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络腧穴学》不同版本教材解读?

    作者:马原;谷忠悦;白增华;樊旭

    沈雪勇、许能贵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刘清国、胡玲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与沈雪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对比,得出结论:①“十二五”教材比较“十一五”教材更加规范标准,从学术上对腧穴定位的修订更加具体准确,突出了教材的权威性与先进性。②沈氏教材注重“细腻”“透彻”“理解”。刘氏教材注重“驾驭”“清晰”“掌握”。

  • "同身寸"术语考证

    作者:黄涛

    同身寸术语的概念虽然早在《内经》时期便已提出,但在唐《千金要方》时方才得以完善成熟,因此后世医家多认为该术语出自《千金要方》.本研究通过对同身寸术语相关文献的梳理,认为其真正见诸文字处是稍晚些的《重广补正黄帝内经素问》,由王冰在注解《素问》时提出.同身寸的内涵包括骨度分寸、指寸等多重含意,不同时期/不同医家的观点也各异,从骨度分寸与指寸法的分别阐述到明清之后的相辅相成使用,体现了术语外延上的发展变化.在确立术语的内涵与外延之后,其术语的规范英译也得以准确明了.

  • 腧穴取穴法的考证与应用

    作者:刘立安;孟月;周立群;王育林

    在针灸学科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之中,对于腧穴的掌握很关键,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能够精准的定位、取穴.然而现存大部针灸文献中,腧穴取穴部分大多是简单而机械地罗列方法,对各种取穴方法的源头及各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均未作详尽探讨.故立足于抽取、总结历代针灸文献中有关腧穴取穴法的论述内容,对古今医籍之中的取穴理论进行梳理,拟追溯现代临床及教学实践之中常用的取穴方法之源头,同时探讨各种取穴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可能存在的体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针灸临床及教学实践,初步尝试拟出针灸临床取穴的流程及模式,以期对针灸临床及教学有所助益.

  • 关于《灵枢·骨度》研究现状的分析

    作者:张瓅文;曹燕;朱雯;杜斯琪;刘存志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对与《灵枢·骨度》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灵枢·骨度》篇的研究现状。从《灵枢·骨度》的尺制研究、人体实测、古今对照、数术原理、准确取穴等方面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关于篇中所采用度量衡的年代,各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但若将其理解为比例尺,更贴近原著本意;骨度值在传承过程中出现诸多变化,经过人体实际测量和文献研究,认为“两乳之间8寸”等骨度值与实际不符;运用秦汉易数解释《灵枢·骨度》,发现其背后蕴含的天地之理,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解释骨度分寸。提示《灵枢·骨度》中所记载骨度值是准确、合理的,且“因人而异”“以不变应万变”等思想的渗透,值得我们思考;将骨度分寸定位法与揣穴法同时应用于临床取穴,提高取穴准确性。

  • 骨度分寸经纬探源

    作者:潘赐明;姜楠;张书涵;袁卫华;董昌武

    从《灵枢·经水》对尺寸的描述可见,尺的度量当来自尺骨,应是特指人体前臂内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部位,人体其他部位的度量多以尺来折算.骨度分寸描述于《灵枢·骨度》,首载于《黄帝内经太素》,自隋代开始已将其作为取穴的标准,后世医家多据此行穴位定位.目前常用的骨度分寸、手指同身寸、体表标志及简便取穴法均是源于骨度分寸定位法,对于不同定位法的误差,应当探源溯流,借骨度分寸定位法重新确定,权衡规矩.

  •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

    作者:金洵;丁曙晴;时飞跃;王玲玲;任军;吴正参

    目的 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 mm 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 图像.测量 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L5棘突下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髂后上棘等距离.结果 ①设立骶部骨度表,得到4个骶部折量寸:即 L5棘突下至尾骨尖约6寸,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约3寸,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的垂直距离约1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约2寸.②根据骶部骨度分寸,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上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1寸,L5棘突下1寸;次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寸,L5棘突下1.7寸;中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2.5寸;下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3.5寸.③根据骶部体表标志,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从骶部纵向距离观察,上髎穴约平髂后上棘,次髎穴约平 L5棘突下和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中髎穴约平 L5棘突下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下髎穴约平骶管裂孔;从骶部横向距离观察,次髎穴位于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的一半,八髎穴呈"倒八字"型排列,其连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约25°.结论 以表面标志为基础,用比例关系和骨度分寸来定位八髎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探讨腧穴定位方法

    作者:向国初;谷志优

    通过比较针灸教材中介绍的4种腧穴定位方法,结合临床医师取穴现状,发现各种取穴方法均存在偏差,腧穴定位的准确性不容乐观;并介绍了一种利用松紧带进行腧穴定位的方法;认为只有遵循取穴原则,规范取穴方法,才可提高取穴的准确性.

  • 骨度分寸改为解剖标志尺的考辩

    作者:范玉明

    骨度分寸定位是腧穴定位的主要方法,它是以《灵枢·骨度》为依据,经过后人长期反复实践,根据人体实际,不断修改补充而成的.然而,为进一步完善腧穴定位方法,以适应针灸学的教学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将骨度分寸改为解剖标志尺.1 骨度分寸名不符实“骨度”源自《灵枢·骨度》.原文在记述了某些骨骼的长度以及某两个解剖标志之间的长度之后日:“此众人骨之度也”,郎“这就是众人骨骼长度的测量标准”.然而,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所指的并不是骨骼的长度,而是某两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如“发所复者,颅至项尺二寸”、“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两乳之间广九寸半”等,从而可以看出,“骨度”名不符实.

  • 骨度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雪松;姜韬

    骨度早记载于《灵枢·骨度》篇,以寸为基础,对不同部位制定了相应的长度.骨度的确立初是为了度量经脉的长度,后被用于腧穴定位.本文试从骨度的起源与发展、古今对照、术数原理等方面对进行概述;对《灵枢·骨度》中骨度尺寸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阐释;准确取穴是针灸治疗疾病和确保疗效的基础,分析骨度、骨度分寸与同身寸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临床取穴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