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肝理脾法治疗体位性高血压1例

    作者:郎睿;张潇彤;王娟;关文卓;张军跃

    1 病案介绍患者,男,41岁,2015年11月2日因间断性头痛10天就诊.患者10天前大量饮酒后出现头痛,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可缓解,疼痛呈隐痛,自诉疼痛部位以巅顶及眼眶深处为主.7天前因头痛加重,不能持久站立,外院头部MRI示双侧额叶皮层下少许脱髓鞘病变,头颈部血管MRA未见异常,结合临床症状,考虑低颅压综合征,患者拒绝腰穿,给予补液治疗,连续7天,头痛无好转,仍无法持久站立.刻下:站立时头胀痛,以巅顶部明显,心悸,平卧时头痛可缓解,情绪烦躁,耳鸣,眠差,纳差,平素进食生冷后呃逆,大便稀溏,每日2或3次,小便可.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

    作者:王莉莉;刘占东;赵莹莹;张健;李继梅

    目的 探索高龄干部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体位造成血压变化的特点以及体位性血压改变与明显的神经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7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卧立位血压测量,体位性低血压(OH)定义为直立位后收缩压下降≥2.6 kPa (20 mmHg) 或舒张压下降≥1.3 kPa (10 mmHg),将直立位后收缩压升高≥2.6 kPa (20 mmHg) 定义为体位性高血压(OHT),无上述两种异常者定义为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结果 在住院高血压患者中,OH发生率18.2%,OHT发生率为9.0%,3组在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OH组明显的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ONT组.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中,OH可能是加重神经认知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 体位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瑞

    体位性高血压(OHT)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静脉、静脉窦的"重力血管池"过度充盈有关,也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被过度激活有关.OHT的诱发因素包括糖尿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膳食成分、运动体位的变化等.OHT可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对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及血压都有一定的影响,需加以重视,且需避免与高血压相混淆.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

    作者:张利;张洪柱;余苏姣;陈红玉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与靶器官的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0例,对患者的卧位和立位血压进行测量,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将190例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32例)、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134例)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24例),对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头颅MRI等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岁老年患者的OH和OHT的发生率分别为26.67%(16例)和23.33%(14例),明显高于60~<80岁老年患者[12.31%(16例),7.6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ONT组和OHT组在使用4类常用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头颅MRI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H、OHT在老年人群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比较常见;OH、OHT的发生与临床上常用的4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可能无关;OH、OHT的发生与患者脑部、颈动脉、心脏功能的异常发生情况可能无关。

  •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诊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淑红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很多心血管疾病相关,但目前对其研究较少,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等缺乏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

  •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

    作者:张筠婷;范书英;王勇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重要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工作极为缺乏,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指南来规范管理这类患者,且因其发病的隐匿性及低知晓率,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和误诊.本文就近几年这二者的发病机制、分类、危害、影响因素及诊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提出高血压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困惑以及二者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

    作者: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与体位性高血压(OHT)的临床特征与护理风险防范要点.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4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测量卧位与立位3 min血压和心率,并分为OH组、OHT组和非OH、OHT组进行比较.结果 60~79岁老年高血压组OH和OHT发生率显著低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非OH、OHT组冠心病、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OH组和OHT组.结论 OH与OHT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OH与OHT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生率较高,对该类患者应做好护理风险防范的健康教育,防止因OH、OHT引起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书贤;王晓丽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老年病房住院及门诊≥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体位性高血压(OHT)组三组.观察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的心脏超声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与ONT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和OHT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NT和OHT组比较,OH组LVEDD、IVST、LVPWT、LVMI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EF、FS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剔除年龄和高血压病程因素影响,OH组患者的LVMI仍明显升高(P<0.05),EF、FS值仍明显降低(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与左室结构和功能有相关性,提示OH可加重左室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

    作者:马秀辉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情况,并提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生活质量。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总计360例。对360例患者进行了立位、卧位的心率以及血压测量工作,并且以患者的年龄段进行组别划分,即80岁以上、60~80岁之间两个年龄段,分析两个年龄段的体位性低血压(OH)、体位性高血压(OHT)、非体位性高血压以及非体位性低血压-非OHT及OH。结果:超过80岁以上的患者,其疾病合并情况(脑卒中、冠心病以及血脂异常等)明显高于80岁以内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其常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以及诸多疾病合并情况,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风险防范。

  • 老年体位性血压改变对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金娜;薛慎伍;张兆岩

    体位性血压改变包括体位性低血压( OH)和体位性高血压( OHT),两者是由不同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血压调节异常的两种表现,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长期血压随体位变化升高或降低,不但会损害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会影响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1〕。
      1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1.1 OHT的定义目前尚无OHT确切的统一定义〔2〕。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由Kario等〔3〕提出的,站立后收缩压升高至少20 mmHg,但这只用于研究领域。 Yoshinari等〔4〕将体位性高血压定义为,卧位血压<140/90 mmHg,且站立1 min 后血压≥140/90 mmHg;Streeten 等〔5〕将其定义为,卧位舒张压<90 mmHg,而站立10 min 后舒张压≥90 mmHg。虽然在研究OHT的不同实验中使用的方法稍有差异,但都重视其与临床终点事件的联系。因为Kario等〔3〕的诊断标准参照了OH的定义(站立后收缩压至少下降20 mmHg ),所以他对OHT的定义被普遍接受。

