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王友仁诊治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经验

    作者:邹海鹏;陈勇;于慧敏

    王友仁主任医师运用以“整体观念、筋骨并重、辨证施法、对症取穴”为指导方针、以“按动疗法”为治疗体系、以“理筋、正骨、点穴”相结合的诊疗思路,诊治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认为该病以发育不良为基础,以经筋受损为证候表现,以经筋和经络辨证施治,可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 中风后肩痛的经筋辨证

    作者:聂文彬;赵宏;杨素;孟凡颖;张立平;王翔宇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发病率为16%~84%[1]。中风后肩痛的常见病因有肩关节半脱位、肌痉挛和关节囊挛缩、误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2]。多种病因常相继或相伴出现,很难用单一方法治愈。笔者根据经筋理论,将中风后肩痛归纳为太阴经筋证、厥阴经筋证、少阴经筋证、太阳经筋证、阳明经筋证、少阳经筋证,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常见筋结点、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各经筋证特点,探讨中风后肩痛的经筋辨证论治规律。

  • 经筋辨证结合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强;汪田;郭俊锋;马瑞;易海连;梁丽珠;赖丽钧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之趋势,并发或继发的颈源性疾病亦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临床实践中根据疼痛部位、运动障碍的部位、症状特点,运用经筋理论进行经筋辨证、结合运动针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经筋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徐琳;董宝强

    目的:观察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络电针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辨证取穴,确定循经筋规律性阿是穴.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电针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

  • 膝骨性关节炎经筋证型分布规律研究及其生物力学机理分析

    作者:王常海;栗彦芳;李峰;张蓉;施延昭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经筋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经筋证型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选取70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共102个患膝,采用手触诊法,统计经筋病灶点出现频次和经筋证型出现比率.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足三阴经筋3种单一经筋证型和多种复合证型,其中足阳明经筋证型出现多;随着痰病发展,出现了较多足太阳经筋复合证型.结论:KOA经筋证型的出现与膝关节解剖学结构和其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既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也为开展KOA经筋辩证的生物力学现代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经筋辨证外治法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黄旭东;韩清民

    目的 观察基于经筋辨证指导下的温性经筋巴布剂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后侧牵拉痛(即足太阳经筋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4例,分别采用前后经筋合治法(治疗组)和痛点外敷疗法(对照组)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1次外治时间约为12 h,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评分中疼痛、僵直、活动难度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治疗后对比,在改善疼痛评分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基于经筋辨证指导下的中医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后侧牵拉痛(即足太阳经筋型)采用足太阳经筋及足阳明经筋合治的前后敷贴法较常规的痛点外敷法,对于患者WOMAC评分中疼痛、僵直、活动难度评分均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络辨证

    作者:胡英华;王喜臣;张欣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但就其临床表现来看应属祖国医学的"腰痛"、"痹证"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及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病变有关.

  • 从“脾肾-经筋”理论探析痛风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

    作者:史鹏博;赵如意;朱琳;李沛

    痛风性关节炎早期以关节经筋病变为主,中后期不仅表现为关节经筋病变,尚有脏腑病变主要以累及肾脏为主.脾肾亏虚水谷运化、水液代谢失衡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病理基础,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治疗中以补虚泄实、治实邪为治疗法则,依据“脾肾-经筋”理论,采用经筋辨证和脏腑辨证,以内服中药为主,配合外治法综合治疗,内外结合,效得益彰.

  • 颈椎病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梁丽珠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退行性变,颈部扭伤、劳累和受凉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头颈肩臂以及四肢症状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15.9%.

  • 经筋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肇毅;李清华;郭超

    目的:观察经筋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到韶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 分别有20、20、18例患者, 三组患者的治疗都遵循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理论, 均为其使用骨科外敷1号方外敷, 但三组使用药膏数量不同, 分别为1、2、3块, 后对三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组, C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B两组, 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时遵循经筋传变规律, 并在传变经筋的循行部位使用2~3块药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消除病症, 取得更加突出的疗效.

