;而其对纤溶活性无显著影响.

  • 丹皮炭止血作用有效部位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李娴;张丽;丁安伟

    目的 首先确定丹皮炭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进而探讨丹皮炭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 首先对丹皮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提取,以小鼠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大鼠血浆复钙时间(PR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 丹皮炭鞣质部位、醋酸乙酯部位均可缩短小鼠的BT和CT;丹皮炭及其鞣质、醋酸乙酯部位均有缩短大鼠PRT、TT、PT、APTT的作用.结论 确定丹皮炭鞣质部位、醋酸乙酯部位为丹皮炭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发挥其止血、凝血作用,且丹皮炭饮片作用强于其活性部位.

  • 丹皮炭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李鹏;赵学龙;张丽;丁安伟

    目的:建立丹皮炭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对丹皮炭品进行TLC定性鉴别,并分别测定了10批丹皮炭饮片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炭品所含的没食子酸在薄层色谱中与对照品在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丹皮炭饮片中水分含量在1.22%~8.66%范围内浮动,总灰分在4.0%~8.0%范围内浮动,酸不溶性灰分在0.2%~0.9%范围内浮动,水浸出物含量在21.26%~32.94%范围内浮动,醇浸出物含量在19.72%~26.31%范围内浮动.HPLC定量分析中,没食子酸线性范围为0.0016~0.0512mg·mL-1(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5.08 %,RSD1.34%.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丹皮炭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丹皮炒炭前后槲皮素的含量变化

    作者:董玉中;张丽;赵学龙;丁安伟;孙虎

    目的:比较丹皮炒炭前后槲皮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供试品粉末经70%乙醇50ml超声30min两次,以甲醇-0.5‰三氟乙酸水溶液(45:55)为流动,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结果:生丹皮较丹皮炭中槲皮素的含量高.结论:槲皮素是否是丹皮炭中的止血指标性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丹皮炭止血活性部位的药效学筛选研究

    作者:李娴;张丽;丁安伟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已有两千余年的药用历史.元代始即将牡丹皮制炭后用于临床,以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丹皮炭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崩漏及其他多种出血病症,疗效确切~([1]).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丹皮炭止血机理的研究尚不深入,为探讨丹皮炭止血的机理,我们首先对丹皮炭止血作用主要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研究.

  • 牡丹皮炒炭前后吸附力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娴;张虹;丁安伟

    目的:通过对牡丹皮生品和炭品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探讨丹皮炭的止血机理.方法: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牡丹皮生品和炭品饮片吸附力的大小.结果:线性范围为0.020 97 -0.104 85 mg(r =0.999 2),加样回收率为100.24%,RSD为2.85%(n=6),饮片吸附力的大小,丹皮炭大于牡丹皮生品.结论:牡丹皮炒炭后炭素含量的增加可能是丹皮炭具有止血作用的原因之一.

  • 丹皮炭的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周立艳;梁生旺;王淑美;陈阿丽;付利娇

    目的:制定丹皮炭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各炮制品的凝血时间缩短百分率试验优选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并考察其中鞣质、炭素、丹皮酚、芍药苷的含量变化.结果:丹皮炭的佳炮制工艺为220℃炒5 min.结论:本研究为制订丹皮炭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 牡丹皮不同炮制品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张容华;王锐;高雯;王岩

    目的 建立牡丹皮及其炮制品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对羟基苯甲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8个指标成分的质量分数,为牡丹皮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C18(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以质量分数0.1%甲酸水溶液-质量分数0.05%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 ℃,建立牡丹皮及其炮制品的UPLC指纹图谱,同时对以上8个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建立了生丹皮、炒丹皮及丹皮炭3种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以丹皮酚为参照峰,生丹皮和炒丹皮各标定了17个共有峰,丹皮炭标定了8个共有峰,除1批丹皮炭相似度为0.857外,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44;除了苯甲酸的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化合物在牡丹皮炮制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且分析时间短,方便快速,二者结合可直观地反映生丹皮、炒丹皮及丹皮炭3种药材之间成分的差异.

  • 正交法优选丹皮炭炮制工艺

    作者:张虹;丁安伟;张丽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鞣质含量为指标,对丹皮炭不同炮制方法进行优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工艺的炮制品中鞣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丹皮炭炮制的佳工艺条件是250℃、加热5 min.结论 验证试验表明,所选的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