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疗咽喉源性咳嗽的方药分析

    作者:杜雪源;杨娜;崔应珉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近5年国内中医药治疗咽喉源性咳嗽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和分析,发现各医家对于咽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病机涉及肺、脾、肾、肝、心五脏;各辨证类型间存在交叉并行,标准缺乏统一性。临床研究方面,咽喉源性咳嗽病例的诊断标准、疗效判定等亦尚未统一,无明确的治愈标准。本研究旨在总结出证型分类以及方剂、药物等应用规律,探清本病治疗现状,为深入研讨本病提供依据。

  • 高职高专中药方剂学实践教学模式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鸣;金晓东;孙必强;李美珍;袁晓红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相关院校应就如何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当做一项新的课题来认识,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 加味甘草泻心汤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陈献红;李华;谢勇;秦璃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实验研究提示,T淋巴细胞在该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口腔溃疡复发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密切相关~[1].我们采用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RAU患者32例,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索加味甘草泻心汤对RAU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兰军民

    目的 进一步完善糖尿病与中医治疗之间的研究,提高中医药疗效,有效指导临床.方法 中医药疗法,均以补脾益肾以及润肺养胃为主要治疗法则念.结果 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 方剂学"反佐"概念探析

    作者:张娜;谢鸣

    "反佐"是中医组方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历代名方配伍中具有技巧性的内容之一.明确"反佐"概念及其内涵对于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对"反佐"概念的演变和有关"反佐"认识的分析,提出"反佐配伍"理论的哲学基础、概念界定及学术内涵.

    关键词: 中药方剂学 @反佐
  • 关于《方剂学》教材若干问题的讨论

    作者:胡浩;吴依寒

    分析了<方剂学>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编写<方剂学>教材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 中药方剂学 教材
  • "桥梁"学科重传承特色分明为教学——《方剂学》编写思路与体会

    作者:邓中甲;刘舟;贾波

    介绍了编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的总体思路,并从重组方剂主治、增设治法概述、强调配伍技巧、区分方剂性质等方面分析了编写特色,为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特点、领会教材内容、驾驭教学过程、发挥教材作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中药方剂学 教学
  • 方剂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倪诚

    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作为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方剂学的教育如何发展?这是方剂学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方剂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略陈管见如下.

  • 应用噎消通方治疗食管癌26例

    作者:王鲁军;李大佑;李明英;史培泉

    目的观察中药噎消通方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食管癌患者26例,应用噎消通方(主要由生半夏,生南星,重楼,半枝莲,硇砂,威灵仙,白芨等13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其中病变长度3 cm~5 cm者14例,>5 cm者12例,一般状况按Kam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者14例,<60分者12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7岁~78岁,平均64岁,临床表现均有典型的噎塞阻挡,饮食吻吐表现,伴胸骨后疼痛者18例,能进食半流质者5例,仅能进食流质者21例,经食管造影加点片,食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癌(鳞癌),均系未行手术切除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方中生南星、生半夏先煎2 h以祛毒性,然后与余药(硇砂除外)同煎取汁150mL,装瓶封口,流通蒸气灭菌备用,硇砂研细末,用时兑入冲服,每次缓慢口服30 mL,每隔90min服药1次,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对具备条件者可同时或先后应用放、化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毒副反应情况进行前后比较分析.结果按全国肿瘤化疗会议于1978年在杭州制定的疗效标准,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3.84%(1/26),部分缓解(PR)34.61%(9/26),稳定(S)34.61%(9/26),进展(PD)26.92%(7/26),其中有9例患者只用噎消通方治疗,有12例系放化疗效果不佳改用噎消通方治疗,均取得近期较好疗效,用药中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症状改善:噎塞阻挡症状消失,能吃普通饮食26.92%(7/26),其中1例钡透显示食管癌肿消失,饮食噎塞减轻,能进食半流质者46.15%(12/26),症状总有效率73%(19/26),治疗后噎塞阳性率发生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7.55).结论噎消通方对食管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中医护理专业《中药方剂学》教学体会

    作者:袁琳;吴俊荣;姜醒

    <中药方剂学>是中医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由<中药学>、<方剂学>两门课程融合而成.其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具有基础与应用的双重属性.护理专业该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生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学习并掌握两门课程知识内容,其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如何取舍教学内容,突出"岗位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就以上问题谈几点教学体会.