  • 基于经筋辨证对膝骨关节炎发病中膝后侧牵拉痛临床研究

    作者:黄旭东;韩清民

    目的:基于经筋辨证分析膝后侧牵拉痛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发病情况.方法:统计分析69例膝后侧牵拉痛(足太阳经筋证型)以及膝前疼痛(足阳明经筋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病程、疼痛程度、X线病变分级情况.结果:足阳明经筋组病程长于足太阳经筋组,疼痛程度轻于足太阳经筋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分级的总体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足阳明经筋组的X线分级多集中在Ⅲ、Ⅳ级.结论:膝后侧牵拉痛可以作为早中期膝OA病变特点的研究切入点,进一步运用经筋辨证及肌肉筋膜链理论,对于其对应走行的肌肉筋膜群进行研究,找出适合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膝OA的方法.

  •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临床特征研究分析

    作者:陈宇;吴煊;李正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经筋辨证的临床特征规律,进一步完善KOA经筋辨证体系的内容,完善经筋疗法临床规范化及标准化.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填写KOA经筋辨证情况调查表,结合KOA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分型、影像学病变特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足阳明经筋型在单一筋型中出现率高;阳明-三阴型是所有证型出现率高;单一型经筋分型影像学病情分级主要分布在0级、Ⅰ级、Ⅱ级,复合型经筋分型主要分布在Ⅲ级及Ⅳ级;复合型经筋病变主要与肾虚,脾虚,肝虚证素相关.结论:KOA患者存在多种经筋证型,证型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及影像学病变情况密切相关;经筋病变后期多表现为筋骨衰惫,其与中医证候肝肾亏虚密切相关.

  • 膝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析与经筋辨证关系研究

    作者:王跃辉;韩清民;刘洪江;黄旭东;刘永皑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OA)影像学改变与经筋辨证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150膝)KOA患者拍摄标准负重位膝关节x线片,根据设计的x线改变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影像学改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膝关节周围骨赘在髌股区、膝内侧区、膝中间区和膝外侧区发生率分别为81.3%、80.7%和76.7%,66.7%,关节间隙狭窄主要集中在髌股关节间隙和胫股关节间隙内侧间室.分别为40.0%、44.0%.而外侧间隙狭窄只占9.3%.胫骨角平均为(95.67±2.50)度,胫股角(177.01±3.32)度.结论:放射学上膝关节周围影像学的改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KOA的病变特征,传统中医经筋辨证与影像学改变结合的方法,可丰富并完善KOA的中医辨证体系.

  •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研究进展

    作者:韩清民;张罡瑜;郭斯印;黄旭东;易志勇;苏安平;霍少川

    对膝骨关节炎(KOA;中医归属为“膝痹”)经筋病变的理论基础、KOA的筋痹与骨痹的关联、KOA经筋病变实质的现代研究、KOA经筋病变的治疗等进行了综述.KOA经筋病变主要涉及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和足三阴经经筋.KOA筋痹与骨痹的关系表现为膝痹病情的轻重,筋痹尚未及骨,而骨痹必定伴有筋痹,筋痹至骨痹的发展过程是KOA病变进展的过程.KOA经筋病变实质的现代研究涉及病灶命名及分布、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变化、生物力学改变、影像学改变及患者步态差异等.KOA经筋病变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艾灸、点穴、经筋刺法、经筋手法、经筋贴敷疗法、经筋微创疗法等.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经筋疗法在KOA临床治疗的推广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 366例颈性眩晕经筋辨证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欣泽;李少芳;林卓鹏;邓慧明

    目的 分析颈性眩晕经筋辨证分布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36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析比较患者病程、经筋病灶点,其他相关症状、X光片结果以及分析其筋辨证特点及分布规律等情况.结果 颈性眩晕患者以手少阳筋病变所占比例大.手少阳经筋340个病灶占全部病灶的37.78%,从经筋证型分布上看,单一的手少阳经筋及复合型的比例,占全部证型的39.66%.结论 颈性眩晕以手少阳经筋的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