  • 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

    作者:符秀虹;曾敏;何扬利;陈积雄;蒙绪卿;王萍;刘肖君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7月高龄老人2000例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血压情况、影响降压治疗的因素以及体位性低血压( OH)和体位性高血压( 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54.7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6.25%)、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17.04%)、利尿剂(6.82%)、β受体阻滞剂(3.54%)和其他药物(1.62%)。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医疗机构测量(51.07%)和家庭自测(36.14%)。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96.82%),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3.18%)。90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OH者298例(32.82%),OHT者171例(18.83%)。 OH 组、OHT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OHT组(P<0.05)。结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广泛认同,而利尿剂的使用相对不足,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待加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均与体位改变有关。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及体位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作者:刘春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及体位性高血压(OH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检测立位、卧位血压,按照年龄分为65~79岁组136例,≥80岁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OH及OHT的发生率;再按照是否诊断为OH或OHT分为OH组55例、OHT组23例及非OH和OHT组137例。比较三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的患病比例。对78例OH和OHT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并随访1年,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对OH或OHT的知晓率、主动测量立卧位血压的比例,以及体位改变时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比例。结果:65~79岁组OH及OHT发生率明显低于≥8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OHT组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和OHT组(P<0.05或P<0.01),但OH组、OHT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对OH及OHT的知晓率、主动测量立卧位血压的比例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体位改变时有症状的比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等患者的重视度,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不良事件的预见性,减少护患、医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老年高血压患者变换体位造成血压改变的特点及其并存神经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

    作者:祖丽菲娅·木沙;胡尔西旦·那斯尔;艾斯卡尔·沙比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特点及其并存神经认知障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对其进行卧立位血压测量,并对其体位性血压进行分类判断,同时对其是否并存神经认知障碍进行检测。结果在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3例为体位性低血压( OH组),11例为体位性高血压( OHT组),76例为体位性正常血压( ONT组);3组间性别、年龄以及卧位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OH组患者的卧位收缩压显著性高于ONT组和OHT组( P<0.01);OH组患者的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性低于ONT组和OHT组( P<0.01);OH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47.83%;OHT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8.18%;ONT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7.89%,OH组患者的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OHT组和O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变换体位容易出现OH,且OH患者中并存神经认知障碍的比例更高。

  • 老年高血压患者OH与OHT的临床特征及护理风险分析

    作者:李学美;孙慧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与体位性高血压(OHT)的临床特征及护理风险防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7例,测量各患者立位以及卧位血压,分析OH及OHT发生情况.结果:187例患者中发生OH 48例,OHT 24例,非OH和OHT 115例;OH和OHT患者年龄分别为(81.56 ±7.22)岁和(80.70±9.42)岁,明显高于非OH和OH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高血压患者OH和OHT发生率为40.91%和21.21%,明显高于65 ~ 79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和OHT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的情况明显高于非OH和OHT患者(P<0.05);OH与OHT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OH和OHT,且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高,需加强护理风险防范.

  • 体位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作者:胡伟通;苏海

    体位性血压改变(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change)是指由卧位变成直立位或者倾斜位时血压的变化[1].虽然目前一些研究观察坐位到立位的血压变化,但是不符合严格的定义.体位变化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不能维持血压基本稳定,就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或体位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

  • 体位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煦;夏珂

    体位性高血压是指体位由卧位转为直立位后收缩压升高至少20 mmHg(1 mmHg=0.133 kPa).体位性高血压的基本病理生理学被认为涉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但确切病因尚未清楚,可能引起脑、心血管系统等靶器官的损害.体位性高血压是未来高血压发展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α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但仍需要更的研究来证实.

  • 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的研究

    作者:刘丰;彭昊;张向阳;杨越;孙志博;吴飞

    目的 评价术前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术前静脉注射125 mg(2mL)甲基泼尼松龙;对照组34例:术前注射2mL生理盐水.术后6h、24 h指导两组患者根据指定的功能锻炼方案进行锻炼,记录各组间直立性低血压及直立耐受不能发生率及患者活动时血压、心率变化,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浓度监测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结果 术后6h实验组及对照组直立性低血压(31.3%、29.4%)及直立耐受不能(28.1%、35.3%)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71、0.532),两组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实验组及对照组直立性低血压(9.4%、20.6%)及直立耐受不能(6.3%、17.6%)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04、0.260),但实验组C-反应蛋白浓度(25.0±11.3)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72.9±2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与安慰剂组相比,术前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直立性低血压及直立耐受不能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能降低术后系统性炎症反应.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

    作者:江日磊

    目的 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将患者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观察组)和直立性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不同年龄段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 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5岁-80岁之间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比较常见,同时往往都存在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

    作者:王萌萌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以及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总结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该院住院部老年高血压患者512例,通过测量立位以及卧位的心率以及血压,分别对体位性低血压、非体位性高血压以及非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对比血糖、冠心病等结果。结果131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66例患者出现体位性高血压。80岁及以上患者合并脑卒中、血糖异常、冠心病、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60~<8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血脂异常总发生率60.94%,80岁及以上发生率72.34%;冠心病总发生率46.88%,80岁及以上发生率60.99%,相对突出;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血压患者发病率均高于非体位性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体位性低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多,加强相应护理风险防范,避免出现护理风险事故。

  • 早期T2DM合并OHT患者C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苟怀宇;陈艳秋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体位性高血压(OHT)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择早期T2DM患者60例,分为T2DM+OHT组(30例)、T2DM组(30例),并设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CIMT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T2DM+OHT组、T2DM组的CIMT高于对照组(P<0.05),而T2DM+OHT组的CIMT明显高于T2DM组;T2DM+OHT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NEDD)均低于T2DM组及对照组(P<0.05);T2DM组的EDD、NEDD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合并OHT患者比T2DM患者更易发生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