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说文解字》释“四饮”之名

    作者:苏联军;李杳瑶;肖碧跃

    从痰、悬、溢、支字义角度,以《说义解字》为基础,对《金匮要略》中四饮之名加以解释.停于肠中如水摇之状为痰饮;留于胁下如悬空中为怂饮;浸溢于肢体如器满水溢为溢饮;滞于心下支撑心肺为支饮.

  • 关于大青龙汤治疗溢饮的探讨

    作者:陈逸梦;余光椿

    大青龙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常用方剂,但临床上其治疗溢饮的功效往往容易被忽视,通过对大青龙汤方名的溯源,探讨大青龙汤治疗溢饮的机理,临床治疗溢饮的疗效及使用大青龙汤常出现的误区进行总结、探讨,揭示了大青龙汤的原方剂量及其配伍比例,还原古方精义。

  • 论《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提出“四饮”的意义

    作者:吴梓新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首条提出“饮有四”,历代对此理解不一,文章仔细分析相关条文,探讨痰饮病及四饮病发病特点,并结合条文编排方法和叙述手法的角度,综合分析“四饮”条文在整篇之中的意义,讨论现时“痰饮病分为四种”的主流观点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张仲景于本篇提出“四饮”的意义,除了描述四饮病的证候和病机,有利于学者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证候和病机特点外,还借四饮的不同病位、病势、病情等,揭示痰饮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认识本病提供指导性的方向.《金匮要略》条文铺排严谨,用字精炼,若能在解读条文时结合该篇论述的整体格局和所论之病的特点条文进行深入研究,则能更准确理解条文在篇章中的意义,进而对所载之理有更深刻认识,有助于提升临床辨治疾病的能力.

  • 略论痰饮的治疗

    作者:柳瑞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夫饮有四,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饮水流行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谓之溢饮."喉间痰鸣,咳喘气鸣,咳痰黏稠或清稀痰涎,<金匮要略*肺痈咳嗽上气病>:"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证治要诀*哮喘>指出:"宿有此根."临床常见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支饮范畴.水湿痰饮流行四肢,身体痛重,流走经络、皮肤、肌肤则四肢大小关节疼痛畸形,或全身各部可触结节状物,临证常见于风湿关节炎、痛风证、类风湿关节炎、骨结核、脂肪瘤、粉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肌瘤、淋巴结核以及一些恶性肿瘤,均属溢饮范畴.水饮为害,不仅能留于肠间、胁下、胸膈、肢体,并可波及五脏,饮为阴邪,易伤人阳气,反之阳能运化,饮亦自除,"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实为治本之法.

    关键词: 支饮 溢饮 五苓散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简况

    作者:宋德明;姜大庆

    上肢淋巴结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等影响脏腑功能,日久血瘀、水湿停聚,脉络阻塞,发为水肿.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外敷、熏洗,针灸及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水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独特优势.目前研究缺乏统一标准,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应结合现代科学手段,探讨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升提法临床应用

    作者:费中苏

    1溢饮(气陷水停)王某,男,72岁.1981年8月17日诊.双下肢肿大2个月许,不能独立行走.刻诊,双膝以下肿胀粗大发亮,压之没指.

  • 血府逐瘀汤治疗疑难病症举隅

    作者:李冬莲;张菊香;王慎娥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活血化瘀系列方的代表方剂,该方功专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常用该方或该方加减治疗某些疑难病症,常获显效,举例如下.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第十二

    作者:连建伟

    1 苓桂术甘汤 原文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治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关键词: 痰饮 悬饮 支饮 溢饮
  • 从溢饮论治寒冷性荨麻疹64例

    作者:茅国荣

    目的:观察以溢饮的理法方药为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大青龙汤为主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64例中,治愈38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治愈率59.38%,总有效率90.06%.结论:从溢饮的角度论治,用大青龙汤为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 大青龙汤临床治验3则

    作者:程献忠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一首重要的方剂,方由麻黄汤倍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是比麻黄汤更加猛烈的"发汗峻剂".麻黄汤在临床上的运用报道本就不怎么常见,更何况是益加峻猛的大青龙汤.

  • 《伤寒论》第39条大青龙汤治溢饮辨析

    作者:张保伟

    <伤寒论>第39条历代医家都认为是对38条的补充,但仲景所述症状只有身重、脉浮缓,并未言及表寒里热的典型脉证.结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之内容综合分析,本条当为溢饮在表的证治较为妥当.大青龙汤主治有二:一是<伤寒论>第38条的伤寒表实兼内热证;二是治疗溢饮之证,即<伤寒论>第39条.39条脉证符合溢饮,"大青龙汤发之"即可,其他解释都是有悖仲景原旨的.

  • 辛凉发汗法治疗溢饮

    作者:张金卫

    溢饮始见于《黄帝内经》,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有详细记载,并提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辛温发汗法的治疗原则.笔者以连翘辛凉发汗为主治疗溢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出治疗溢饮可以运用辛凉发汗法,不必拘泥于《金匮要略》辛温发汗法的成见.

    关键词: 溢饮 汗法 辛凉 连翘
  • 从《金匮要略》溢饮理论探讨温阳化饮法治疗高脂血症

    作者:杨林;谢天;李凯;赵恒宇;江泳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溢饮的概念,顾名思义,乃洋溢之饮,可以循脉入血,形成各类相关疾病.通过浅析“溢饮”证治特点,再结合江泳教授“温阳化饮”的临床诊治经验,将仲景治疗溢饮的理论运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以期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 试论溢饮和水气病的鉴别

    作者:刘定权

    溢饮和水气病同有水肿之表现,因而二者在鉴别的时候会有困难,从而影响临床的疗效.本文试从它们产生机理的不同,论述其区刺.

    关键词: 溢饮 水气病 治疗
  • 大青龙汤证刍议

    作者:任希海;刘力红

    遵从"以经解经"的解读原则,通过<伤寒论><金匮要略>前后比较学习,对历代医学众说纷纭的<伤寒论>第39条大青龙汤条文做一诠释.

    关键词: 大青龙汤 溢饮 湿邪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