  • 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临床进展

    作者:叶祖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新进展.

  •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治疗临床进展

    作者:叶祖明;王珺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称之偏头痛,是以头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年发病率为0.797‰[1].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仅就近几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 宣白承气汤制方特点探微

    作者:贾晓儒;吴振起

    宣白承气汤为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脏腑同治”的代表方,广泛用于治疗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上凡辨证属肺热腑实证的均可使用本方,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妙,创新论治.本文试论宣白承气汤的渊源、释义、功效、辛苦淡味配伍等特点,分析宣白承气汤的制方特点,探讨该方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以期拓展该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 浅谈《方剂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张军会;李铭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终归宿.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具体的指导作用,可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 方剂学行动导向教学实践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作者:刘玲;孙博;李利娜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国际化与全球化、合作化与自主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的特定发展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教学策略[1],主张在行动中组织教学,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基于自己的体验来构建知识与能力,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代表.方剂学的核心是"理、法、方、药",从专业的角度,方剂学的学科任务是学生能够正确地为患者组方、遣药,并且能够明理、得法.方剂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我们探讨了如何根据行动导向教学原理及方剂学特点设计并实施教学,形成方剂学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既培养学生方剂运用能力,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 方剂学“谨守病机,前后贯通”教学法探讨

    作者:于海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组成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使学生对方剂学教材中的所有考点,如组成、功效、主治及方解都已熟记,但面对患者时仍然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临证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能力,已成为方剂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笔者提出"谨守病机,前后贯通"的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 《方剂学》教学中常常忽视的剂量问题

    作者:于顺新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方剂配伍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做好《方剂学》的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方剂学》教学中常常忽视某些方面的讲解,比如剂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方剂中的各药物剂量比在《方剂学》讲解过程中常常忽视一首方剂中各药物剂量的问题,而这也恰恰决定着该方的疗效.如麻黄汤中的麻黄、桂枝与甘草的剂量比为3:2:1,若将剂量比反过来,则该方将失去发汗的作用.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药的用量均为9 g,若将桂枝的用量加大,则为桂枝加桂汤,具有温补心阳、降逆平冲的作用,主要治疗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的奔豚.若将白芍药的用量加大,则成为另一首方剂即桂枝加芍药汤,该方主要用来治疗太阴脾经受邪,气血不和而致的腹满时痛.因此,改变了药量比,其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就不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了.

  • 吴新欲应用对药经验采摭

    作者:陈浩

    吴新欲,系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孟河医派第4代传人,江苏省名中医,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老师对心血管、消化及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处方用药精炼,配伍严谨,在辨证前提下善于加入对药,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随诊学习,聆听教悟,受益颇深,兹将吴老师应用对药经验总结如下。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运用探析

    作者:王萍;黄沛理

    小柴胡方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剂经典的和解方.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7味药组成,医家张景岳称"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各药相配,和枢机,解郁热,和畅气机,疏理三焦,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被后世誉为"和剂之祖".小柴胡汤已成为治疗疑难杂症中不可或缺的良方.作者通过反复研读经典著作,总结各名老中医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并结合其跟师侍诊过程中对本方的见解,从抓证治、辨体质、参经络三方面论述了临床上灵活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

  • 《方剂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郑彩慧;董玉山

    本文探讨《方剂学》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第一,强化方歌背诵,夯实理论基础;第二,成立兴趣小组,培养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开展病案讨论,培养中医思维;第四,开展综合实验,培养科研能力。强调在夯实《方剂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医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